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语系动词谓语句(SVC)与非系动词谓语句(SV,SVO,SVOC,SVOO)是静句与动句在语法结构形式的对立。相比于动句,静句是认知有了一定结果的表达,所涉及的运动或关系更趋于成熟。汉语动词缺乏可类比英语的众多词化手段,而英语动词名词化和形容词化广泛运用,导致诸多科技英语的静句静中有动,英汉互译时常需要做出词汇和句子结构的转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课堂"动"、"静"的梳理与分析,明确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等内在的"动"态才是十分关键和至关重要的."内外兼静"、"内静外动"的教学状态应予以扬弃;而"内外兼动"和"内动外静"的课堂教学状态与境界则是应予以提倡和肯定.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课堂“动”、“静”的梳理与分析,明确在音乐教育中,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与体验等内在的“动”态才是十分关键和至关重要的。“内外兼静”、“内静外动”的教学状态应予以扬弃;“而内外兼动”和“内动外静”的课堂教学状态与境界则是应予以提倡和肯定。  相似文献   

4.
美术作品既是静止的,又是自然界运动美的体现,蕴涵着我国古代朴素的辩证物质运动说原理。美术教学以辩证的动静说为指导,注重动静的有机搭配,师生的适时互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较好地完成了“美”与“术”两个层面上的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1,(20):13-14
在农村小型规模的学校课堂教学当中,"同动同静"的复式教学模式对教学具有相对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当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弊端,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应当及时地采用好"同动同静"的复式教学模式,更加有利于规范教学模式,把握教学的主体地位。因此,文章以"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基础,简要分析了目前推行"同动同静"复式教学模式的意义和价值,分析了目前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弊端,并提出了相对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6.
"动"与"静"的形态虽然在中西方绘画作品中体现的最淋漓尽致,然而这种艺术形态同样在摄影作品中广泛流传,摄影家往往通过表现生命面貌的角度对作品中的"动"与"静"来体现。动态美与静态美的意境通过自然结合才是最能表现事物本质属性的途径,而摄影却完美地将这自然结合的一瞬间进行捕捉和保存,通过定格事物的"动"与"静"来展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摄像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本文着重阐述了动与静、主客体均衡关系等方面的摄影问题。  相似文献   

7.
数学系动态问题是高考题中的一种新题型,也是在数学教学中应引起注意的一种新动向。在中国哲学史上,大多数哲学家都肯定天地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认为动与静是运动变化过程中的两个方面,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蕴含、相互转化。这些哲学思想折射出生活中动静形态的丰富内涵。本文以几个数学问题为例,试图探讨动与静的哲学思想在数学中一些应用,以供同仁们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8.
复式教学“同动同静”新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式教学是一种世界范围内客观存在的、相对于单式教学而言的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基础教育布局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传统复式教学采用的"动静搭配"模式有其特有的优势,同时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点。针对传统模式存在的问题,实施复式教学的"同动同静"新模式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新课标的课程教学背景下,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初中数学学习中.如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数学图形中的“动点问题”讲解的过程中,需要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来自于学习的乐趣,这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跟上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节奏.本文主要探讨初中数学教学图形运动中,“化动为静,由静变动”的教学思维,希望借此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数学知识、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个人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的"动"就是互动、演示、讨论、操作等言行,"静"就是冷静思考、冷静聆听、冷静分析和冷静评价。完美的课堂教学就是"动""静"相宜,"动"的价值由"静"来提升,"静"的目标就是发展、深化经验,形成能力。应届教育实习生在课堂教学较多追求哗动、话动、和动、嘈动而忘却了"静",有的只能维持课堂教学的寂静、噪静、肃静而不能"动"起来。为此,建议加强大学课堂监督,让实习生有范可学;强化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意识,提升自己能力,并作为必修课;落实教学法课程目标,把好试教关;由专业教师带队实习,切实做好专业实习指导;做好实习工作的监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深入发展,农村小学生大量流向城镇,大量小规模学校应运而生。随之复式教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学方式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和发展。笔者从四个方面就如何在同动同静复式教学中渗透新课程理念做了一点探究。  相似文献   

12.
南朝梁代的王籍有诗《入若耶溪》,其中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是历代传诵的佳句。在这首诗里,诗人本来着意写“静”,却从“动”处着笔,通过耳闻“蝉噪”“鸟鸣”之有声,淋漓尽致地渲染出“林静”“山幽”之无声,用喧闹写寂静,以动衬静,响中  相似文献   

13.
动直线经过定点,动点在定直线上的问题成为近年高考试题的热点.本文抓住动直线方程y=kx+b,通过运算得到b=f(k)且b是关于k的一次函数,则动直线方程y=kx+f(k)恒过定点.全文探讨了动直线过定点问题.相辅相成地解决了动点在定直线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配合因考虑地基辐射阻尼作用和大坝坝体横缝非线性应分析方法和动接触力计算模型,该文建立了对非线性结构反映静动荷载耦合作用的静动组合计算方法,使得动接触力模型能够用于静力问题的计算,同时使得静力计算和采用波动模拟方法的动力计算能够统一、连续进行。  相似文献   

15.
动体转化为静体是文章建构主体常用的静动互化的辩证技法之一。动是辅,静是主,动是为了衬托出静。建构主体常常以声响描写建构主体及接受主体心灵中的宁静,以动态即动作描写建构主体与接受主体心灵中的宁静。  相似文献   

16.
<正>什么是课堂教学的动与静呢?教学中的动是指讲解、朗读、讨论、操作,是"有声有行"的教学;"静"是指学生的默读、观察、思考、想象,是"无声"的世界。教学中的"动",活跃课堂气氛,能使学生保持注意力;"静"则利于学生思维的深入。怎样才能做到课堂中动与静的结合呢?一、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是前提如何激发学生的思维,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是重要前提。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就像是猫和老鼠的  相似文献   

17.
解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是化动为静,以静制动.若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是单调的,可以通过寻找最值点来分析各物理量的变化范围;如果电路中物理量的变化是非单调的,则要判断出整个变化过程中会出现几个转折点,然后分段讨论,得出每一段中各物理量的变化范围.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了表面化和走过场的现象。有效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学习,积极“互动”,井然“序动”,思想“灵动”,情感“触动”,而这一切的实现又是建立在学生对问题的“静听”、“静思”和在合作过程中的“静悟”基础上。只有“动”“静”结合,有机统一,才能提高合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刘永康 《四川教育》2008,(11):32-34
从反对江轮式教学到质疑无序混乱的课堂,我们在追求课堂教学的“动”感时,析出与之对立的词语——“静”。  相似文献   

20.
动与静     
大米  小米 《中文自修》2008,(3):44-47
当你舒适地坐在电影院中,被那行云流水的画面深深吸引,是否想过这些动感十足的画面都是由一张张静态的胶片组合而成的?每一张静止的画面都是动态画面的一个组成元素,当把这些胶片通过放映机械迅速连贯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就成了生动的电影。电影的奇妙便在于,它将动与静巧妙地结合在了一起,骗过我们的眼睛,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哲学茶座与你相约,本期关注——动与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