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的:考察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应对效能在其中的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方法:采用青少年压力性生活事件问卷、应对效能量表和自杀意念问卷对1217名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1)压力性生活事件与青少年自杀意念显著正相关;(2)应对效能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之间同时存在补偿、中介和调节效应.结论:应对效能可以有效地部分阻抗、中介和缓冲压力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神经质人格特质对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采用青少年小五人格问卷、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流调中心抑郁量表、青少年自杀意念问卷,对816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神经质人格特质可以正向预测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在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抑郁是心理韧性调节神经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中介变量.基于研究发现,学校和教师应对青少年进行高神经质人格特质与抑郁的筛查,并对其进行干预,缓解负性心理特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应着力提升青少年的心理韧性水平,提高他们应对负性事件和调节消极情绪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广西那坡县、德保县、上林县及钦州市选取621名少数民族中学生,探究少数民族中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心理韧性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结果显示:负性生活事件与心理韧性、自杀意念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负性生活事件可以显著预测自杀意念;心理韧性在负性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间具有部分中介效应。负性生活事件不仅可以直接影响自杀意念,也可以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自杀意念。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智慧的关系,以及心理韧性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逆境认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采用问卷法对898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压力性生活事件显著负向预测智慧;(2)心理韧性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智慧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3)逆境积极认知在压力性生活事件对智慧的直接效应中起调节作用,相对于高逆境积极认知的个体,直接效应在低逆境积极认知的个体中更强;逆境消极认知对心理韧性在压力性生活事件与智慧之间中介过程的前半路径起调节作用,相对于低逆境消极认知的个体,中介效应在高逆境消极认知的个体中更强。研究结果对智慧的干预与促进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中学生心理韧性在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与调节作用,通过随机整群抽样方式,采用青少年人格五因素问卷、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与积极消极自杀意念量表对广西壮族自治区816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发现:(1)初中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高中生,自杀意念水平低于高中生,城镇中学生心理韧性水平高于农村学生,自杀意念水平低于农村学生;(2)外倾性、宜人性、谨慎性、开放性有利于心理韧性的提升,可以遏制自杀意念,情绪性不利于心理韧性提升,会促使自杀意念升高,心理韧性的提升则会降低自杀意念水平;(3)大五人格会通过心理韧性间接影响自杀意念,心理韧性会影响大五人格(除了宜人性)与自杀意念间关系的强弱。由此可见,教师和家长应该注重对中学生人格的测量与干预,发挥外倾性、宜人性、谨慎性与开放性的积极作用,削弱情绪性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青少年锻炼满足感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及同伴关系在锻炼满足感和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体育锻炼满足感量表(PTSS)、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同伴关系量表(PRS),对603名学生进行问卷测查。结果表明:(1)锻炼满足感、自杀意念两个维度均存在性别上差异;(2)锻炼满足感与同伴关系显著正相关,锻炼满足感与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同伴关系和自杀意念显著负相关;(3)锻炼满足感与同伴关系对自杀意念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同伴关系在锻炼满足感和自杀意念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结论:锻炼满足感不仅直接抑制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产生,还会通过提高同伴关系间接减少自杀意念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对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倾向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编制成册的量表和问卷对300名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品行问题倾向呈显著正相关,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心理韧性呈显著负相关,心理韧性和品行问题倾向呈显著负相关(p<0.05),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心理韧性未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品行问题倾向的关系间起调节作用;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心理韧性在青少年生活事件和品行问题倾向的关系间起完全中介的作用.结论:心理韧性对留守儿童品行问题倾向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基本状况及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问卷法调查了656名女大学生.结果发现,女大学生心理韧性的整体水平较高,在专业、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及社会支持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心理韧性与压力事件存在显著负相关,与社会支持存在显著正相关.压力事件与社会支持对心理韧性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社会支持各维度以及压力事件中的受惩罚、丧失因子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而压力事件中的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其他因子可以负向预测大学生的心理韧性水平.在对大学生心理韧性影响的路径中,无论是来自压力事件、社会支持的直接效应,还是压力事件通过社会支持进而影响心理韧性的间接效应均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自尊在两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采用自闭谱系商数问卷、自尊量表、自杀意念自评量表,对广东省广州市第十六中学的342名学生进行施测。