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讯.校园     
浙大尝试“短信管理”据《钱江晚报》报道,针对手机已成为大学生普遍的通讯工具的现状,浙江大学的软件研发人员确定了手机和校园网络捆绑构建“校讯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构想,使浙大成为全国第一个尝试用手机短信管理学生的高校。记者近日获悉,由浙大、浙大“网新”、浙江“移动”、“联通”等共同开发完成的“校讯通”系统目前已拥有7000余位学生用户,从2004年12月28日开始试运行以来,已发送信息300多万条,成为浙大在学生管理上的好帮手。据悉,目前浙大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加入“校讯通”并选择信息栏目,“校讯通”的月收费是3元钱,可以享受…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浙江大学内迁对遵义的影响很大,具体表现为浙大师生在遵义时期的抗日民主运动,使遵义人民受到了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为遵义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有助于遵义教育现代化的起步和发展;浙大“求是”风气对遵义学风、社会风气的影响甚巨。  相似文献   

3.
有人曾问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您和平庸的人有什么区别?”他回答说:“他们活着是为了吃饭,而我吃饭是为了活着。”哲学家巧变语序作答,可谓生动犀利,言简意赅,不同凡响。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先生,写了一首诗《有的人》,开头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只把“活”与“死”的语序变换了一下,就鲜明地揭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凌驾于人民头上的,灵魂腐朽,如行尸走肉,虽生犹死;甘做人民牛马的,精神永存,虽死犹生。近代大草书家于右任是国民党的元老,曾出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可那时…  相似文献   

4.
浙江大学的外国留学生不少, 但我们彼此间却好像生活在两个 隔离的世界里。这里是我们中国 学生的“浙大”,同样也是留学生 的“浙大”,而这两个“浙大”却 好像是同一对象的两个不同概念, 共存却无太多实质意义上的交集。 我们之间似乎隔着无法跨越的距 离,彼此保持着疏远和观望。 浙大学生眼中的留学生是什 么样的?我们了解留学生吗?我  相似文献   

5.
《死海不死》是一篇事理性的说明文。作为一篇科学小品,它除了具有科学性、知识性的特点外,还具有一定的人文性。先说“死”。“死”的本义是指生物失去生命,跟“生”相对,而在这篇文章里,作者从标题到内容无不赋予“死”丰富的内涵。文章先从死海的得名入手,介绍了死海的表面特征———寸草不生(这是第一处“死”),而后又揭示了死海的本质属性,使人们认识到了死海不死的原因(这是第二处“死”,指人的死,也就是失去生命)。最后预测了死海的未来,告诉人们总有一天它会干涸(这是第三处“死”,指死海的“死”)。文章由一个“…  相似文献   

6.
浙大选择了遵义,遵义孕育了浙大.抗战时期,浙江大学不断西迁,最终落脚遵义并得到极大发展,被誉为"东方剑桥".文章从遵义的地理环境、人文积淀等方面探讨了浙大西迁遵义,不仅是时事逼迫,也是遵义人民积极创造条件、以博大胸怀争取的结果.同样,浙大选择遵义结出硕果,是遵义独特的环境、悠久丰厚的文化积淀孕育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麻辣语录     
《四川教育》2012,(10):3-3
“我不管别的省。浙江省长要求寝室要干净。”“考前抑郁。考时健忘,考后心悸。”“一个健全的社会,更需要的不是属丝逆袭的梦幻传奇,而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真实机会。”“少壮不努力,长大读隔壁。”“浙大在排行榜中常居第三。这种小三精神,也是浙大人特有的人生哲学:只做不说.明知没地位。坚信有机会。”徐州孩子暑期花销,吓了父母一跳;武汉国学发热,课酬惊人;郑州小学新生报名,家长答卷应考  相似文献   

8.
《有的人》     
角度之一:“活”与“死”的含义理解。诗人抓住“人生”这一重大课题,用“活”与“死”进行鲜明的对比,先摆出了对两种人生死的评价:有的人“活着”却已经“死”了:画出徒有躯壳者,只是行尸走肉的可卑、可鄙的丑行:有的人“死”了却还活着,是对虽死犹生者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的热情歌颂、接着摆出了两种人对待人民截然不同的态度,这里诗人无情鞭笞了反动统治者的腐朽和骄横。正因为如此,人民对这两种人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这两种人的人生价值也大相径庭。教学方法与过程:本角度采用赏析法。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破题:“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接着提问,这些人怎么样?指名一学生朗诵诗的第一节。然后教师再次发问:为什么诗人说“活”着的“死”了,“死”了的还“活”着?针对“死”、“活”二字。引导学生赏析。  相似文献   

