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梅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已不仅仅是一种花卉,它已成为一定社会背景下人们精神追求的目标。梅花独先天下春,花中气节最高坚。它以广阔、丰富、深邃的内涵,构成独特的文化形式。中国是梅的原产地,梅类资源丰富,种植地区广泛。出土文物证实,中国育梅历史在四千年以上。  相似文献   

2.
梅花,是我国栽培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名花之一,至今已有三千余年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周代我国就开始种植梅花了,但那时人们只是将梅子作为一种调料品.梅被植于园林中供人观赏,据《西京杂记)所载,大概始于西汉:“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到了南北朝,隋唐之际,赏梅与艺梅蔚然成风.宋代更是历史上赏梅、艺梅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大量吟咏梅花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出现了许多载述梅花的专门著作,如范成大《梅谱》、周叙《洛阳花木记》、张功甫《梅品》,以及宋伯仁《梅花喜神谱》等,都是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梅文化说略     
寒凝大地,傲梅飘香,又到国人赏梅时。赏梅时节咏梅花、论梅花,乃中国历代文人之雅事。自古以来,人们对它情有独钟。梅花享有“花之魁”称誉,并非因其俏艳而走红,而是以其独特的韵致和格调而居高。由此在我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花情结。也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梅文化”。  相似文献   

4.
梅花是一年中开花最早的木本花卉。花期长,适宜于排水良好、瘠薄的砂土中生长。我国种植梅花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千百年来,人们把梅花作为最好的花卉来称颂。梅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精神,也被用以象征人们的刚毅精神和崇高品质。古今诗文,留下大量的咏梅佳作。就连对联这一艺苑奇葩中,也有不少或与梅相关,或以梅自喻的佳对妙联。  相似文献   

5.
顾向阳  冯堂冲 《中国教师》2013,(Z2):142-142
优秀的学校文化是学校的一面旗帜,能引领师生在和谐环境中教与学;优秀的学校文化是一种引力,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优秀的学校文化是最宝贵的资源,是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肥沃土壤。梅中人结合自身优势,遵循学校发展战略,建设梅花文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营造独特的梅文化校园环境在"梅文化"校园文化环境设计中,我们充分体现了自主化、多元化、人文化的原则。以"梅花"冠名处处显现于梅花中学校园内,梅花便成了校园的标志性植物。我们  相似文献   

6.
梅与霜雪之间的审美关系,是中国咏梅诗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描写视角和表现方式。在与雪的类比中,展示梅花不畏严寒,独标一格的精神风貌。而在日本古典和歌当中,"梅"是作为春天的季语而为广泛使用的。梅花代表的就是迎春。且"比德"与"审美"的双重标准,奠定了中日咏梅诗歌不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梅花     
我家门前有几株梅花。听爸爸说,这是因为爷爷生前喜欢梅花而栽的。扳着指头算算,它的年龄比我还大呢!梅花虽然没有牡丹那么雍容华贵,没有玫瑰那么高贵清雅,没有水仙那么婀娜多姿,更没有玉兰那么洁白如玉,但梅花傲霜斗雪,不居功自傲,拥有值得人们学习的品格。梅花不仅数量多,品种也好。粉梅像霞,白梅如雪,绿梅白中隐青……最美的要数朱砂梅了。近看,在那坚硬而又屈曲而上的树干上,缀着一枝枝朱红的花,仿佛一只只红蝴蝶,停在鲜嫩的树枝上休息;乍看,那一株株梅花,一团团,一簇簇,宛如一把把火苗,一直燃烧着,一直耀眼着……  相似文献   

8.
梅花有着傲雪斗霜、独步早春的玉骨和俏不争春、谦逊无私的冰心。梅花没有牡丹那样雍容华贵,没有兰花那样香气袭人,也没有郁金香那样硕大艳丽,之所以千古传诵,靠的就是一种梅花精神,所谓梅魂是也。中国人偏爱梅花是因为梅花与中国人有相同的品格。梅花被人格化,与我们的民族精神融为一体。本文从梅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和梅文化现象成因两个方面挖掘梅文化现象得以形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梅素以民族之魂被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首,梅的起源与发展,梅的习性与栽培以及梅花的应用构成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梅文化,成为中国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李清照的词作对梅花可谓情有独钟,梅花既是审美主体的隐喻和象征,又是美的理想和追求。词人凭借梅花寄寓了多种情感: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之情;借梅言志,委婉表述自己的高雅之情;借梅喻世,曲折反映忧国思乡之情。一、借梅绘景,尽情描绘青春的欢乐之情词人将梅花作为一种形象载体,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进行了诠释。少女时代的无忧无虑、多情善感,在她与花的对应性观照中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11.
浅谈梅画艺术的演变与发展安良发梅花最早产于我国。据《流奎律髓》记载,梅"以花贵,自战国始"。梅花有冬梅、春梅之别。它傲霜斗雪,冲寒吐艳,展示出坚贞不屈的品格;它千枝万蕊,清气四溢,迎接春天的到来。梅、兰、竹、菊是中国人高尚、美好道德情操的象征,人称"...  相似文献   

