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译入语语境是原语语言信息和文化信息移植到译语以后新的生存环境。译入语语境对翻译起着明显的制约作用。其具体表现为对原语语言和文化信息的阻塞和过滤,导致翻译中不可译现象、文化信息丢失、文化信息调整等现象的产生。正是译入语语境对翻译的这些制约作用.导致了各种翻译技巧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清朝末年,“豪杰译”出现并盛行于中国译坛。“豪杰译”与英国翻译家德莱顿提出的“拟译”都主张在翻译时对原作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不同的是作为翻译清末政治小说的主要方法,“豪杰译”以其杂糅的文白语体和雄壮激越的气势在近代中国思想启蒙和文化传播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德莱顿的“拟译”则没有在英国产生类似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有些日语句尤其是文学作品中的句子竟长达三、五百字,而汉语是以简洁为传统,忌讳冗长的句子,除特殊情况之外很少用特别长的句子。如何将长短不一的两种语言进行准确、合理的翻译是日译汉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对日语长定语句的翻译、日语长状语句的翻译、长句的拆译等方面进行研究,对日语长句的日译汉翻译技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译场和佛经翻译是中国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隋唐时期,政治文化的发展将佛经翻译活动推向了顶峰,此时出现了大量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官方译场,这些译场在为翻译提供场所的同时,也成为了外交的一部分。本文对隋唐时期重要的译场和佛经译者进行梳理,并分析在当时的时代语境下不同译场中佛经翻译的发展状况,以及译场和外交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富争 《考试周刊》2011,(10):36-38
本文以汉语电视人物访谈和英文脱口秀中的汉英是非问句为研究对象和翻译参照,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出发,具体考查是非疑问句英译时可能出现的难点,使译句在交际渠道中产生最大关联性,促使交际成功。从实例研究中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关联理论对整个翻译过程都起着不容忽视的指导作用,只有在理解原问句所处的语境的前提下,找出问句与该语境及其语用意图之间的关联,在翻译时重建译句与该语境之间的关联,才能正确地对译句形式进行选择,成功地达到翻译活动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因此,关联理论的应用不仅适用于是非问句的翻译,对英汉其他问句类型的汉英译也同样奏效。  相似文献   

6.
李惠芬 《海外英语》2011,(12):23-25
英若诚是我国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导演和戏剧翻译家。文中以他在戏剧《狗儿爷涅磐》中的方言土语英译为研究对象,对其英译语言特色和翻译手法予以分析。在戏剧翻译中他充分考虑戏剧语言大众化、瞬时性和不可解释性的特性,坚持戏剧口语化、通俗易懂和简洁的原则。在翻译方言土语时,英先生采用了直译、套译和意译的翻译手法,其英译忠实、通顺,语义贴切,符合原文和当时的语境,并且很好地还原了剧中方言土语语言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是林译小说研究者关注和探讨的核心问题。林译小说前期序跋表明其译品主观意图与社会需求是一致的,它的翻译策略的选取是建立在这样一种一致性基础之上的,因而有了高质量的译品。由此不难看出译者的主观意图对译品的质量与接受性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许渊冲和严维明合译的司各特的小说《昆廷·杜沃德》为例,对其翻译策略从思想内容和语言形式两方面进行归化、异化的量化描述,然后再运用具体译例进行进一步分析。以期对许渊冲小说翻译策略有一个更加全面客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该文选取林语堂《啼笑皆非》自译文本,从翻译伦理视角出发,对林语堂自译活动进行深入分析,全面审视其自译行为。研究发现,启民兴国的伦理观促使其选择《啼笑皆非》为自译文本的动因。在处理语言层面的问题时,他主要遵从切斯特曼伦理模式中的规范伦理;处理文化因素时,主要遵从交际伦理;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摆脱对原文刻板"忠实"的束缚,使译作在译文语境中再现原作的精神,实现译文达意传神之目的。  相似文献   

10.
萧乾是我国伟大的作家、记者和翻译家,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翻译家,萧乾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还自译了十几部自己创作的小说和散文。该文结合经验总结和策略研究,对萧乾自译作品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评析,来探讨萧乾自译作品的特点及其自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语言的表达形式和确切含义无时无刻不受其所处语境的制约。在英汉翻译时,原词、句与它对应的译处于中西不同的语境中,因此,当我们进行译选择时,就必须对语境的影响和制约作用有充分的认识,并运用一定的技巧,从而使译从内容到形式都符合中西不同的语言习惯及化背景。  相似文献   

12.
孙贝 《海外英语》2013,(16):126-127
萧乾是我国伟大的作家、记者和翻译家,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翻译家,萧乾不仅翻译了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还自译了十几部自己创作的小说和散文。该文结合经验总结和策略研究,对萧乾自译作品进行整理分析,并进行评析,来探讨萧乾自译作品的特点及其自译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金岳霖的翻译问题主要表现在译意与译味的二元对立以及文学不可译两个方面,他站在知识论的立场上选择了译意,抛弃了译味,结果把文学翻译推向了死胡同。解决这一难题一方面需要摆脱知识论对文学翻译的限制,运用境界论的思想实现从译意到译味的层级超越,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建构翻译语境与创造新的表达方法突破文学的不可译。  相似文献   

14.
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目的性行为,其核心理论"目的论"为文本翻译中的变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将变译方法应用于文本翻译,能够更好实现文本的最高翻译目的。本文将以旅游文本为例,研究目的论和变译对文本翻译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今时代,客户的需求和翻译效率是推动语言服务业快速发展的两大驱动力。而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机器翻译因其不断提高的精准度而在翻译领域崭露头角,在翻译项目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译后编辑也是保证翻译质量把关的重要因素。该文以笔者所参与的汉英翻译项目为例,分析机器翻译在项目中发挥的优势和问题,找出合适的译后编辑策略。分析发现,汉英翻译中,机器翻译在术语准确性,文化背景处理和句子逻辑关系处理上略显不足,译者可采取查询专业资料统一术语;根据中英文表达方式的差异,调整句中成分的修饰关系和逻辑关系;对文本进行译前编辑,使文本行文转换成适于翻译成英文的结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新诗的形成过程中,近代译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代文言译诗又作为近代译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国诗歌的引入与传播,对近代译诗的发展与成熟,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近代文言译诗的主要特征,并从时代语境、文学翻译、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方面,阐述了近代译诗是历史发生的必然结果;从译诗意识的觉醒和改革动力两个方面,论证了文言译诗对于近代译诗以及新诗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视译是同声传译的准备课程,视译训练模式的构建要符合其自身特点,也要为同声传译服务。而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巨大差异,译员在做视译时为了保证翻译的质量和速度不得不利用一些视译技巧来保证翻译效果。本文主要探讨了视译中的顺句驱动及词类转换技巧,以帮助视译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视译。  相似文献   

18.
小说《A&P》的篇名具有独特的审美符码特征。译者在翻译此篇名时,只有充分考虑其符码的多义性、开放性、生成性、审美性等,才能使译名和原标题在源文化语境中产生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近似。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变译理论为支撑,探究开封景区公示语翻译研究现状。通过变译理论的增、减、编、述、缩等手段,不仅可以更灵活地进行公示语翻译,还可以避免以偏概全带来的信息冗杂、结构不清等问题。研究表明,景区公示语翻译存在信息赘余,脱离语境,语法错误,母语负迁移较多、正迁移较少等诸多问题。变译理论应用于公示语翻译,助力译者从语言失误和语用失误两方面进行探究,精准掌握公示语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0.
中译外翻译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中译外翻译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而,当前中译外翻译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必须采取各项有针对的措施,切实提高中译外翻译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