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造成歧义的几种原因1.多音字引起歧义有些多音字往往引起歧义。例如:(1)她这个人好说话,所以大家都愿意和她来往。“好”有hao和hao两音两义,因而句子有两个意思。(2)到1999年底,他还欠款1000元。“还”可读“hai”,指“仍旧”;也可读“huan”,是“归还”的意思。这样,此句在书面上就有两种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所谓“歧义”,指的是一个语句字面上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比如:张山花母女俩回到阔别三十年的张家为。这便是一个歧义句。我们可理解为①张山花和她的女儿回到张家为,也可理解为②张山花和她的母亲回到张家沟。QQ)原本是两个句子,由于“张山花和她的女儿”和“张山花和她的母亲”出可称为“张山花母女俩”,因而使造成了现代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所以,例句是一个有歧义结构的歧义句,也叫“同形异义句”。那么,形成歧义现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词性不确定。例(l)这盘菜不热了。析:例句中“热一的词性…  相似文献   

3.
脱离一定的语言环境的短语常常会产生歧义。语义上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理解的短语叫做歧义短语(或多义短语)。消除歧义(简称“除歧”)的方法是多样的,但必须首先弄清造成歧义的原因。根据歧义产生的原因来划分,歧义短语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一、一词多义而造成的歧义短语。如:(1)向华北东北调拨粮食  相似文献   

4.
歧义句的类型甚多而歧义的消除方法也因此而有别,这里介绍六种较为常见的消除方法,以供参考。一、更换词语法歧义句常常因某个词语的多义而造成歧义。为使这类句子句意明确,将句中不确定的词语更换掉即可。例如,“我想起来了”中的“想“就有两种理解,因此,可将产生歧义的“想”,或换为“回忆”,或换为“打算”,  相似文献   

5.
病句现象很复杂,病句类型很多,改正难度也很大。“表意不明”是《考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而造成表意不明的重要原因是产生歧义,即一个句子或短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讲法。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利于辨认歧义短语或歧义句。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6.
病句现象很复杂,病句类型很多,改正难度也很大。“表意不明”是《考纲》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之一,而造成表意不明的重要原因是产生歧义,即一个句子或短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讲法。了解造成歧义的原因有利于辨认歧义短语或歧义句。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7.
一个句子在意义上有两种以上的理解便构成了歧义句。造成歧义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一字多音这句话说重了。句中“重”读“zhòng”和“chóng”皆可,不同的读音便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谈汉语运用中的歧义现象(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口语里也存在歧义现象。 例如: (17)我买的西瓜。 (18)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19)你为什么打他? (20)我看见他太激动了。 (21)我们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22)别怪我妈妈。 这些都是可作两种理解的歧义句。在口语里,通过不同的重音、停顿,这种句子可以分别表达不同的意思;歧义又可以在重音、停顿的帮助下消除。因而,口语中的歧义句又可分为两类: 1.例(17)(18)(19)都是由重音不同而产生歧义的。  相似文献   

9.
张雯 《考试周刊》2012,(87):81-81
歧义是语言中的一种普遍现象.英语中的歧义句更是多见。歧义性就是句子中的词或短语没有固定的意思,有两种或多种意思。歧义英语句中之所以产生歧义,主要是由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义歧义、句法歧义等原因造成的。本文以若干实例入手.主要从音位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等方面对英语中歧义句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义的现象。它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造成对句义的误解。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句子歧义呢?下面就书面表达上的歧义分析其主要病因: 一、停顿不明同一句话在口头表达时因停顿不同而使人产生不同的理解,在说话时可通过调整停顿以避免误解,但在书面表达时则容易造成歧义。  相似文献   

11.
歧义就是一句话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语义的现象。它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障碍,甚至造成对句义的误解。那么究竟是哪些原因导致句子歧义呢?下面就书面表达上的歧义分析其主要病因: 一、停顿不明同一句话在口头表达时因停顿不同而使人产生不同的理解,在说话时可通过调整停顿以避免误解,但在书面表达时则容易造成歧义。  相似文献   

