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将在乡村教师角色、乡村教学效能、乡村学生学习动力、区域教育公平等方面发挥其时代价值。当前,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发展的阻塞主要体现为:乡村教师短期发展与长远规划尚不清晰、教师智能技术应用与乡村本土文化相分离、乡村学校资源建设与智能教育设备有待优化、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机制亟待完善等。据此,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乡村教师智能素养激励机制;关注乡村教育文化内涵发展,提升教师智能技术整合能力;开发智能化优质资源共享平台,优化乡村数字资源配置;立足乡村教育实情,完善乡村教师智能教育素养评价体系等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教育教学中的技术演进,驱动教师素养诉求不断发展。为理清技术演进驱动教师素养发展的过程与逻辑,文章首先采用文献研究法,系统梳理了前期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四个阶段中不同技术的教育应用对教师素养提出的诉求,对技术演进驱动教师素养发展的过程进行了分析。随后,文章分析了技术演进驱动教师素养发展的路径,即技术演进促进知识传播功能拓展、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转变、促发教育内部要素升级。最后,文章总结了教师素养发展在技术应用、教育场景、教育教学等方面的“变”,以及在教学能力、教育目标、标准维度、技术伦理等方面的“不变”,对技术演进驱动教师素养发展的内容进行了分析。期望通过文章的研究,能为当前技术的升级发展与教育数字化转型中教师素养的明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教师数据素养是未来学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大数据应用于教学过程的关键在于培养具备数据素养的教师。本文从智能时代精准教学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具体阐述了对智能时代教师数据素养的认知理解,深度厘清教师数据素养的基本要素,科学建构教师数据素养的能力框架,并从实践层面提出了精准培育教师数据素养的多元化路径,为未来中小学教师数据素养的精准培育提供了实践指南和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通过重点招标课题立项展开探索研究,构建了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框架,逐层细化为三大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为了实现核心素养教育之目标,教师必须达到基本的素养要求。基于素质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要求,新时代人民教师的基本素养框架包括教师品格与教育能力两大方面,分为高尚师德、人格魅力、扎实知识、教书育人四大素养,细化为十六个基本素养。学校可以将教师基本素养框架作为教师队伍建设和校本培训的依据,教师可以将此框架作为自我专业发展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5.
6.
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是影响乡村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乡村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通过对江西省2217位乡村教师的调查发现,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总体处于良好水平,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称、不同学历、不同专业出身、任教不同课程与年级的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水平存在差异。影响乡村教师专业核心素养的因素主要有教研活动、教师培训、知识储备、教学借鉴、科研表现和教学压力。为了提升乡村教师的专业核心素养,应加强教研活动,讲求教研实效;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效益;重视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增强科研意识,提升科研素养;积极创造条件,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7.
人才是解决乡村教育的根本.只有优秀的、富于责任感的教师才能给置身荒漠化文化之中的乡村学校提供一片精神的绿洲。  相似文献   

