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推动国家发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存在家庭忽视劳动启蒙教育、高校虚化劳动教育、社会淡化劳动教育等现象,导致劳动教育体系不健全、劳动教育成效不足等实际问题。在新时代,劳动教育要从不同角度实现有效渗透,并需要加强劳动实践,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的劳动机会,让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得到实际体现,应从完善劳动教育顶层设计、营造校园劳动文化氛围、设置学校劳动课程体系、拓宽校外劳动实践平台等四个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对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助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科学内涵主要表现为整体跃升的全局观、实践导向的本质观和自主创新的价值观。推动新时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需要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协作,健全社会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顶层设计,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家庭引导,完善高校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的实施体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五育并举”全面培养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成长的必由之路。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实践活动缺乏系统设计、考核评价不健全、课程体系不完善等实际,主要从劳动价值观、劳动文化、劳动课程和劳动实践以及劳动评价出发,探索构建健全的“劳动教育”体系的路径和策略,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以期培育出具有劳动认知、劳动智慧、劳动能力且能够肩负起新时代发展重任的新青年。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劳动观深刻阐明了劳动是幸福的源泉、是实现自我价值以及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等观点。马克思劳动观对新时代现实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面对新时代青年劳动观形成过程中的问题,以具有先进性的马克思劳动观为指导,引导新时代青年从思想上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从实践出发在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在劳动中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5.
高校大学生是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后备力量。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全方位实践,对于推动“五育”并举、深化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劳动教育过程中需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协同性和针对性相结合、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高校应从三个方面来努力:课内课外协同,构建一体化劳动教育教学体系;校内校外协同,打造链条式劳动教育实践体系;线下线上协同,探索立体化劳动教育时空体系。通过以上三重维度进行路径构建,能为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全方位实践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是教育本质的回归,劳动观是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劳动观教育对塑造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大学生、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效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受多元价值观的冲击、各教育主体的不重视以及劳动形态的复杂多变,大学生群体中出现劳动意识薄弱、劳动态度消极及劳动目标功利化的现象。为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观念,要不断创新劳动教育理念,充分发挥高校、社会及家庭三者协同育人的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劳动新人。  相似文献   

7.
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求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因势而新,但是文化多元化所造成的价值观多元化增加了大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难度,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使它难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面对这些挑战,对新时代的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加强以人为本、回归生活的教育理念,在这些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提升大学生价值观层次、构建大思政模式、创新价值观教育手段等诸多实践路径,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增添新活力。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关注与发展的内容,是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性质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面,更对培养高质量劳动教育下身心自由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战略意义。当今我国劳动教育发展存在“身心分离”“劳动教育价值异化”“劳动教育与实践分离”的问题。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要从身心分离走向身心合一,从劳动教育的异化走向突出本质,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从脱离自然、社会走向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9.
《商洛学院学报》2016,(3):62-6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种重要渠道。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现状进行分析,以此为切入点,试图寻求一条合理的引导路径,即:明确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思想,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式,引导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积极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的合力育人的科学机制,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汤静  王彧 《科教导刊》2023,(10):90-92
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教育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之举,也是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目前,高校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面临着价值认同感不够高、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师资力量不够充足、教育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等现实困境。高校应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创新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与方法体系,加快构建劳动教育的专职师资队伍,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机制保障体系,保障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1.
本论文是了解大学生群体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及其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索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的方法和路径,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为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加强社会思潮动态分析,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12.
加强劳动教育是新时代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要求,是贯彻和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劳模精神具有厚重的历史内涵、深刻的思想意蕴、丰富的实践价值,为大学生劳动教育开展提供鲜活教育资源。分析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破解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困境,探究劳模精神融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有助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性和大学生劳动素养。  相似文献   

13.
李妮 《成才之路》2023,(28):141-144
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对于国家富强、社会发展、民族复兴,以及大学生成长成才都至关重要。然而,当前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仍存在诸多问题,这使得探析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显得尤为必要。文章指出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要性,分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学生三个角度提出实施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以期促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实施,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龚萱 《文教资料》2008,(12):202-20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努力构建更加和谐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体系.实现工作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协调一致.为和谐社会中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顺利进行提供有效的支撑.  相似文献   

15.
扶慧娟  朱兵 《教师》2022,(3):15-17
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的新要求,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开展劳动教育意义重大,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五育并举"的有力支撑,是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必由之路.北京市商业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研究,结合学校劳动教育实践,开发劳动教育校本课程,形成校...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协同发展。为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与课程实践相结合,以北京城市学院风景园林专业课程的劳动实践为依托,分析大学生面对劳动时的心理状态和应对方式,通过理论、实践和数据分析,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劳动教育现状问题,从制度、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的关系、劳动教育多点性和连续性方面提出实践路径,以提高学生的劳动价值感,为高校劳动教育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自觉的奋斗目标,也是每一个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奋斗方向。大学生作为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加强对大学生劳动观的培育与引导,与实现新时代美好生活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必须通过劳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使其成为新时代尊敬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新型劳动者,为社会全面进步输送人才,为实现美好生活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大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也是未来国家发展的主力军,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理念,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正确的引导作用,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础。本篇文章主要从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的重要意义、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方式等方面,对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校园生活环境,为社会培养更多具有高技能、高素养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相关“五育融合”的重要论述中,主要阐述的是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遵循,同时也为指导新时代大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理论基础,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根本遵循,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理念,以弘扬劳动精神、尊重劳动创造为价值取向,以全面发展、健康发展为根本要求。大学生“五育融合”目标的实现需要在构建大学生劳动教育模式过程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等,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观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传承热爱劳动的社会风尚,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开展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是必要途径。推动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立足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准确理解高校劳动教育的本质,把握劳动教育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存在价值。唯其如此,才能为提高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效性提供可行性的建议和方案。基于马克思对劳动概念的界定,结合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及时代特征,深入分析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本质和时代价值。在此基础上,从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建设、劳动教育社会协调机制建设等方面探索其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