12.
歧义句分析     
平时,要求我们在说话、写作中,一定要语言规范、清晰、明白。也就是言简意赅。但往往有些句子,言简了,意未明。容易让人产生误解,这就是所谓的歧义句。所谓歧义句是指句子可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北京人多”就是一个歧义句,这句话从书面看可以作为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北京/人多”意思是说北京的人口密度大;一是“北京人/多”意思是说(在某个地方或某个单位里)北京籍的人比较多。歧义句不一定是病句,例如,“开刀的是他父亲”。有两个意思,其一为父亲生病了,要开刀治疗。其二为父亲是医生要给病人开刀。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种歧…  相似文献   

13.
所谓句子的歧义,就是指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产生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理解。近几年来,语文高考试题中关于歧义内容的考查也常有出现,有的考查歧义句的辨识,有的考查歧义句多种意思的理解,也有的考查歧义的消除,等等。因此,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歧义现象产生的常见原因及消除方法进行分析和归纳,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那么,句子歧义产生的常见原因和消除它的方法又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14.
刍议英语的歧义及其消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的歧义句主要有词汇歧义和结构歧义两种,这给英语学习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本分析了几种常见的歧义句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并探讨消除歧义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生活中,人们总能说出一些让人困惑的句子来,如:"小明谁都不认识"意思可以是"小明不认识任何人",也可以是"任何人都不认识小明"。大家几乎都知道这句话有歧义,却很少有人理解产生该歧义的原因。句式"NP+谁+都+不+VP"中,NP_1和NP_2(谁)作为施事和受事指向不明,从生成语法来看,该句是由于移位产生歧义的。当然产生歧义的原因并非任意,该句式中任何一个成分都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对NP_1、NP_2(谁)、都不、VP成分分别进行分析,并在最简方案框架下,对该句式产生歧义的原因进行解释,以便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此类否定歧义句。  相似文献   

16.
错觉歧义是一种心理语言现象,是人们在对言语信息的解码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这种语言现象同句法歧义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一回事。前者表现为同一个言语符号链对某人来说可能产生歧义,而对另外的人来说可能没有歧义,原因在于理解这一言语符号链对人们的预感不同;句法歧义是语法现象,不论谁都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理解。本文从错觉歧义的类型、产生错觉歧义的原因、以及怎样避免错觉歧义现象的发生等方面对错觉歧义作了考察,得出了错觉歧义的三种基本类型——不能卒读的错觉歧义句、语义不通的错觉歧义句、不符合原义的错觉歧义句,分析了产生错觉歧义的三种主要原因——前一语素对后一语素的影响、缺少已知信息的暗示、不实行分词连写,并介绍了避免错觉歧义产生的两种主要方法。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论点,我们还对本文所选用的例句在一定的范围内作了认真的调查。  相似文献   

17.
任何语言都有歧义现象的存在,英语也不例外。英语歧义句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本文以若干实例从词汇和句法两大因素入手,对英语中歧义句产生的原因及如何消除歧义句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人们用作交际工具的语言有两种形式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在交际中 ,信息便是通过这两种语言形式传递的。一般说来 ,在特定的语境下句子都有明确的含义 ,但由于时间、场合、环境、上下文等因素的变化 ,同一个词、一个短语或一句话可以有两种甚至多种解释 ,从而产生歧义 ,这种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就是通常所说的歧义句。歧义句会给阅读和理解增添许多麻烦。要正确地掌握歧义句 ,就要在口语中注意同音异义词的变化 ,在书面语中注意区分由义群组合、一词多义、短语多义等造成的语意变化。下面例举几种主要的歧义句。  一、由一词多义造成的歧…  相似文献   

19.
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常涉及歧义辨析和理解的问题,本文拟对常见的歧义句式加以说明。所谓有歧义的句子,是指句意失去了确定性,可以有两种以上不同理解的句子。造成歧义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20.
(接上期)(六)表意不明1.词语的多义性造成歧义:有的词语本身含有不同的意思,在句子中可能产生歧义。如“他背着总经理和副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句子中的“和”字具有介词、连词两种词性,或表示“他”与“副经理”二人一起去存钱,或表示“他”一个人去存钱。这句话就有了表意不明的毛病。2.断句不确定性造成歧义:有的句子可以有不同的断句方式,由此产生不同的意思。如“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句子中的“几个学校的领导”,可以分解为“几个”与“学校的领导”两部分,也可以分解为“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