8.
吴砥  桂徐君  周驰  陈敏 《电化教育研究》2023,(8):108-114+128
我国正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教师无疑是这一转型进程中的关键要素。持续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对建设数字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发布,如何准确测评和有效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技能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通过系统梳理数字素养的起源与发展历程,比较分析国际典型指标框架,深入剖析教师数字素养的内涵演进,详细解析《教师数字素养》标准的主要内容,提出分层分类、数智驱动、持续监测的教师数字素养评价路径,为准确把握当前发展水平、科学谋划未来提升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和深入。师范生作为教师的后备力量,其智能教育素养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该文从师范生现阶段“学习者”与未来“从教者”双重身份的视角,对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进行界定,并结合师范类专业认证“一践行三学会”的毕业要求,构建了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框架。该文通过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剖析目前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创设智能教育应用校园场景、增设人工智能公共必修课程、构建U-G-S-E“三习”育人模式、开展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校本普及系列活动四个层面提出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路径,以期为师范生智能教育素养培养的落地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使用问卷和访谈法,调查中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现状,构建评价素养培育框架。结果表明中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培育经历匮乏,参与度低,参与态度不积极;不合理的培育课程设置、教师的低培育认同度、淡薄的评价素养意识、应试教育导向性等因素影响英语教师评价素养培育的实施。研究从理解评价内涵、明确成就期望、学会评价方法和应用评价结果四个维度对中学英语教师评价素养培育框架进行完善,提议学校应培育评价“领头人”、健全评价素养培育机制,使教师形成终身学习意识,承担全面育人责任。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分析智能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教育人工智能等关键概念发展演进及内在关联的基础上,结合知识、能力与素养之间的内涵与关系,阐述了面向K-12教师的智能教育素养的概念及特征:智能教育素养是以创意为内核,教师基于知识、能力、思维、文化价值协同发展,借助教育人工智能技术促进创意设计、创意应用与创意生成的教学实践过程,体现内生性、关联性、持续性、创价性等特征.文章还以教师角色重塑为核心基点,以学习文化、社会活动文化、技术文化为境脉,构建了包含知识基础层、能力聚合层、思维支撑层、文化价值深化层的K-12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结构模型,并阐明了各层结构中的核心构成要素,以期为提升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供引导,为开发智能教育素养测评工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运用问卷法和访谈法对甘肃天祝县339名乡村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总体处于中等略偏上水平;各维度发展水平不平衡,数字社会责任维度得分最高,数字化应用维度得分最低;教师年龄越小,数字素养水平越高;教龄6~10年教师素养水平最高,教龄30年以上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最低;小规模学校教师数字素养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学校;小学教师职称与数字素养水平呈负相关。针对此现状,探索了影响因素并提出提升乡村教师数字素养的主要策略:加强乡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合理构建乡村教师数字化教学团队,打造数字化教学共同体;建立适合乡村教师数字素养培训的分层培训制度;调整乡村学校编制,吸引年轻教师“下去,留住”;引入与数字化相关专业的教师,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人工智能教师是促进人工智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下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能力不佳、能力标准不清等已成为制约基础教育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主要阻力。鉴于此,为切实提升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研究基于教师专业素养和人工智能教师专业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廓清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德尔菲法等,以叶澜的“教师专业素养三维结构理论”为基础,探索性构建了涵盖AI教育意识、AI学科知识、AI实践技能3个一级维度和11个二级要素的中小学生人工智能教师专业素养框架,并对该素养框架进行了学理性阐释,以期为我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厚植乡情素养.乡情素养既是乡村教师反哺乡村的题中应有之义和特殊素养的基本要素,也是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乡土底色和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当下,乡村教师深受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等因素影响,导致乡土知识缺失、乡土情感淡化、乡土意识遮蔽、乡土能力弱化.新时代重塑乡村教师乡情素养,应从激活乡土知识、厚植乡土情感、唤醒乡土意识、承担乡土使命等方面着力,以期破解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无发展"的现实桎梏.  相似文献   

1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修订以往《教师ICT能力框架》的基础上,对标《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制定了囊括18项教育ICT能力的《教师ICT能力框架(第3版)》。作为指导教师使用ICT的职前和在职培训工具,很多国家和机构结合当地实际对该框架内容进行了调整,以便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目标。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和文本分析方法,梳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ICT能力框架》的演变脉络,从能力框架开发原则、内容架构、实施案例和资源开发三个维度,深入解读这一能力框架,并提出落实能力框架,需要政府、师范院校、在职教师专业发展机构、骨干教师和校长的强有力领导。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框架,要出台基于“循证实践”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政策;利用智能技术助推课程动态评估;加强教育资源生态系统整体建设;分层制定科学的教师ICT能力提升计划。  相似文献   

16.
我国教师教育发端于19世纪末,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一百多年来,教师教育体系经历了由独立封闭逐步转向灵活开放,具体划分为教师教育独立封闭体系形成、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开始形成、初步形成和基本形成四个时期。该体系的形成表现出从效仿外国经验到自寻中国特色的演变路径、从满足数量需求到保障质量要求的演变价值取向、自主生成和外力推动相结合的演变逻辑。基于其演变的历史和经验进行理性分析,在开放性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进程中,要合理借鉴他国经验,积极回应时代需求,着力回归本体价值,构建开放的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背景下,发展性、过程性、多元性、情境性的现代教育评价成为主旋律,呼唤教师在正确解读教育评价时代内涵的基础上重构评价素养体系。教师评价素养是教师能够从事日常教育教学评价活动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及情意的综合表现,具有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助推教育评价范式转型等时代价值。教师评价素养的测评框架包含理解评价、实施评价、解释和运用评价结果、元评价共4个一级指标,以及明确成就期望、选择评价方法、遵循评价伦理等12项二级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当代教师教育》2020,(2):33-37
了解乡村初中教师专业素养现状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职后继续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研究对河北省638名初中教师的专业素养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河北省乡村初中教师整体专业素养中等偏上且在年龄、教龄、职称和学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乡村初中教师专业理念和师德素养在学历方面差异显著,而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素养在教师年龄、教龄和职称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特别是年龄在30岁以下、教龄低于5年以及低职称和无职称的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亟需重视。这些结果表明,需要多渠道引导新任年轻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教师职后培训应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立足点,注重培训课程的针对性和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