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司空图<诗品>之<实境>是反对当时的格律丽偶、绮缛错采的风尚,主张以直目所寻的方式追求平实之中见深邃意境的风格论.司空图在落脚于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接受道家之"虚空"的思想从而形成"自然"的审美观,又以佛家的"现观"思维方式来实现即景会心的真切自然风格特征.其<实境>既是对诗歌表现毛法及语言的描述,更是以风格论而张目,也是司空图"思与境偕"审美主张的又一体现.  相似文献   

2.
唐末诗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实境”占其第十八品。在“实境”中融有“景”,融有“情”,更融有“理”。因其侧重点不同,所以“实境”在诗中可分为三类,即“景处之实境”、“人处之实境”、“心处之实境”。  相似文献   

3.
从对《二十四诗品》中“雄浑”的解读入手,浅析了其中所蕴含的诗歌理论。同时,将其置于唐宋审美风尚转变的背景下,进一步考察了它的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4.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以二十四种意境来阐述诗歌的二十四种风格,无疑是精细而微约的,但是深加思索,这二十四种风格之中也内蕴着司空图一致的美学思想,如以老庄思想为底蕴的对自然、冲淡美学情趣的追求;司空图“味外之旨”、“象外之象”等美学理论在《二十四诗品》中也有共同而鲜明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在诗品当中,司空图以形象精练的诗化的语言,精心选择了一系列的意象,其意象蕴含着理论家的生命体验并融合着道家哲学,构成了典型的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意境。而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意象选择、意象构成的意境结构及意象批评的基础三个方面对《二十四诗品》中的意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力图挖掘意象背后所蕴含的更深层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7.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对诗歌二十四种风格和意境的归纳,其思想内容与司空图对于生存的思考密切相关.虽然<二十四诗品>经常被当作一部集合体研究,但其中却集中体现了司空图的基本美学思想--冲淡.  相似文献   

8.
福克纳与舍伍德·安德森在他们的短篇名作<献给艾米莉的玫瑰>和<林中之死>中,均以一个被生活挫败的女人不幸的一生来营造了一个充满着孤独与彷徨的世界,并从中展示出孤蚀与死亡的主题.在创作风格上,叙述方式与叙述语言的独特性使短篇小说有限框架融纳了丰富的人生,言简而意赅,既给读者以"真实感",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再创作"空间.两篇名作充分体现了福屯纳与舍伍德·安德森的创作风格特征.然而,两位作家毕竟又各为"一个",两人在创作上仍存在蕾差异性,我们从中可以碍到这样的一点启示,即:每一个有成就的作家,都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要有所创新,在创作上必须有自己的个性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第七天》中余华延续了对苦难的书写这一创作风格,通过一个灵魂寻找父亲的旅程,将社会新闻进行串烧,在爱与死亡的碰触中建构了实境、幻境和真境。作品有意识地将现实和阴间进行对比和互相穿插,体现作者对现实的焦虑、担忧以及企图通过爱对苦难的现实进行突围,让灵魂在爱的浸润下获得升华。  相似文献   

10.
文体风格既与文章作者的思想方法与言说方式相关联,也与作者的艺术个性与审美追求相关联。《老子》的文体风格是长江文风形成的一个标志。这不仅是因为《老子》的思想集鬻熊以来南方道家思想之大成,而且还由于《老子》一书的言说方式也是南方文学最经典的言说方式。《老子》的成书与流传,不仅负载着长江流域的深厚的文化积累,而且规范和影响着长江文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骈文从形成、繁荣到蜕变、复兴,一直受到各自时代文人的批评,即六朝至隋唐的反骈思潮与中唐、北宋反骈运动;宋代四六话对公牍骈文命意遣词、对偶隶事的探讨;清代学者对骈文文体特征、文统地位、发展流变规律等的全面总结。对这些骈文理论的研究,近百年来主要集中在隋、唐反骈思潮和清代骈散之争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以后,学界开始对历代骈文理论作专题研究,注重从文本实践、学术思潮等方面来探讨骈文理论,骈文理论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2.
鲁迅的《狂人日记》与中国家族制度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狂人日记》关于“吃人”的社会批评,主要是一种对中国家族制度的文化形态进行反思之后的严厉抨击,鲁迅从家族内部的陈腐的伦理关系入手深刻概括了中国人处在家族制社会中卑劣的生存状态,让读者在“吃人”境层上去切实感知中国家族制度及其儒家思想这一文化依托的虚伪性,《狂人日记》也展露出鲁自己那种来源于某些传统文化的束缚的难以张扬但可以领略的心理弱势。  相似文献   

13.
辨体明性:关于古代文论诗性特质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古代文论以论说之体而具诗赋之性 ,其批评文体的文学化、语言风格的美文化和理论形态的艺术化 ,共同铸成文论之“体”的诗性特质。而导致批评文本“破体”的主体性缘由 ,则是文论家思维方式和生存方式的诗意化。本文辨体明性 ,清理古代文论的诗性传统 ,意在抉摘 2 0世纪中国文论的“失体”、“失性”之弊 ,并为中国文论走出世纪困境寻求一条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14.
中国当代哲学美学存在着将艺术作为一个客观的与审美主体人分裂的对象来看待的误区,王朝闻认为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不是一个被动的对象,而是蕴涵着人的审美意识的对象,而艺术的主体性最显著的表现,就是艺术风格与人的审美意识的内在联系。王朝闻详细分析了艺术风格与艺术家以及欣赏者的主体性的内在联系.并强调了艺术风格的主体性的现实生活基础.王朝闻对艺术风格的主体性的理解是和他的审美关系论相互联系的.他对艺术风格的主体性的多纬分析还确立了一种新的艺术本体论,外中国当代美学的形而上学误区有颠覆和匡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岑参边塞诗具有悲壮雄浑的艺术风格。本文从五个方面探寻了岑参边塞诗风格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网络学习者所具有的学习风格差异决定了指导教师必须开展个性化的导学工作。本研究基于学习风格理论,根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类型及表现出的在线学习行为特征,设计了基于学习风格和在线学习行为特征的个性化导学策略方案,并通过导学实践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李煜是我国词坛上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词惯用白描,清新朴素,精练自然,以至情至深的情感流露、率真诚挚的自我抒发、朴素自然的语言运用、清婉豪情的文学风格等艺术特色开拓北宋词坛.李煜在词史上占有不可忽略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殷璠《河岳英灵集叙》提出的“雅体、野体、鄙体、俗体”不仅指语言使用上不同而产生的文体区别,而应指整体风貌的优劣区别。所谓野体,应指过于艺术粗糙,质直粗朴之体。所谓俗体,可能是多写尘世庸俗之想,声高曲下之体。所谓鄙体,是格调低下,文风浮靡之体。所谓雅体,可能是在兴象寄托,辞采清秀雅润的基础上表现淳朴淡泊的高雅感情。这可能包含对齐梁文风的认识和当时文学状况的忧虑,对文学发展走向的一种思考。  相似文献   

19.
加强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高等教育领域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分析新时期高校领导作风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归纳高校领导作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加大教育力度、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监督机制和加强组织领导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