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学不仅是当前心理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同时其积极的理念也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归纳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积极心理学为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视野、新取向、新技术,实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基础、教育思路、技术手段的创新。积极心理学正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趋势。对此问题的研究对于促进积极心理学应用研究以及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很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有效解决高校贫困学生生涯教育问题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当前,我国高校贫困学生生涯教育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中包括贫困学生自我认知模糊、就业取向功利、自卑心理严重、缺乏相应的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等问题。社会支持理论为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依据社会支持理论的基本要求,解决贫困学生生涯教育问题必须首先提升贫困学生自我认识能力,促进心理健康发展,也要提高辅导员的工作要求,提升贫困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还要积极发挥政府和行政部门在贫困学生生涯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物理实验教学的教育心理学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讨论了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编写物理实验教材、设计实验内容。分析物理实验过程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运用教育心理学理论指导物理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和成功尝试,探讨改革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以及学科教学中引进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必要性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是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心理学新思潮,旨在让人类可以通过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获得更加幸福的生活。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积极心理学理论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被某些研究者称为心理学的"新三大势力"之一。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思想重新整合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要素,将可以构建新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一探索对积极心理学的实践运用以及高职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都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新高考改革时期,班级管理的心理学基础是多方面的,它包括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教育心理学各流派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积极心理学理论等。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中能够灵活恰当地运用这些理论,既有助班级文化的建立与发展,也有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与形成。  相似文献   

6.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加德纳在二十年前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这一理论对西方的教育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近些年,多元智能理论被我国教育界也普遍接受,它改变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学生观、教学观、以及评价观等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新的心理学思潮,主张心理学应该对人类自身拥有的积极品质进行研究。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分析其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从而实现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在西方学界的影响日盛,并对我国学校教育产生影响。国际上,积极教育的落实从类似PRP项目和施特拉斯港项目到吉朗文法学校的系统实践正稳步向前。我国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整体上呈现良好态势,然仍缺乏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积极教育操作实践框架。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于国内学校实践,其要点宜集中于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三大支柱,从理论出发落到实处,以人为本;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策略则须关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幸福感,充分发展积极教育,同时关注教师的积极发展;其方案的落脚点包括"以‘培优’代替‘补足’的教育模式""增加社会实践和体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同理心"以及"营造积极的学校管理文化"等。营造促成积极建构的教育生态,是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首要和核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桑乐萌 《知识文库》2023,(21):99-102
<正>在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心理健康是大学生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保证,而积极心理学则是研究人类幸福感、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新兴心理学分支,关注点从病态转向健康,强调人类精神健康的积极因素,如希望、乐观、幸福感等。将其应用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可以帮助大学生增强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能力,缓解情绪困扰,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本文从积极心理学的内涵出发,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与积极心理学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反思,结合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提出适合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的教育方法,以期为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提供实用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不管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教育实践上,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都基本沿袭了以往的病理心理学或消极心理学模式,把重点放在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的各类心理问题上,其结果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不能从根本上预防各种问题的出现,也不能发展心理的积极层面,促进青少年真正的成人成才。要改变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必须打破消极心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将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引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积极心理学理论是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与传统心理学理论相比,更注重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这种观点对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高职院校要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并具有优良心理品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和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心理学在国内外的地位日益提升,积极心理学对于教育等各个方面的作用也逐渐被人们重视。积极心理学是利用积极的思想理论为依据对一些异常的行为心理特征进行积极的治疗,积极心理学主要涵盖行为心理学、精神分析、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等方面。积极心理学近年来对于教育的意义日渐重大,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基础上,利用在现实生活中可行的办法对高等教育进行探索创新。对大学生的思维发展和积极心理学方面有关的积极人格进行培养和推动,本文就积极心理学及其在高等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做了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从新的视角对传统心理学理论进行重新解释,强调心理学应该致力于发现使个体或群体以及社会朝良性发展的因素,以期更有效地开发人的潜能、激发人的潜力,获得美好的生活。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理论,以科学、系统的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增进学生积极情绪体验、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品质、建设学生积极组织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厌学现象是一个普遍性的教育问题,是众多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近年来,随着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属于积极内涵的希望理论开始得到一些学者的关注。希望理论的内涵极其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积极的情绪体验、正性的认知以及良好的意志力。将希望理论运用于学校教育领域,推进希望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希望水平,将能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厌学现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积极心理成长共同体项目以积极心理学为理论支撑,通过开展系列子项目的方式深化运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开展教育科研的探索,从而提升心理健康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Z心理学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中一个全新的概念和理论构架,实现积极心理学和消极心理学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有机统一,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开拓新的理论视野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效果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所具有的发展潜力以及美德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以积极取向为心理学的研究方向,是当代心理学最新进展。而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也是一种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新定位和有效推进的新型观念。本文通过对积极心理学的介绍以及对高校现存心理学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分析,简要探讨积极心理学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发展意义和其有效构建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一门科学,它倡导心理学以积极为研究取向,是当代心理学最新进展之一。积极心理学理论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应该树立积极的教育理念、从满足学生的个体性功能、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格特征及重视学生的情绪体验入手,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积极心理学推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心理学反对传统心理学有关人性的消极隐喻及其对消极心理研究的过度偏爱,强调人性的积极性,主张心理学重在研究和培养人固有的积极潜力.应把握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以积极心理学的取向赋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新内容和更高目标,从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理论基础、教育思路和技术手段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从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心理学学习理论的发展等方面,探讨了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模式发展的积极作用,阐述了构成外语教学模式——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认知法和交际教学法的历史变更,反映教学模式中对教学对象研究的阶段性发展,以及教育心理学理论在模式中的主要导向:从官能的分别训练→模式的科学研究→心智活动研究→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