9.
从20世纪50年代,直至“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之前,这段历史——浙大西迁历史,一直是被漠视或遮蔽的,甚至它的“实物材料”——历史遗址、遗迹,大部分已被拆除和改变。然而,这段历史,以及与之相联结的历史精神,依然温婉、坚韧地萦系在人们的记忆里。  相似文献   

10.
臧克家先生为纪念鲁迅先生而作的《有的人》一诗共七节,其中第一节是这样写的:“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人教社编著的《教师教学用书》对这一节诗提供了带有权威性的理解:“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躯壳活着,它们徒具形骸,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做人民的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诚然,《有的人》全诗是通过“反动家伙们”与“无产阶级的代表鲁迅”(臧克家语)对人民的不同态度、对功名荣誉…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提出 2006年8月10日《钱江晚报》“每日新闻&;#183;连线”报道:16岁的学生因痴迷游戏从三好生变成了小偷。而同一天的《都市快报》第5版上也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浙大郑重提醒大一新生别带电脑来学校,担心的是新生沉迷网络;上学年浙大因此退学近70人。  相似文献   

12.
波兰事件与欧洲政治格局的嬗变胡洽坤马克思指出:“波兰是实现俄国对世界霸权的贪欲的最重要的工具。”①从18世纪波兰被俄、普、奥三次瓜分以来,至19世纪中叶,“欧洲不死的勇士”②的波兰人民为了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不畏强暴,前赴后继,多次发动武装起义,...  相似文献   

13.
清白的分量     
杨海亮 《初中生》2013,(9):56-58
清白,在有的人眼里不名一文,在有的人心中却分量千钧。不沾,不染,不贪,不敛,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在他们那里只是最基本的操守。竺可桢是著名的气象学家,也是名副其实的教育家。他执掌浙江大学13年之久,在那样一个动荡年代,硬是将浙大办成了“东方之剑桥”。他以“求是”为校训,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实在令人叹服!  相似文献   

14.
浙江大学西迁遵义是在特定时期做出的明智抉择,既保全了浙大又实现了先进文化向偏远地方的知识传播,实践了“服务于民”、“创新于民”的大学精神,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样的成就固然源于浙大选择了遵义,另一方面亦源于遵义成就了浙大。遵义较为安全的政治环境为西迁办学提供了可行性,其淳朴的民风促成西迁办学,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确保浙大办学成功,最终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相似文献   

15.
战斗在抗“非典”前线的叔叔、阿姨们:你们辛苦了!首先,我以一名红领巾的名义在此向你们致以最崇高的敬礼!连日来,在电视上报道的“非典”疫情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也震撼着我这颗稚嫩的心灵。我为那些患“非典”的人悲哀,更为那些因救治病人而被传染的白衣天使流泪。我平生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对爱也有了更深的理解,我好像长大了许多。妈妈讲过,古代有个叫司马迁的人说过,人本来都会死,但死的意义却不同,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却比鸿毛还轻。在抗“非典”战役中牺牲的白衣战士的死,就比泰山还重!人民心中的纪…  相似文献   

16.
《教育与职业》2006,(19):102-102
从今年开始,浙江大学首次全面实行“按学院大类招生,按大类培养”机制。浙大相关负责人认为”按学院大类招生.按大类培养”打破了传统招生的专业限制,有利于入学后的学生广泛接触各科类的知识,构筑宽厚的学科基础,有助于学生在不断学习过程中选择和调整适应自己的专业方句。“只要条件符合,  相似文献   

17.
钱芳英 《考试周刊》2011,(36):66-67
“生活即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提出的教育理念。他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生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浙江大学教师陈平带着自己的10万元钱下海,今天他的浙大兰德已经成为资产上亿的上市公司。在一场越来越讲究“取之有道”的财富较量中,新的创业者应该可以从中感受到知识、规则、资本与机会的合力。  相似文献   

19.
“国有成均,在浙之滨”。素有“东方剑桥”之称的浙江大学在春意盎然的时候度过了自己105岁生日。无论是以人的年龄还是—个学校的年龄,浙大无疑算是一个老人了,可是他依然敞开着自己宽阔的胸襟,拥抱着越来越多的浙大学子们。也正是这一代代锐意进取的年轻人给浙大带来了春意,带来了永远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1994年11月浙江大学通过了“2111程”部门预审,这既是对浙大百年来办学实践,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校改革和发展的肯定,又是对浙大面向未来、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鞭策。目前,“211工程”已经正式启动,作为首批入选学校之一,浙大正在为落实跨世纪的宏伟发展蓝图而进行精心施工。从现在起到2010年及以后,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继承和发扬“求是创新”的优良传统,努力把浙江大学建成以工为主、理工结合、人文经管协调发展,在学科布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运行机制等方面有鲜明特色,跻身世界一流水平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大学。为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