12.
"梅"是宋词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花卉意象。梅具有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的神韵美感,是宋词梅意象的精髓。由此,梅成为宋代词人感物喻志的象征,具有了人格意蕴。姜夔存词八十四首,而咏梅词多达十八首,几乎接近全词的四分之一。姜夔的咏梅词融入其人格象征,借梅花写自身高雅的人格情操、托梅花寄寓忠怨之辞及情感体验、以梅花抒发凄楚苦寒的身世之感。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春到梅花山》(苏教版一年级下册)描写了梅花山的梅花迎春开放的动人景象,展示了人们前往梅花山观赏梅花的盛况,抒发了作者爱梅、赞梅的思想感情。教学本课,重在带领学生入境入情,真切地感受梅花盛开、人流涌动的情景,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数为两  相似文献   

14.
首先介绍了梅花诗的发展历程,梅花从先秦时期注重它的果实即实用功能,发展到魏晋时期对梅花审美功能的发现初露端倪,再到宋朝文人士大夫注重梅的形态内涵即注重梅的品格象征寓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宋朝这一审美象征功用的发现是梅花发展史上梅花意象发生转变的关键时期,很多文人士大夫生发出对梅花的喜爱,进而形成独特的文人梅花情结。张道洽作为南宋末期的诗人,以300余首的梅花诗获封"梅花诗人"。在内容上,题材多样,有岭梅,千叶梅,照水梅,瓶梅,墨梅,寻梅,折梅,嗅梅,仿梅,忆梅;在艺术上,清洁,平和,随意而发真情,但又不免单调,重复。  相似文献   

15.
"梅"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意象,梅的意象表现为相思、乡情、国恨、品性、春、爱情、美人、隐者高士等八种主要类型。梅多元化的意象经历了漫长的民族文化积淀,从"梅花意象"里,世人可以感悟到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精魂。  相似文献   

16.
梅花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定意象,其独特意蕴的确定历经了漫长的过程,特别是宋代咏梅文学达到高潮,梅花的象征意义成熟、定型。本文从宋朝的梅花诗词入手,分析了梅花意象在宋朝的主要象征意义:代指美人、仙子;还可表达对远方朋友、家园故里的思念之情;象征君子;象征隐者、高士;所以,宋代文人在赞叹梅花美的同时,更多借梅抒发人生情怀,彰显自身高洁品质。  相似文献   

17.
梅清姿神韵,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梅花有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又有孤高亮节,不同流合污之品格,所以又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但在中国的传统名花中,梅花是后起之秀,不像桃李、芍药、荷花那样显眼。"《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到了两宋时梅花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成为了崇高文化的象征。爱梅和咏梅已成为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风尚。  相似文献   

18.
梅清姿神韵,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梅花有傲雪抗寒的斗争精神,与松、竹一起被誉为"岁寒三友"。梅又有孤高亮节,不同流合污之品格,所以又与兰、竹、菊一起被誉为"四君子"。但在中国的传统名花中,梅花是后起之秀,不像桃李、芍药、荷花那样显眼。"《离骚》遍携香草,独不及梅。六代及唐,渐有赋咏,而偶然寄意,视之亦与诸花等。"到了两宋时梅花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成为了崇高文化的象征。爱梅和咏梅已成为宋代社会的一种普遍风尚。  相似文献   

19.
梅一直以来被人们誉为品格之象征,尤为人士大夫所钟爱。金农写梅不受古法所拘,主张“师其意,不师其辞”,“以梅为师”,不求形似,重在尚意。其渊博学识和深厚的艺术修养,在历代写梅形式上呈现了鲜明的个性,形成了金农梅花的独特创意。  相似文献   

20.
梅,作为一种有特殊审美意象的植物,千百年来一直为我国历代文人津津乐道,比如,梅与兰、竹、菊合称为植物中的“四君子”,与松和竹同列为“岁寒三友”,至于咏梅的诗文词曲更是多得难以计数。不过有趣的是,文人们在谈到梅的时候,往往将梅花、梅子(梅花的果实)和腊梅三者混为一谈,特别是梅花和腊梅,几乎不分彼此。事实上,梅花属于蔷薇科,一般在冬末初春开花,可以说是常见植物在一年中开花最早的。所以唐代张谓《官舍早梅》诗曰:“风光先占得,桃李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