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蔡静 《现代企业教育》2013,(22):400-401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已经成为很多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游憩需求的研究和旅游体验的研究成为社会的需要,同时也成为旅游企业研发旅游线路等旅游产品的参考依据,成为景区规划发展考虑的重要依据。本文通过分析造成游客疲倦的各种因素,由于游客疲倦会影响游客获得良好游憩的旅游体验,为了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质量,本文提出了帮助游客通过合理选择旅游活动的强度、景区增设观景休憩点、旅行社设计具有游憩弹性的旅游线路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的发展对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改变着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格局。从总体来看,西部民族地区入境旅游发展分布并不平衡。无论是入境旅游人数还是入境旅游收入,云南均位于西部民族地区之首,其次是广西,接下来是内蒙古。从入境游客的旅游兴趣来看,入境游客对西部的资源兴趣主要集中在山水风光,占52.5%,最低的为海滩。从入境旅游需求增长来看,可将西部民族地区划分为高速增长、平稳增长和低速增长三个层次。未来一段时间,西部民族地区入境旅游空间格局将趋于平衡,旅游安全任重道远,还会受到金融危机阴霾的影响,进一步发展的有力支撑来自于国家和地方重大政策决策的实施与交通条件的改善。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随着产城融合和全域旅游的发展,需要全新的视角来审视城市游憩系统和游憩空间的布局,城市的居住空间、工作空间、交通空间和游憩空间的界限不断被打破,呈现不同程度的融合,形成了城市新型生活休闲游憩空间。本文以临沂市为例研究了临沂市游憩商业区(RBD)、滨水游憩带、环城游憩带(ReBAM)的空间布局融合情况,重点研究了街道、广场、公园、景区景点、建筑空间、滨水河道等游憩空间的构成要素与产业体系布局、工作空间的链接,提出了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游憩空间场所精神挖掘的重要性与提升城市休闲游憩空间体验性等策略,为城市人居环境的社会、居住、人类、自然、支撑五大系统建设提供了研究基础,为更有效的游憩规划和游憩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全域旅游是新时期的旅游发展战略。环城游憩带作为都市周边旅游的重要承载空间,应从全域旅游的视角谋划发展。南昌作为省会城市,将其环城游憩带作为研究主体,发现目前其发展存在产品、线路、功能分区等方面的问题。全域旅游的理念为上述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可以采用点带动线,线串联面的整合模式,即从提升和丰富旅游产品、规划主题线路以及整合区域空间三个方面联动发展,以探索南昌环城游憩带的未来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旅游业是提升城镇质量的重要力量,城镇为旅游业开展提供了基础设施与空间载体。在构建旅游业与城镇质量指标基础上,综合运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及地理探测器模型,探讨中国大陆31个省(区、市)旅游业与城镇质量协调度空间特征及驱动力。结果表明:(1)中国各省(区、市)旅游业与城镇质量协调度整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呈现"整体不均衡,局部组团"的空间结构特征;(2)旅游业与城镇质量协调度整体呈现正向空间关联性,二者协调度大致以"胡焕庸线"为界,其东南半壁多为热点布局,其西北半壁多为协调度冷点集中分布区;(3)国家层面,政府调控对旅游业与城镇质量协调度起着重要引导作用,东部地区协调度影响因素呈现多元化和层级性;产业结构、对外开放和创新驱动对中部地区发挥着主要影响作用,西部地区旅游业与城镇质量协调性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政策驱动型。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入加速时期,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乡村空间重构和规划是当今中国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欠发达地区乡村社会转型滞后、小城镇空间集聚功能弱、村庄空废化等问题凸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乡村空间重构提供了契机,乡村空间重构是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路径选择。城乡统筹规划是乡村空间重构的立足点,整合重点城镇发展空间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关键,整治村庄生产与生活空间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重点,改造传统农业是乡村空间重构规划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当旅游成为人类消费行为的时候,其他一切都随着游客的需求而发生着改变,这种主客颠倒的现代旅游使得旅游城镇也浸没在经济的浪潮中,失去其独有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民族地区旅游城镇的建设必须通过乡土化的文化建设、社区化的空间建设、绿色生态的经济建设来重塑颠倒了的主客关系,以社区为主体、以目的地的真实日常生活为理想景观,在多元化的碰撞中、跨文化的交流中实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峨眉山寺庙园林佛教文化底蕴深厚,景观特色明显,休闲游憩价值独特,游憩功能的发挥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针对景区内寺庙园林建设缺乏佛文化主线串联而导致的园林文化主题不鲜明、商业服务性建筑对园林空间的侵占及解说系统有待优化等问题,综合考虑现代游客的游憩需求,提出提升峨眉山寺庙园林游憩功能应以游山古道的佛教修行境界蕴涵对沿途寺庙园林形象进行主题化设计,以景观功能提升与游憩空间拓展为核心对寺庙园林景观场进行营造,以智慧景区建设为契机进一步优化寺庙园林旅游解说系统。  相似文献   

