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育德能力”即培养学生品德的能力。所谓“育德能力”其实就是狭义的“教育能力”,它与“教学能力”相对,包含在广义的“教育能力”的概念之中。“育德能力”与“教学能力”在概念上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在实践中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因为“教学过程中实现着教育过程”。在新课程理念下,“育德能力”也应当是学科教师的基本能力之一。  相似文献   

2.
从校本教研的困惑谈教研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学者王邦佐在《中学优秀教师的成长与高师教改之探索》中,给出了“中学教师各种能力形成时间的分布表”,其纵向分“处理教学内容能力”“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的能力”“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科研能力”“教学机智”“与学生交往的能力”七项;横向分“大学前”“大学期间”“职后”三个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第九条是这样说的:“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这里一改过去“听的能力”与“说的能力”分开表述的办法,把“听”与“说”合并为“口语交际能力”,突出了“交际”在人际交往中的功能,强调在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体系及取向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能力不同于心理学中的“人类生来就有的潜能”,不同于哲学和社会学中的“一般能力”,也不直接等同于普通教育学中的认知能力或智力,它是个体在一般素质与具体工作情景结合的基础上产生的,包括具体的“职业能力”、相关的“学术(学科)能力”和“普适性能力”。当前,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能力观正由“学术能力观”向“职业能力观”转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文课程标准》的全新视角观照口语交际能力,通过“内”与“外”、“隐”与“显”的辩证思考,直观显示口语交际能力系统的构成,关注口语交际能力的实施走向及其教学策略,多角度地研究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推理能力是中学数学蕴含的重要能力之一,它贯穿整个中学数学的始终,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和“综合与实践”.中考中“图形与几何”的推理题一直是重中之重,但近几年的中考中,“数与代数”的推理题也屡见不鲜,从另一个角度有效地考查了学生观察、想象、猜测、实验、归纳探索、类比、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相似文献   

7.
跨文化交际能力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乔姆斯基认为正常人头脑中存在有天生的普遍语法结构,或天生的“语言能力”。针对乔氏的“生成语言学”理论,海姆斯提出“交际能力说”,认为一个儿童不仅懂得造出合乎语法的句子,而且还懂得“何时何地对何人就何事以何种方式可以说或不可以说什么”。“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可视为语言这杖“硬币”的两个面,可以相互补充。本文从交际能力行为观、结构层次观与伦理道德观三方面逐一论述跨文化交际的行为能力,以及为获得这一行为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心理素质,同时指出探讨跨文化交际能力应着眼于交际双方都带有良好愿望的交际行为之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在高师小教大专理科班开设“小学科学实验与制作”专业课,采用“A”型教学模式可以有效培养小教大专理科学生的科学实验革新能力。“A”是英语Ability(能力)的第一个字母,组成字母A的三笔分别代表下列含义:左擞“/”表示建构学生“实验革新能力”的合理认知结构;右擞“\”表示注重学生“实验革新能力”的实践训练;一横“_”表示通过对学生“实验革新能力”的评价反馈将理论与实践贯通起来,整体指向(“∧”)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虽然美国的军事实力独步天下,但“军事实力”与“军事能力”是两个概念,“零伤亡效应”下的美国军事干预“能力”相对于其“实力”而言,要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
综合能力测试与培养新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能力是着眼于综合,即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分析问题、科学地探究事物的发展过程,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能力的灵魂是创造。我国高考命题思路经历了“考知识”、“考双基”模式现在进入了“考综合能力”阶段。“双基”与“能力”要并重,否则是错误而有害的。  相似文献   

11.
1关于课程目标 数学教育目标,以往的“教学大纲”是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几个方面作出规定,现在的“课程标准”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规定.两者比较来看,“课程标准”提得比较中性,数学学科的目标可以这样提,其他学科的目标也可以这样提;“教学大纲”更加注重从数学的学科特点出发,  相似文献   

12.
职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和外延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能力是通过知识技术学习、社会学习和应用实践而形成的人所具有的适应工作和变革工作的、介于“认知和理性能力”与“直觉和情境性能力”之间的一种胜任力。职业核心能力是专业能力的“共同基础质”和“系统质”,因此实质上它是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核心的统一体。在职业能力结构图中,职业核心能力表达“共同基础质”的那一部分,居于职业能力结构的底层,而表达“系统质”的那一部分则是居于职业能力的最高层。根据人与工作的关系的五维度分析框架,文章提出了10种能力2个意识的职业核心能力外延界定观点。  相似文献   

13.
《河北自学考试》2007,(11):32-32
PETS考查的能力建立在“交际语言行为模式”上。这种模式以语言交际需要为掌握外语的目的,将语言能力分为“接受”、“产出”、“互动”等,根据各种情景和任务,在特定主题和话语下,结合相关的语言行为进行教学或考查。这些能力与通常所说的“听”、“说”、“读”、“写”等能力的关系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蒙丹珍 《师道》2005,(9):39-40
在美术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宽容与启迪兼顾,开放与尊重并重”的环境,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要努力以“崇尚真知为本”,实现耳、眼、口、脑、手“全频道”式接收,“多功能交叉”立体式刷新,“多学科相互渗透”式整合协调,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表演欲望和表演能力等,从而形成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1.长短结合,即系统训练与日常训练相结合。例如,通过“人物素描”,重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描写能力和捕捉能力;通过“生活速写”,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取材能力和叙事能力;通过“思想火花”,训练学生思维的凝聚力;通过“一事一议”,训练学生的叙议结合的能力;通过“学习一得”,训练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钻研能力。实践证明:只要把系统训练与日常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既注意写作训练的系统性,又注意写作训练的随机性,使二者互为补充,不可偏废,坚持下去,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见到成效。 2.点面结合,即单项训练与综合训练相结…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知识、能力、素质之间的差别与联系,透析“知识—能力—素质”的质量观与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联系,解析“德、智、体、美、劳”与“知识—能力—素质”质量观的关系,剖析高校素质教育现状,促进大学生达到知识、能力、素质的三者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愈强的人,愈有能力收集、理解、判断资讯,达成个人目标,增长知识和开发潜能。显然,本的“阅读”不只是指放声朗读式的“阅读”。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激发终身学习的愿望。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达成以上目标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统观新编科学教材,它编排合理、规范,与实际联系紧密。语言规范,生动活泼,设置了“观察”、“实验”、“思考”“讨论”、“阅读”、“探究”等内容,集问题性、生活性、开放性、合作性、体验性于一身。  相似文献   

18.
王碧维 《双语学习》2007,(7M):102-102
新颁发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倡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从而提高综合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任务型”教学的活动途径,强调教师设置的多个任务之间要形成任务链,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充分的“说”,以“说”能力的提高带动“听、读、写”的能力。学生爱说、会说、善说,从句说到段,再从段说到口头作文,直至最后与“写”的行为接轨,达到“终极”目标。这就是任务型的“说写”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三大能力”与“建模能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大能力”与“建模能力”苏州大学数学系徐稼红一、片面强调“三大能力”的利与弊从60年代开始,我国颁布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育目的都突出了“三大能力”(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一主线。加强“双基”、培养“三大能力”成为中学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20.
一、认识口语交际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是听与说双方互动的过程。”它的核心是“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还包括交际过程中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概括、归纳等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创造能力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