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办刊物是要给人看的.一份刊物办给什么人看,要迎合哪些人的阅读口味,就是刊物的读者定位. 面对市场,一份刊物必须科学、准确地进行读者定位,一点不能含糊,否则便是盲人骑瞎马.  相似文献   

2.
办好一份期刊,除必要的办刊经费外,还取决于三个方面的和谐统一,即读者、作者、编者.离开了读者,刊物无法生存;没有好的作者,刊物质量得不到保障;失去了编者,刊物也谈不上自身品位和风格.  相似文献   

3.
张弛 《新闻窗》2009,(4):37-38
《贵州电视》是贵州电视台主办的一份专业刊物,1996年创刊,至今已有13个年头。13年来,刊物在电视台领导的指导以及编辑部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其质量品位得到不断提升,贵州省委宣传部给予它相当的评价,省新闻出版局把它作为内刊中的范本推荐给一些企事业单位,北京国家图书馆还派专人赴黔收集该杂志作为馆藏刊物。正如一位省外同行撰文所言:“……尽管在全国电视刊物之林中,  相似文献   

4.
推开三重门--《咬文嚼字》的办刊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看来,要办好一份刊物,必须推开三重门.第一,让读者了解你,知道有你这么一份刊物;第二,让读者认可你,承认、肯定你的刊物质量;第三,让读者盼望你,阅读这份刊物成为他不可或缺的一项生活内容.这三重门可分别概括为社会知名度、阅读认同感和情感期待值.<咬文嚼字>正是以推开三重门作为自己的基本办刊思路的.下面拟作些具体介绍,以求教于同行和读者.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书局史乃至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中华教育界》这份刊物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创刊于中华书局成立之时,是中华书局出版的第一份刊物,也是中华书局在以后的期刊经营活动中,最不肯放手的一份刊物。  相似文献   

6.
我作为《新闻知识》的一名业余评刊员,为提高刊物的质量,扩大刊物的发行量,最近对读者情况作了调查。我用了两个星期天,带着从一九八五年三月份到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份的全部刊物,先后到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台等新闻单位和新闻爱好者个人家里,来回往返二百六十公里,向这些单位和个人介绍《新闻知识》,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联系订阅一九八七年《新闻知识》。  相似文献   

7.
夜读邹韬奋     
邹韬奋认为,要吸引读者,不但内容得精彩,"而且要用最生动最经济的笔法写出来",尤其"要使两三千字短文所包含的精义,敌得过别人两三万字的作品"。最近,笔者夜读有关邹韬奋办报办刊经历的著述,颇有所感,尤其是他讲到的一些"新闻背后的新闻",更令人深思。笔者对于这位进步新闻人的印象,主要来自他接办的《生活》周刊。短短几年间,一个发行仅2800份(而且主要是赠送)、中华职教社主办的侧重个人修养的小刊物,就发展成为发行15万份、影响极为广泛的社会政治刊物。这是怎么办到的?邹韬奋在《经历》中有很精彩的叙述。  相似文献   

8.
笔者当编辑10多年,深感思想内容对于刊物质量的重要性,可以说,思想内容就是刊物的核心和生命线.然而,在工作中,发现有不少编辑,不是组不来好稿子,就是拿到一篇稿子不知如何下手,甚至"乱砍滥伐",对原作进行了去"精"存"芜"的"编辑",使刊物缺乏思想内容,造成同一刊物同一版面、栏目因责任编辑不同而编辑水平差距悬殊.细心观察,发现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报刊也有类似问题.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由于个别编辑缺乏思想认识水平造成的.  相似文献   

9.
《新闻爱好者》是我必读的新闻业务刊物之一。每月,我一收到这份刊物,就马上阅读。我觉得,《新闻爱好者》是一份颇具特色、较有质量的刊物。它既有对当前新闻宣传的指导性言谈,又有关于新闻采写、编辑方面的辅导性文章;既有理论阐发,又有实践体会;既有专业新闻工作者的论述,又有业余新闻人员的文章,栏目多样,内容丰富,阅读以后,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和教益。这份刊物受到广大新闻工作者、通讯员和新闻爱好  相似文献   

10.
飞鸿采撷     
《新闻界》1999,(1)
复旦大学资深教授余家宏1998年12月18日函:《新闻界》在新闻界确是一份有权威的刊物。是自己的质量形成的,而不是自己吹起来,骂人骂起来的。※※※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邵培仁1998年12月26日函:贵刊办得极有特色和水准,已成为同类刊物的先锋。...  相似文献   

11.
《稀土》是中国稀土学会主办的一份学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刊物。自1974年创刊,我从事这个刊物的编辑工作已经十年。十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了科技期刊的作用和任务。科技期刊在现代科学领域里占有一定的地位,它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已经和正在发挥作用。现就提高科技期刊质量的几个问题,提出粗浅看法,供讨论。 (一)明确办刊宗旨,才能办出水平。制订办刊宗旨是办刊的首要问题。任务不明,对象不清,就无法讨论提高刊物质量的问题。在上级的领导下,我刊一开始就制  相似文献   