9.
天水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天水充分发挥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天水市旅游发展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文章在分析天水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运用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分方案》,试图对天水旅游空间布局规划提出初步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历史街区是城市中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历史发展孕育中逐步形成的,凝聚着所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是城市游憩空间形成的物质基础。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资本和人口的高度集中,城市环境恶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在旧城改造的浪潮中,由于缺乏保护的理念和意识,造成历史街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的严重破坏,使得历史地段的游憩空间逐渐失去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游憩空间是城市规划与设计的重要组成内容,结合旅游、地理、城市、生态、社会经济等理论,以及当代人追求健康、向往自然、寻求个人空间的主旋律,营造出一批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游憩空间,较好的推动我国城市游憩建设的水平,有助于中国城市发展走向科学、理性、文化内涵丰富之路。  相似文献   

11.
旅游目的地营销存在营销手段单一、渠道单向,忽视游客个性需求,旅游产品开发与更新缓慢的问题.蕴藏着丰富旅游资源的我国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营销重心应该从旅游目的地前移至旅游客源地,通过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实现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听取游客意见与建议,根据游客需求设计产品,通过重视特殊客源的挖掘,开拓客源市场,实现当地旅游产业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小尺度空间范围的游憩地理环境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该文以中小城市免费公园游憩者空间行为为研究对象,以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公园为案例研究区域,分析了基于微观空间的中小城市免费公园游憩者的空间行为,并尝试构建游憩者分类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游憩者在中小城市免费公园这个微观空间尺度上的游憩点、线、面上的空间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基于这种差异,可将免费公园游憩者分为不同类型,该分类体系与常见的基于游憩目的分类体系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在理论层面上是游憩行为学与游憩地理学中游憩者分类体系的积极探索,实践层面上可为中小城市免费公园科学规划游憩空间、游憩者空间行为管理以及提高游憩者体验质量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旅行成本法是当前研究旅游景区的游憩价值的通用方法之一,该方法将景区的游憩价值分为游客的旅行费用支出、时间价值以及游客消费者剩余三个部分.文章是在老君山进行了实地调查后,采用费用支出法、时间价值法以及消费者剩余法对老君山九十九龙潭景区游憩价值进行了评估,并通过在景区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建立了旅游费用与旅游人次数间的供给需求函数,求出了游客消费者剩余.在获得游客存在重游景区的情况下,对评估结果进行修正,最终得出了丽江老君山九十九龙潭景区游憩的总价值,并根据丽江市的年旅游人数估计了老君山九十九龙潭景区在不同游览比例下的游憩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侨乡旅游社区空间是海外华侨华人重要的旅游载体,其空间生产、演变与重构对于增强华侨华人地方认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空间生产的理论框架,以福建晋江梧林侨乡社区为案例地,运用质性研究方法,试图揭示旅游开发影响下侨乡社区空间的生产过程与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旅游开发前后,梧林社区空间经历着复杂的演化过程,物质空间呈现“外洋内中”的空间布局,社会空间演化具有跨国联系的典型特征,文化空间上,中国传统文化始终作为其演化的内核;(2)旅游开发介入下,侨乡物质空间呈现符号化,社会空间上以血缘、亲缘为核心的内部社会关系逐渐疏离、华侨与侨眷的情感联系日趋衰微,文化空间呈现家国文化展演、传统与新兴文化的融合并存等变化;(3)根文化与荣耀思想影响下海外华侨华人与侨乡的互动生产建构了独具地方性的侨乡空间,旅游开发影响下以政府为代表的权力话语主体对空间生产的主导,以旅游开发商为代表的资本话语主体基于利益的追逐而表现对游客的迎合和与政府的合作、当地居民自下而上的认同与顺应、海外华侨“在场”与游客空间想象等结构性力量共同构成了侨乡社区空间生产的核心机制。  相似文献   

