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高中物理教材利用打点计时器求物体加速度的实验中,物体拖动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通过测量这些点的分布可以求出物体的加速度,对这些数据的处理,教材上通常用的方法是“逐差法”。其原理是:如图所示是利用一条打好点的纸带。 相似文献
2.
3.
在许多参考书中,我们都能看到类似这样的一道题:
在"测定匀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的运动.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hz.如图为实验中所得到的一条纸带,纸带上每相邻的两计数点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1、2、3、4、5六个计数点,用米尺量出1、2、3、4、5、6点到0点的距离,结果如图所示(单位:厘米).由纸带数据计算可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n=__m/s2. 相似文献
4.
5.
张敬德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9,(6)
贵刊2008年第10期“对‘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原理的改进”一文提到逐差法求加速度存在弊端,笔者以为作者没有认识逐差法减小误差的实质,文中有两处不妥: 相似文献
6.
7.
对于20等份、50等份的游标卡尺的读数问题,一直困扰着一部分学生,觉得比较棘手,不能一下读出.学生反映,上课听得懂,道理明白,但是时间一长,就糊里糊涂了.不妨先看下面的例子,雨檐距地面4m,窗台高1.2m,雨檐距窗台多少米?这种问题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不在话下,不成问题.那么,我们在教学中为何不也采用这种简单的“逐差法”来解决游标卡尺的读数问题呢?就以2003年高考全国卷理综第23题实验③为例加以说明.据调查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中采用“逐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在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常常会用逐差法计算纸带的加速度.如图1所示,纸带是“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选取的一段,A、B……G是一条纸带上连续清晰的7个点,时间间隔为T。纸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 相似文献
9.
此文对当前纸带类实验题的计算原理及数据形式的科学性提出质疑,并做了必要的解释和论证,提出了正确的计算原理和科学的数据形式。 相似文献
10.
李兴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5)
逐差法在高中物理实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利用逐差法去分析实验数据,从而获得某些物理量的变化规律;运用逐差法计算物理量的数值时有利于减少实验过程中产生的随机误差.通常计算所用的方法有:逐项逐差、隔差,采用何种方法要视问题的具体情况而定.文章将通过三个实例来具体说明逐差法的操作方法并指出其适用条件. 相似文献
11.
现行高中物理教材和许多教学参考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都提出了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a,认为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要对纸带进行有效处理,通常采用将打点纸带分成若干段,分别进行长度测量后, 相似文献
12.
高一物理教材中的"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为减小实验的偶然误差采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笔者认为,"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逐差法"的运用,有其特定的前提条件,并非所有关于"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问题都千篇一律地采用"逐差法". 相似文献
13.
梁位移的计算是材料力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在“等效梁法”的基础上分析得出“逐段刚化法”,对于加深梁变形的理解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许斌 《教育前沿(综合版)》2014,(3)
高中物理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广泛,其中纸带分析常常用到"逐差法"的数据处理方法。本文试通过实例来讨论"逐差法"使用的优劣,从而得出结论:纸带分析无需使用"逐差法"。 相似文献
15.
物理实验中,准确记录及有效利用测量数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利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为尽量减少偶然误差带来的影响,采取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及"逐差法".本文结合近年高考试题谈谈"逐差法"的原理及在其他实验中的推广应用.1"逐差法"的原理以图1所示的纸带为例,共有A、B、C、D、E、F、G七个计数点,分别测量出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值s1,s2,…,s6. 相似文献
16.
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之所以对此难以掌握或容易淡忘,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真正理解这种处理实验数据方法的思想和意图。那么,为什么要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呢?这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适用呢?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偶然误差。做等精度测量时, 相似文献
17.
18.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2016,(3)
<正>利用纸带求解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一直都是物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也是高考实验题中经常出现的热点。因此,在多数教辅资料上,对于这部分知识都出现了大量的例题和习题。笔者对这些例题和习题研究以后,就这个问题的求解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落后于数据处理发展现状这一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实习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的改革更新进行探讨,提出信息时代下该课程教学的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探析逐差法实质,结合误差理论,解析由扩大计数点法引起的关于逐差法有效性的质疑;尝试对逐差法、扩大计数法、算术平均值法在数据利用等方面的差异进行比较,并利用图象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