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教材简介 北京市教育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先后组编了小学《信息技术》教材1~4册,初中《信息技术》教材1~4册。第1、2册配有教学参考书和教学配套光盘;第3、4册在网上提供配套资源。 本套教材是以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为依据,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为指导,以对信息技术课教学目标及特点有深刻理解的一线教师和教研人员为核心力量编写而成的。 教材编写的目标:把教学理念和教研成果体现到教材中,以教材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推动教学模式的变革;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通过电脑和网络,领略现代科技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教材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一、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意义第一,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教学之本。信息技术教学的设计、实施与评价,是按信息技术教材所规定的目标要求、内容深广度及教学策略进行的。为了优化教学,必须优化教材。优化教材的主要途径是搞好教材开发。第二,信息技术教材是信息技术课程的必要组成部分。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课程内容必须通过教材来体现。国家鼓励信息技术教材的多样化、校本化,以形成丰富且实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体系。第三,信息技术教材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依据。学校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设备建设、用房建设、师资培训等信息化建设中,都必须考虑信息技术教材的设计、制作与使用要求。加强信息技术教材开发,对促进学校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几年前,多媒体课件在很多课堂上大显身手,大家对这种新奇的教育形式曾非常看好。现在看来,这样的课堂装饰性过浓,多媒体课件导致课堂变得公式化、程序化。如有些教材有配套的多媒体光盘,教师的教学流程就完全按照光盘上的步骤来进行,这样固定程式化的教学,容易把本来丰富多彩的数学课堂变得索然无味。《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相似文献   

4.
以全新的信息技术教育理念指导教材编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天津市教委和中国地图出版社精心组织编写队伍,编写了高中《信息技术》实验教材,还开发了与之配套的学生用光盘、教师用参考书以及教学支持网站。  相似文献   

5.
一、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现状 教材建设是课程改革的三大建设之一。教师要“用教材教”,学生要“用教材学”。教材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师的备课、上课等环节,继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6.
李云龙 《山东教育》2002,(25):38-39
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与广泛应用,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基础教育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其所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计算机在传导、输出、设计等各个层面的技术优势,也为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搭建了新的技术平台,从而提供相关支持,将计算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结合起来,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一、在识字教学方面,计算机技术与小学语文教材编写的结合看到一个汉字,能够从它的部件联想到它的读音和意义,知道它代表的是语言中的哪一个词(或语素),这样的字叫有理据。据苏培成(《现代汉字纲…  相似文献   

7.
张吉新 《青海教育》2013,(11):92-92
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个学科的教学币。我在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发现,现行的小学信息技术教材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才能适应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与教材建设关系很大。为促进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学建设,就要做好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教材的规划,采用案例为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主线,“双师”结合编写出高质量非计算机专业信息技术教材。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存在几方面问题:教材目标重工具操作轻实践应用,忽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过程指导;重技术轻人文,忽视信息社会人文精神与信息责任的培养;内容滞后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实际;忽视对信息技术教与学活动、评价与考核的指导设计;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知识体系,忽视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版面的呈现方式成人味太浓;配套光盘的教学设计理念落后。因此,新教材应依据课程标准设计多学科综合、关注个性及地区差异的内容与活动,设计为探究学习提供资源支持与协作平台的立体化资源,引导学生在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培养。  相似文献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及整合过程中的多媒体教材建设,要突出学科教学改革的特点,要给教师留有个性的空间,要以学科骨干教师为主体,要发挥学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各种版本的信息技术教材不断出现,在内容选择、编写体例上各具特色。基于对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和教材现状的反思。本文提出对课程设置和教材建设的一个基本设想。信息技术课程设置与教材编写的基本设想 1.课程设置小学阶段在4、5、6三个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初中和高中阶段在1、2两个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基础教育阶段共有7个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其中,义务教育阶段连续5年不间断的教学,使学生具备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信息素养;通过高中阶段2年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和较强的信息意识。  相似文献   

12.
电教教材建设和媒体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内容,无纸化教材和电子读物将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为它不仅超越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限制、使所传播的信息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具有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因此,加强建设有效支持自主学习、支持课多媒体软件教材和CAI课件,是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有效应用,实现教学现代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左强 《教育》2009,(3):47-48
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正在使学校领域发生着深刻变革。在河北省大多数城镇中学里,传统纸质教材早已被由文字教材、音像光盘教材和计算机教学课件构成的多元化教材所取代。由“一根粉笔一张图,一本教案讲三年”所构成的传统教学环境被以计算机多媒体为核心的教学环境所取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为了现代化教学中重点关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对新形态教材的需求日益旺盛。文章从新形态教材的内涵、特征出发,重点阐述了高校新形态教材的表现形式,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多元化的建设队伍,做好数字资源的配套建设,与一流课程建设紧密结合,助力学生多元化发展,提高师生数字素养和能力,以及加强数字化资源版权保护等方面,提出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新形态教材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5.
作者从教材编写者的视角,以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上)“算算知多少”为例,就小学信息技术Excel单元模块教材编写意图、内容体系、目标达成及典型课例进行阐释与交流,以期帮助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教材编写者的视角,以重庆大学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五(上)"算算知多少"为例,就小学信息技术Excel单元模块教材编写意图、内容体系、目标达成及典型课例进行阐释与交流,以期帮助广大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更好地理解教材,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英语教学改革的步伐。文章通过总结大学英语多媒体机辅教学改革取得的成效以及分析存在的不足,从理念框架、教学方法、配套教材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立体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远程教育多媒体教材对学习支持作用比较研究"中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教育多媒体教材对学习支持作用比较研究”属中央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与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研究与实践的子课题。通过对电视、录像、多媒体光盘、网络课程这些多媒体教材对学习支持作用的比较研究,探讨多种媒体教材(文字、电视、录像、多媒体光盘、网络课程)的功能及优缺点,从而提出有效地促进学习的多媒体教材的组合模式。中期主要对音像电视教材等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初步探讨不同载体形式的多媒体在传播信息和促进学习过程中所担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教材与评价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讨论的焦点,因为教材和评价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教材建设和考试评价也是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争议较多的两个方面。为此,本刊特邀该领域的三位权威专家分别就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与评价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阐述,希望对读者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是信息技术教育研究的关键问题。目前有一些教材仍然局限于软件操作步骤的讲解,因此信息技术教材编写的创新就成了新的研究课题。现特向读者介绍两则信息技术教材编写案例。这两则教材编写案例都选自“主题式”、“活动式”的教材。这类教材在小学和初中采取的是“小任务”、“小主题”、“小驱动”的教材编写方法,在高中后期则采取了大主题和综合实践型的教材编写形式。这两例教材编写案例突破了传统的“使用说明书”式的教材编写形式,给教材编写带来新的理念。希望这两个案例能够给读者以触动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