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彩画是一门重要的画种,被喻为轻音乐,它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艺术特色。早期的水彩依附于版画与素描,德国绘画大师丢勒将色与形结合,为水彩的独立色彩造型开拓了道路,各国画家为开拓水彩画的技艺之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使水彩在技法上更加成熟与精湛。  相似文献   

2.
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造物实践和审美理念的重要表现,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中国传统模型制作技艺在唐宋时期已有高水平发展,清代“样式雷”的“烫样”模型更是达到“空前之作”的技艺高度。从“精益求精”的匠技实践、“传统礼制”的象征表达、“以人为本”的美学理想三个文化层面对技艺进行解读,提出符合新时代古建筑模型制作技艺“适应性创造”的“再传承”理念。探索模型制作技艺在当代传承与发展中的更多可能性,在审美范式上对其加以提升,从而树立新时代造物思想和美的“范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按伦理精神结构的文化形态,伦理思想与哲学和政治融为一体,构成中国古代社会意识形态的棱心。形成了家国同构的一套以“道德”为标准的思想体系和行为方式。传统道器思想对形、象、道、器等思想文化概念的解读,从哲学、审美、造型三个方面反映了传统道器思想鲜明的文化特色,并对传统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浅谈现代服装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吸纳与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进行分析,引出吸纳和借鉴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强调现代服装设计对传统的继承不是外观,而是内在精神.并进一步从传统服饰的色彩、造型、纹样、技艺、着装方式等五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南阳汉画像石是一种纯粹的民族艺术,其以线造型、以形写神、散点透视等典型的创作形式与审美理念彰显了中国传统绘画所独具的民族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6.
张宁 《山东教育》2004,(8):47-47
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如何加深对“线”的概念的认识并在实践中艺术地去运用,是中学美术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灯笼”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品,既可用来照明,又有吉祥、光明的寓意,这种古老典雅的民俗工艺,至今在台湾仍十分兴盛发达。灯笼的制作是竹编与彩绘这两种民间技艺的有机结合。在台湾,最常见的灯笼是竹灯和伞灯。竹灯是用质地强韧、富于弹性的桂竹或麻离竹劈成竹篾编织而成,造型主要有圆形、圆柱形或橄榄形,外  相似文献   

8.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中式点心品种繁多。经过数千年点心师们的创新发展,西式点心的基本形态也丰富多彩,造型逼真。烘焙食品是由西方引进的,虽然食用方便,营养丰富,在造型方面比起中国点心来说还是有所不同。笔者从面点工艺技术的角度就造型艺术与大家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中最为古老的画种,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工笔人物要求造型的准确性,由于近现代引进吸收西方的素描训练方法,人物画家的造型写实能力得到很大的发展。但过分专注于对物象“形”的塑造,而忽视对客观对象丰富内涵“神”的再现,单纯以造型为目的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是我国文化的一种象征,历代来形成了以代表文人士大夫思想感情的“文人画”为主流。中国画中写意画是画家们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它以达意、畅怀为目的。“以线造型”的独特方式决定了它有别于西方艺术客观再现对象的艺术形式。本文从中国画的“造型”特点、历代大师成功的先例、经验及初学者认识“形”的重要性等方面加以论述,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所要表达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桑皮纸是我国传统手工纸的一种,以桑树的韧皮纤维制成。皖西的潜山、岳西两县完好地保留着桑皮纸的传统工艺。2008年.两县申报的桑皮纸制作技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县桑皮纸发展历史、工艺流程等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西江大学学报》2006,27(3):18-19
端砚是肇庆市的传统手工制品,并且享誉海内外。最近,“端砚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进一步推动“端砚制作技艺”申报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由旅游科学研究中心牵头,肇庆学院组成了师生共同参加的课题组,就“端砚制作技艺”进行资料的搜集、采访、整理和研究,并于2006年5月14日召开了由学校和黄岗镇领导、肇庆市端砚界知名人士及课题组成员参加的“‘端砚制作技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座谈会”。现将此次座谈会发言摘要发表,以期引起各方重视,共同为肇庆市文化事业的建设与发展添砖加瓦、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3.
传统图形及技艺浸染渗透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精髓,是中国古文化意境的浓缩与升华.在现代中国,与传统相关的民间艺术、技术、民俗风情等正在逐渐消失.继承传统,发展传统,对传统造型的再创造,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对传统造型中的一些元素加以改造、提炼和运用,使其富有时代气息.  相似文献   

14.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民乐县一中赵宁普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  相似文献   

15.
张大千以其晚年独创的泼彩技艺,卓立于现代中国画坛,成为开创型的中国画大师。对于他的山水画表现力而言,他的泼彩主要起了如下四种作用:以彩当墨,以笔当泼;以墨作底,以彩醒墨;以色作泼,晕染天趣;以笔运彩,抽象天成。这几种泼彩效果的使用,也体现了张大千在泼彩山水画中对泼彩利用上的三种境界。特别是张大千泼彩山水画中的一些作品,已经达到了以形为形、以色为色的最高境界,从而使张大千山水画开始了由传统形态走向现代形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16.
概述 “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和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饮食文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观察一个民族的人生哲学、生活习俗、民族风貌的窗口。我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辉煌。 中国的饮食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它的烹饪技术和茶酒文化在世界饮食界产生着重大影响。中国的烹饪技术确实博大精深,它不仅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在制作上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尝是菜…  相似文献   

17.
树立中国画教学以“线”造型的观念,区别于西方的“素描是一切造型基础”的教学观念,是两种不同的艺术思维。以中国画的优秀传统和民族精神为基本内核,融合相关艺术,诸如“线性素描”、民间艺术、书法等,发挥“线性”独立的价值美。以中国画的自身规律制定教学方法、教学计划,进行“线”意识观念的教学实践训练。对中国画教学的发展做不断的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画史上概括造型过程的概念是写形、立象 ,这两个概念包含了写形求形似、立象为尽意的内涵。中国画的形象是一种提供轮廓线与结构线、要求观者通过联想补充块面而形成的立体形象 ,并非是一种“平面构成”。中国画的形象特点制约着中国画的立意、线条、色墨 ,因此探讨中国画的发展应充分注意象、意、线、色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陇东皮影精湛的表演技巧、高亢优美的唱腔,都有赖于雕刻精细、造型优美、着色丰富的影件作品来展现,看似简单的影件,制作工艺却十分繁杂,制作一件影件至少需要七、八道工序才能完成,皮影艺人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结合地域特征、民俗风情积极创新,通过精选皮料、构思图谱、精于雕刻、用心绘色,制作出生动传神、精美绝伦的影件作品.  相似文献   

20.
水墨人物画是上世纪初老一辈艺术家把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与西洋画的造型方法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画造型与笔墨的关系 ,到底是作画“第一论笔墨”还是“形神兼备”、“以形写神”呢 ?从历史角度看 ,古典工笔人物画的审美原则是“以形写神” ,而宋以后文人画的审美原则是“第一论笔墨”。现代水墨人物画的审美原则 ,是以写生的结构素描为造型基础 ,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技巧 ,通过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 ,深刻地揭示这个时代人的本质特征 ,真情地反映社会 ,塑造人物形象。水墨人物画造型的过程是一种在个性形象的刻画中寻求普遍精神意义的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