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逆向教学设计”理论,促使教师从学生“学”的角度思考教学设计。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的理念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可以帮助教师充分认识学生的预期学习结果,从而将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单元各板块之间的联系,对相关知识获得深入而持久的理解。本文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小说单元为例,谈一谈“逆向教学设计”理念下单元教学的初步实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耳与听觉”一节为例,基于逆向教学设计理念,采用“明确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价证据、设计教学活动”三个方面的逆向教学设计,旨在促进学生深入理解“耳与听觉”相关概念的同时,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前言:逆向教学设计的核心是帮助学生促进理解性学习和实现学习迁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在逆向设计中,首先确定预期结果,然后分析达成结果的证据,最后设计所需教学活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精准掌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内容,根据学情明确教学预期与评估证据,围绕目标进行教学活动。现以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第六单元学习内容为例,谈谈如何在逆向教学设计活动中,通过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进行学习思辨能力和听说技能的训练。1逆向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逆向教学设计的实施基础是保证教育对象全员得到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追求理解的逆向设计呈现出“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的设计逻辑。问题式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教学方法。文章分析了基于逆向设计的问题式教学的实施优势,并以“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为例,从确定预期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设计学习体验三个环节入手,依托学习情境设计地理问题,细化课堂教学,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与迁移,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5.
逆向教学设计是一种以预期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模式,即先将学习结果作为目标,再预设评估证据,从而设计教学活动。依据逆向教学设计理论,建构了一种适用于高中物理逆向教学设计的模板,并以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牛顿第三定律”一课为例,探索该模板在教学中的运用,以期为一线教师进行逆向教学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汪晓勇 《福建教育》2023,(17):51-53
有效的小学道德与法治作业应以学为中心,立足于“输出端”,从确定预期作业结果开始进行“逆向设计”,通过“目标—评价—情境”这一设计流程让作业真正成为一种创造性活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助力。  相似文献   

7.
基于UbD理论,在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的教学中,教师应明确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规划相应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对教学实施进行实践与反思。教师要以学生的预期改变为导向,通过逆向思考进行教学环节设计,促进教师“为理解而教”,帮助学生获得持久的、可迁移的理解,探索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逆向设计”理论认为好的教学设计应该“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新闻单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要求以活动形式呈现学习成果。在教学实践中应以教材编排为基础,以逆向设计理论为指导,细化预期目标、评价方式、教学流程三个步骤,在真实情境、过程评价中学习新闻知识,提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正>一、逆向教学设计的定义及设计要素1999年,美国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了逆向教学设计,即"从终点——想要的结果(目标或标准)开始,根据标准所要求的学习证据(或表现)和用以协助学生学习的教学活动形成教学"。逆向教学过程由确定预期学习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价证据、设计学习体验组成。  相似文献   

10.
<正>活动型学科课程围绕议题,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学习转变:学习不仅是知识的回忆和再现,还能解释、阐明、应用、洞察、神入、自知,即实现多维性和复杂性的"理解"。笔者以最近观摩的几节思想政治课为例,分析课堂转型背景下如何进行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逆向设计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正如一个导游  相似文献   

11.
逆向教学设计强调以终为始,把评估环节作为预期结果和教学安排之间的关键衔接,始终坚持理解为导向的评估原则、真实与综合的评估任务、整体与分析的评估方法以及终结与动态的评估反馈,具体包括确定预期结果、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体验和教学三个阶段。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为例开展单元教学逆向设计,通过明确单元目标、设计评估框架、指导教学活动,最终实现评估反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大概念,是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和模型,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认知框架或结构。借助此,学习者不仅能够用探究的方式去理解、概括零散的看似孤立的知识,使之成为具有主题性、抽象性、概括性、规律性的知识,还能以专家思维方式将学校所学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去。“逆向教学设计”是由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共同推出的一种基于理解的“倒推式”教学设计模式。由“明确预期的学习结果—选择合适的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或任务”三阶段构成。逆向设计将评价设计提到教学活动之前,使整个评价过程嵌入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3.
逆向教学设计为教师建设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课程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呼兰河传》为例,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逆向教学应当发现整本书教学价值,确定预期的学习结果;建构整本书阅读策略,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从而推进任务驱动性学习,设计具有系统性、整合性、发展性的学习体验和教学活动,形成“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促进整本书阅读的教学实施。  相似文献   

14.
逆向教学设计(UbD)是一种以预期结果为导向,将教学评价置于学习活动之前的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以“讽刺小说——揭示人性丑恶”为议题,围绕小说情节梳理、人物形象分析和深刻主题探究,以群文阅读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我的叔叔于勒》《范进中举》和《变色龙》三篇小说为例,直观呈现逆向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并通过反思指明逆向教学设计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逆向设计”是指由美国课程专家格兰特·威金斯与杰伊·麦克泰格创立的Ub D单元教学设计模式,强调“以终为始”,评价先行。核心素养时代的初中语文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可以借鉴逆向设计理论,将学习结果作为单元目标,为学生真正理解核心概念而教学。具体实施策略为:提炼核心概念,确立素养目标;预设学习成果,制定评价标准;设置学习活动,反思自我体验。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语文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理解语文问题、解决语文问题,提高思维品质,不断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6.
张志强 《学语文》2023,(4):41-44
大单元教学依照“理解为先模式”,采用“逆向设计”,确保理解和学习迁移的目标可以评估,能够落到教学实处。相对于单篇教学,它有如下优势:在确定目标阶段,提炼大概念,明确结构化的学习结果,进一步将教学目标拆分为学习迁移、意义理解、掌握知能三个方面,为设计评估和教学活动指明方向;在设计评价阶段,针对预期学习结果设计评价方案,找到能够证明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和可以迁移的可靠证据;在教学设计阶段,根据学情,确定教学难点,按照“感—知—感—知”和“总—分—总”的原则规划教学过程。大单元教学不是绕开单篇,而是从课程高度、从促进学生学的角度,充分挖掘单篇的教学价值,所以,比单篇教学更具实践优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理解的逆向设计与现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所谈及的情境教学、任务群教学、教学评一致、学科核心素养等均有不谋而合之处。其主要理念包括“为理解而教”和“逆向设计”。教学设计实施步骤主要分为预期结果、评估证据、学习计划三个阶段。能明确大单元学习任务与目标,进行评价量表设计,收集评估证据,整合学习资源,设计学习活动,是大单元教学的重要锚点。  相似文献   

18.
逆向教学设计“以终为始”,从预期结果入手,然后确定必要的证据来判定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结果。在明确预期结果和评估方法后,再考虑相应的学习活动。其一般流程为:确定预期目标—寻找评估证据—设计学习活动。小学语文逆向教学设计,能够助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逆向教学设计站在学生视角,重视学生的学,目标、评价与教学一致性强,有利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实现。从“最好的设计是以终为始”视角出发,反思传统教学行为和习惯、教学理念和设计,从确定预期结果、预设评估证据、创设学习体验三个维度进行个性化逆向教学设计,有助于开阔学生视野,增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高中物理教学质量的提升呼唤课程改革,实行“教、学、评一体化”的逆向设计,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理念和策略。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先后在学科教学中开展以学习为目标的评价,倡导把评价整合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学、评一体化”。“逆向教学设计”倡导从预定目标来设计教学过程,把“教、学、评”中的“评”嵌入教学全过程,促进“教、学、评”螺旋式上升,最终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