12.
说说《中国消费者》的特色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消费者》杂志的编辑,我有幸经历了刊物从 1997年发行 2万份、 1998年 4万份到 1999年 10万份,再到 2000年发行 30万份的发展过程。我以为,刊物的迅速发展是与“特色”经营分不开的。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认识。 第一,开掘品牌效应,用品牌优势确定自己独有的特色   《中国消费者》杂志是由中国消费者协会主办的刊物,是中国消费者协会惟一的一份媒体。这一隶属关系决定了《中国消费者》自一诞生就有着与众不同的品牌优势和影响力。在全国 8000多种刊物中,《中国消费者》无疑是一个“黄金品牌”。如果说,…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的这个夏天,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正忙着准备在全球以20种语言推出摄影集,以庆祝其创刊115周年。作为一份杂志来介绍《国家地理》,我们会说这是一份有着115年创刊史的刊物,在美国这个仅有200多年建国史的国家,一份刊物在其间就拥有逾百年的历史。而加上书名号的《国家地理》除了是一份实实在在的杂志,它还承载了比一份杂志远远大得多的延展含义。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与写作》2009,(3):9-9
25年间,新闻业务刊物从最初的几份,发展到现在数量众多,但刊物内容质量却良莠不齐。如果要评价,《新闻与写作》无疑是一流的。这个刊物最突出的特点是在学界和业界搭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业界有一批不错的杂志,学界也有一批很好的杂志,但同时能在业界与学界搭起很好桥梁的为数不多,《新闻与写作》算一个。《新闻与写作》能达到这样高的水准我想主要因素有三个:  相似文献   

15.
笔者当编辑十多年,深感思想内容对于刊物质量的重要性.可以说,思想内容就是刊物的核心和生命线.然而,在工作中,发现有不少编辑,不是组不来好稿子,就是拿到一篇稿子不知如何下手,甚至"乱砍滥伐",对原作进行了去"精"存"芜"的"编辑",使刊物缺乏思想内容.究其原因,我看主要是由于个别编辑缺乏思想认识水平造成的.由于笔者一直从事新闻类综合性期刊的编辑工作,所以,在这方面有一些心得体会,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6.
常言道,编辑应是个杂家,编辑质量则是刊物的生命.学术杂志是如此,一般的通俗杂志亦是如此.而对于文化刊物来说,就更需要"杂家"式的编辑.笔者是干编辑工作的,正巧有位朋友在南京某刊物负责一个专栏,因此常常早早地收到朋友带来的样刊.笔者自幼喜好戏剧,该刊有一专栏名"戏剧大舞台",笔者更是期期必看,由此也发现不少问题,而"找魏绛"正是其中的一个败笔.  相似文献   

17.
选题是刊物的灵魂与基础。好的选题策划,可以提升刊物的形象和质量。一份期刊没有自己的品牌栏目和独特文章,就没有实力与同类期刊竞争。缺乏竞争力的期刊,自然难以在书刊市场获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难以获得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因此,凡是认真策划的选题,并不断设计和开发质量高、特色强、结构合理的选题的期刊,都会形成一种战略优势,产生规模效应,使自己在同类期刊中居于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8.
应注重学术期刊的编辑审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刊物质量除了与来稿的质量有关外,编辑的审稿能力与刊物的学术质量密切相关.[1]如何将一块块瑕瑜互见的"璞玉",雕刻成流光溢彩的语言文字艺术品,全凭编辑的功力.在整个编辑工作中,审稿工作是编辑工作的重点.以下结合笔者多年的编辑经验,谈谈对此的认识和体会.  相似文献   

19.
编辑选择和期刊内阻现象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的艺术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选择的艺术.宏观上,刊物定位、办刊方针的制定是一种大方向的选择;微观上,把一篇文章以怎样的方式编入刊物,当然也是一种具体的选择.现在流行"细节决定成败",所以一份刊物最后以怎样的面目示人,到读者眼中早已跳过了编辑在最后编辑完成前的种种良苦用心,直接以能否获得有用的信息为目的,以成刊给人的阅读直感为判断归依.所以,就一本刊物而言,如何让其承载的信息最大化地有效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既不辜负作者和编者的付出,又得以最体贴地服务于读者,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而通过编辑选择防止期刊负面内阻现象的产生则是一种比较经济的解决手段,所需要的只是编辑的慧心和慧眼.  相似文献   

20.
质量是期刊的生命,而科技期刊的每篇论文文末标注"责任编辑"或"本文责任编辑",有助于编辑职责分明,赏罚分明,更好地调动编辑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不断地提高刊物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