15.
旅游厕所既是游客旅游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基础设施,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的窗口.以浙江省7564座旅游厕所为研究对象,运用GIS与数理统计的方法研究浙江省旅游厕所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浙江省旅游厕所的空间分布类型为凝聚型,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主要沿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旅游线路沿线及交通集散点分布的特征,以金华、衢州、嘉兴三个城市旅游厕所分布最为密集.浙江旅游厕所空间分布具有正向自相关性,表明旅游厕所空间分布存在较强的依赖性.浙江旅游厕所的空间分布主要受政策调控、旅游资源、交通区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花溪公园作为贵阳市远近闻名、风景奇胜的城市公园之一,研究该公园游客的游憩行为具有代表性意义。为了探究其游客的游憩行为特征,采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分别从游憩动力、游憩偏好、游憩时间、游憩空间及游憩障碍5个方面,分析贵阳市民游憩动力的内外动力及影响游憩者偏好的因素,探索花溪公园中游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分析花溪公园的游憩障碍所在。结果表明,贵阳市市民更偏向于与友人相约于风景优美之处游憩,不同年龄阶段游客的时空分布因游憩目标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而游憩障碍则与游憩地环境及游客娱乐方式相关。  相似文献   

17.
旅游业是一个前景看好的产业,旅游地的文化历来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利用少数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的异质性来吸引游客,成为近年来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旅游开发商的积极行动.旅游业在给地方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了不可回避的问题,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环境的改变和传统文化的变迁,这在民族旅游地表现得尤为明显.正是由于旅游的这种特征,一部好的旅游规划对旅游地的发展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人类学与旅游规划的结合是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人类学的学科理念对旅游规划中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8.
世界遗产地游客管理探讨——以南靖土楼景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遗产地的旅游发展给遗产地带来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世界遗产地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景区资源破坏、游客体验满意度下降等问题,从而严重威胁着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以南靖土楼为例,指出在游客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游客管理的内容与技巧,为南靖土楼的游客管理提出了解决对策,以期为遗产地的旅游发展与管理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城乡统筹下农村空间整合研究——以南京市郊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下的乡村发展与建设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现实任务,农村空间整合是我国当前及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南京都市圈中心城市的南京,强中心、弱边缘的地域空间特征非常明显,郊县城镇体系不完整,村镇规模小、数量多、布局分散。针对城乡空间特征和郊县村镇建设现状,南京市郊县农村空间整合应采取的主要策略:一是以“三城九镇”为重点,规划建设农村城市化三级平台——农村城市化策略;二是以村镇布点规划为抓手,重构农村生产与生活空间——农村空间整理策略;三是构建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发展策略。城乡统筹发展是农村空间整合的基本立足点和目标,建设农村城市化的核心载体是农民向城镇集中的前提和基础,整理与重构农村空间则是我国农业与农村现代化的客观需要,城乡统筹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空间重构的主要保障。  相似文献   

20.
明确目的地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概况和交通可达性是目的地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条件,也是规划制定精品乡村旅游线路的重要基础。以鲁山县为案例地,基于ArcGIS软件将鲁山县AA级及以上景区空间区位可视化,并通过网络分析工具,构建鲁山景区空间可达性测度模型,综合分析鲁山县整体交通可达性及游客在各景区间移动所需时间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鲁山县发展乡村旅游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