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森林资源管理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砚峰 《林区教学》2010,(1):121-122
论述了森林资源管理的几个问题,提出了重点加强公益林保护工作,严格遵守森林资源采伐限额和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森林生态效益价值补偿是付费制度的一种实现形式,是解决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的具体途径。由于森林生态效益具有外部性和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价值实现方式的多样化与复杂化。建立以公共财政补偿为主,社会、市场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吸引全社会共同参与森林的培育和保护,是目前对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提供者进行价值补偿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3.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林业投入机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搞好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和落实生态公益林管护责任制。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必须制定补偿基金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4.
清代贵州山区开垦与生态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清代贵州迅速膨胀的人口、政府的垦山政策、玉米在山地的种植导致的山区开垦及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等方面的分析与探讨.笔者认为,贵州山区的开发不应忽视生态效益,应寻找适合贵州山区特色的开发道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森林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问题也成为了学者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然而,时至今日我国生态效益补偿所需要的大量资金仍没有足额而稳定的来源保障。其中补偿资金渠道单一是制约生态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有效拓宽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渠道,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当务之急。本文针对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渠道存在的问题,从公共财政投入、市场化补偿和社会支持方式着手,提出了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生态效益补偿资金渠道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生态补偿在我国有一定的历史,但一直没有出台专门的法律对其进行规制。建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首先应准确界定概念,还应遵循一定的原则,注意相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缓解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生态补偿制度是一种为改善、维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通过经济、法律等手段调整利益相关者保护或破坏生态环境活动产生的环境利益及其经济利益分配关系,实现外部成本内部化,从而达到环境利益均衡,促进环境公平、正义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制度。构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时应坚持生态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政府补偿与市场补偿相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还应合理界定补偿主体,实行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补偿制度,完善生态补偿税费制度,从而达到环境、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源区,影响着全国的生态安全。我们通过对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机制的分析,从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实施西部生态建设工程的视角,提出了必须建立相应西部生态建设中的价值补偿及评价机制,必须要按资源使用者付费原则进行制度创新,建立新的生态效益价值补偿机制,使我国的生态建设与保护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国家长久的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生态环境效能低下;绿化维护成本高;绿化的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依然严重等现象提出几点解决方案.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尽可能地以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合理进行植物种植结构的有效配置,是实现绿化生态效益最大化.努力营造接近当地自然的生态,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适当保留杂草与落叶,让森林自我调节,这样既营养了森林,又丰富了植物种类多样性.在提供设计条件时就要对生态效益的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城市绿化存在的生态环境效能低下;绿化维护成本高;绿化的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依然严重等现象提出几点解决方案.应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类型尽可能地以抗病虫害能力强、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合理进行植物种植结构的有效配置,是实现绿化生态效益最大化.努力营造接近当地自然的生态,尽可能减少人为破坏,适当保留杂草与落叶,让森林自我调节,这样既营养了森林,又丰富了植物种类多样性.在提供设计条件时就要对生态效益的设计提出明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林业分类经营是林业走向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林业分类经营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尽快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依法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依法加快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措,不断提高森林生态补偿水平,加强生态公益林经营,不断提高森林质量。  相似文献   

11.
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保障,现行的非公有制林业的法律政策存在许多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林地使用权制度、采伐限额制度,制定鼓励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财政金融制度、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保证非公有制林业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2.
保护与利用好森林资源优势是宜春市现代化建设发展大局中必要研究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就宜春市的森林资源状况及其价值优势、目前面临的主要危机进行了具体分析,提出了宜春市在现代化建设中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优势的四大模式对策:建立地方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模式;优化森林产业化利用模式;创立森林文化产业利用模式;创立民居科学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浅谈森林旅游的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森林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指出,利用森林兴办旅游是提高森林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森林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和在开发中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4.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不仅在文化、科技、旅游、教育等方面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在涵养水源、调节湿地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土壤的形成和保护等方面有重要的生态效益。在对湿地生态补偿中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博弈原因和法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补充立法确立人类环境权以加强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完善湿地生态补偿中合理确定生态补偿标准和实行多渠道补偿模式等相关机制、科学评估湿地生态系统生态价值及生态补偿范围、补充和完善湿地生态补偿税费制度等对策和建议,以期达到生态补偿中生态效益补偿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5.
天保工程实施六年来,工程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仍存在很多问题。为此,应建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发行绿色生态彩票,对林业项目实行贴息贷款等投资渠道在内的天保工程资金投入机制。同时,给予天保地区经济发展贷款优惠政策,加强区域间投资合作,推行小额信用贷款制度等措施,建立天保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以实现天保地区森林资源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各学科教学,都应重视恰当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生物学科也不例外。当然,这教育要自然,要与教材有密切的关系。遵照这个原则,我在《自然保护》一节的教学时,在二处自然地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解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后,我对学生讲: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12.7%,在世界160多个国家中居120位,与生态环境比较优越的标准(森林覆盖率大于30%)差距很大,因而说我国的生态环境还是比较差的。为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国家计划在本世纪末力争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大家知道。我国地域辽阔,基础又这样差,要完成本世纪末的绿化目标,任务是艰巨的。国家规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就是号召全国人民都参加植树造林活动,为达到全国森林覆盖率为20%的目际共同奋斗。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  相似文献   

17.
救救森林     
今年9月,在我国东北的哈尔滨出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共和国总理与85岁高龄的全国林业系统老劳模马永顺相见了。朱基总理深情地对马老说:"你这一辈子干了两件好事。当国家建设需要木材的时候,你是砍树劳模;当国家需要保护生态环境,你是栽树英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朱总理同时指出,今年我国南北都发生了特大洪水。造成这一灾害的原因是气候异常,普降暴雨。但是洪水长期居高不下,造成严重损失,也与森林过度采伐,植被破坏、水上流失、泥沙淤积、行洪不强有关。我们要下决心把砍树人.变成种树人。尽管我国的森林总面积在世界上排行…  相似文献   

18.
仰天山落叶阔叶杂木林群落研究——群落组成及结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对仰天山落叶阔叶杂木林生态环境、种类组成、区系成份、群落结构、生活型等方面的研究 ,发现这是一片保持了暖温带典型森林特征的次生落叶阔叶杂木林 ,颇具研究和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9.
对泉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进行探讨,认为泉州市"非遗"的较好传承有其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基础,但也遇到一些困难。提出泉州市应继续探索和完善"非遗"传承的文化生态体系:建立文化生态指标监测体系,制定文化保护和发展政策;引导文化生态消费,打造文化生态链;注重文化生态效益,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建立"保护、传承、传播"三位一体的传承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问题已经严峻地摆在人类的面前,然而,公众普遍缺乏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教育在走向误区;人们还不能很好地从自身做起,来保护生态环境;仍然存在着物质消费过量、科学技术滥用的严重现象。通过心理教育可以引导人们形成一种忧患意识和一种崭新的生态道德观,从而更加热爱人类、热爱自然、热爱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