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第二十六课有孟子的短文《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我教过之后 ,有几点浅薄的见解 ,特提出来 ,大家商榷一下。一、课文中观点模糊和逻辑性不强的地方1.短文开头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的观点。我认为“天时”与“地利”孰重孰轻 ,不能一概而论。“地利”由于“天不时”可变成“不利” ,“地不利”而由于“天时”也可变成“地利”。何况古人原本是十分崇尚上天的 ,那时 ,由于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弱 ,唯心主义一直占统治地位。虽然《教学参考书》中解释说观点重在前二者与后者的比…  相似文献   

2.
郑继军 《考试周刊》2008,(49):23-23
战国时代孟子就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阐述了这样的观点:"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就是说,在"天时"、"地利"、"人和"这三个要素当中,"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  相似文献   

3.
美文采撷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民为贵,社稷①次之,君为轻。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员②。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穷③则独善其身,达④则兼善天下。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责任编辑李舰)《孟子》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孟子》记录了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核心思想是“仁政”,主张“仁政”、“王道”,主张用争取民心来战胜对方,即“仁者无敌”。《孟子》还宣扬性善论,指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人可以通过自己的修行去保持和发展,否则就会丧失这些善良的品德…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中语文第五册选入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该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在评析本文时,认为该文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笔者以为这样评析既有背于孟子作此文的本意,又前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相似文献   

5.
开窗启思和谐是个古老而颇具生命力的词汇,它是伴随着人类成长诞生的智慧花朵。中国文化历来崇尚和谐。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管子·兵法》上说“:和合故能谐。”意思是说,只有和睦团结,行动才能协调;行动协调一致了,便能  相似文献   

6.
李广祯 《现代语文》2008,(4):106-10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册)的论点是什么,大体有三种观点:一是认为“大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论点,理由是这篇文章主要论证“人和”在战争中的作用,开头、结尾说的都是战争,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是上文议论之后推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矢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在《论战》一文中对克敌制胜关键因素的精辟总结,且为古今中外众多战例所验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为商业繁荣注人了勃勃生机。商场即战场,巧妙运用天时、地利、人和因素,以求选列预期的经济效益,赢得市场的主动权,已成为商界成功者的共识。  相似文献   

8.
荀文简论     
<正>荀况是孔、孟之后的儒学大师,《荀子》则是《论语》、《孟子》之外的一部重要儒学著述。尽管唐代韩愈扬孟抑荀,倡言孟子为“醇乎醇者也”,荀子为“大醇而小疵”(《读荀子》);并且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荀子》一书的地位也确实不如家弦户诵之《论语》、《孟子》;但“自周末历秦汉以来,孟、荀并称久矣。”(谢墉《荀子序》)而《荀子》之文亦有“理懿而辞雅”(《文心雕龙·诸子》)之誉,其对后世的影响,实亦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9.
朱文斌同学问:《〈孟子〉二章》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证方法有什么不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点:“人和”是夺取战争胜利的最主要条件。第二部分具体论证“人和”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可分两层。第一层,以设举对一小城“环而攻之而不胜”为论据,论证”天时不如地利”。“三里之城”“七里之郭”是说守城一方的防卫条件极差,“环而攻之”是说攻者来势很凶,但最后竟未攻下,说明“天时”与“地利”比较,“地利”更为重要。第二  相似文献   

10.
“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孔子说“和为贵”,孟子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体现了一种“和谐”观。我罔政府继承了中国传统优秀的“和谐”观,分析了当下中国的形势和任务,2005年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突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提出了“和谐社会”的重大主题。  相似文献   

11.
学校管理之“人和”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孟子曾就战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其中所说的“人和”指人心所向、内部团结等。孟子阐明了“人和”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先哲的至理名言在和平时代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给后人无限的启示。一个团队的生存和发展,排除客观因素的制约和限制,能给予现状变化和改善的不是“物力资本”,而是“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2.
团队精神     
《孟子》云:“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后汉书》曰:“共舆而驰,同舟共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老百姓中流传:“人心齐,泰山移。”时代的“先驱”承继前人,提出了时髦话题:“团队精神”。可见“团队精神”有其悠久的历史。三国时期的官渡之战,19世纪中期的美国内战,二战时期的中国抗日战争……这无数个以寡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无一不体现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们知道,在团队中包括许多个体,在这些个体的有机组合下形成团体。在团体中,个体的作用固然不可忽视,但个体之间相互联系的有序、合理则更为重要。要处理好个体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一、何谓人的和谐发展何谓和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即“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在历史上“和谐”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左传·襄》中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孔子认为“,君子和而不同”。孟子提出论证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西方思想史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在其著作《理想国》中指出,要构建一个理想国,需要哲学王、军人、手工业者和农民等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守其本分、分工合作,构成一个完整的、理想的、正义的、和谐的社会。在此假设下,每个人的灵魂中也有三种成分,即理性…  相似文献   

14.
可持续发展,既是一种崭新的发展思想,也是一种灵活的发展战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关键靠人.而人的培养,关键又在于发展教育.农村职教作为整个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地方,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有的却成为地方财政支出的重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既给发达地区农村职教以挑战,也给落后地区的农村职教以机遇.曾记得孟子在《谋攻》中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笔者援引并套用孟子的话,以为落后地区农村职教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恰恰就在于享天时,占地利,谋人和.  相似文献   

15.
<正>《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孟子》是“四书”中篇幅最长,部头最重的一本,直到清末都是科举考试必考内容。《孟子》行文气势磅礴,感情充沛,雄辩滔滔,极富感染力,流传后世,影响深远。《孟子》中有许多名句,  相似文献   

16.
师:同学们,2016年7月份的欧洲杯不少人认为东道主法国队能够夺冠,除了球队实力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什么? 生:法国队占有“天时”“地利”“人和”. (师板书“天时”“地利”“人和”.) 师:那么,什么是天时、地利、人和呢?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孟子》两章中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看看孟子是如何据事论理,来阐释“人和”与“仁政”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7.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鲜活的命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并论证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认为,整个天是一个和谐。如今党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社会,它的基本要素不是悬置于具体的生命之外的对人的规范和要求,而是被生活在  相似文献   

18.
李小娟 《考试周刊》2011,(59):218-218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我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曾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和谐是真善美的统一,是人和事物存在的最佳表现形态。和谐能产生美,产生最佳效益。社会如此,课堂教学亦然。传统的教学,受东方文化的影响,课堂教学偏重知识、偏重考试题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孟子曾就战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运用“和”的理念取得显著成效的,当以战后的日本企业最为突出。日本的企业管理者把和谐当作日本的管理哲学,要求劳资之间要“和谐”,同事之间要“和谐”,同业之间也要“和谐”。日本本田公司创始人本田佐吉就以“天地人”为座右铭,取意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他认为经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