结果显示:(1)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自闭特质与自尊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2)自闭特质对自尊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对自杀意念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3)自尊在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在自闭特质与自杀意念关系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希望特质在生活事件与自杀意念关系中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成人一般希望量表(ADHS)对348名大学生的有效样本进行调查,探讨生活事件、希望特质对自杀意念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自杀意念与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希望特质呈显著负相关。分层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生活事件量表得分与希望特质的交互作用显著,低希望水平被试比高希望水平被试更容易受到负性生活事件的影响,从而产生自杀意念,因此希望特质在生活事件与消极自杀意念之间起着显著调节作用。这一调节作用模型提醒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关注大学生自身心理保护机制的建设,从积极心理角度来减少和防御大学生自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情况并试图分析心理韧性和生活事件、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方法:使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牛津幸福感问卷(修订版)对4所中学12个班共607人进行调查。结果:(1)被试心理韧性的平均值为94.89,标准差为14.11;(2)中学生心理韧性或各维度上的得分在性别、学校类别、是否独生子女和家庭所在地等变量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差异性;(3)中学生心理韧性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r=O.636,p〈O.01),和生活事件负显著相关(r=-0.320,p〈O.01),生活事件和幸福感显著负相关(r=-0.230,p〈O.01);心理韧性对幸福感的主效应显著(F=50.76,p〈O.001),生活事件和心理韧性对幸福感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03,p=O.86)。结论:增强中学生心理韧性能够有效提高中学生的幸福感水平;心理韧性在生活事件对幸福感的影响中没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选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和认知情绪调节问卷对河南省1 086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1 086名高中生的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中的重新关注计划和积极重新评价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接受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自我责难和接受在文理科别上存在显著差异。(2)自杀意念与沉思、理性分析、灾难化、责怪他人呈正相关,与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价呈负相关。(3)灾难化、积极重新评价、沉思、理性分析四个因子对自杀意念有重要预测作用。因此,高中生认知情绪调节与自杀意念有密切关系,认知情绪调节中的灾难化策略是预测自杀意念的最好认知指标。  相似文献   

13.
自杀意念是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导致自杀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青少年自杀意念的保护因素有乐观心理、心理韧性、社会支持等,风险因素有欺凌行为、儿童期情感虐待、留守经历等。学校需要开展心理测评与咨询,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危机管理;家庭需要创设和谐的家庭氛围,加强挫折教育;社会需要形成健康的教育氛围,构建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全面的干预机制,从而减少青少年的自杀意念,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青少年人际压力、心理弹性与冒险行为之间的关系,选取638名初高中生为被试,采用中学生人际压力问卷(ISQ)、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RSCA)和青少年冒险行为问卷(ARQ)分别测量青少年的人际压力、心理弹性和冒险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人际压力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人际压力与心理弹性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与冒险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心理弹性在人际压力与冒险行为的关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73%。因此,人际压力既能正向预测青少年冒险行为,同时可以通过心理弹性对冒险行为产生间接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生自杀的有效预防和危机干预对策,方法:采用自编自杀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I-90)、Beck抑郁问卷对我院1240名大学生进行现场调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及通径分析探索自杀意念与各类社会心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20.25%的高职大学生有自杀意念,女生略高于男生,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呈显著相关。结论:不良的心理健康水平是高职大学生自杀意念产生的重要因素。应制定和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提高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以降低高职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及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大学生日常生活压力量表、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在江西省某高校随机选取的1000名贫困生进行调查。调查显示,贫困大学生自杀意念周检出率为15.2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05);贫困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与自杀意念呈正相关(r=0.410,P<0.01);心理弹性在生活压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R2=0.032,△F=40.163,P<0.01)。因此,提高贫困生的心理弹性可以作为高校贫困生危机干预与预防工作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7.
应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应付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自编自杀意念问卷,了解本科生与高职生在自杀行为上的差别,并就如何预防大学生自杀问题提出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农村留守初中生自尊与自杀意念的关系,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在其间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采用自尊量表、青少年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对513名辽宁省农村留守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自杀意念与自尊、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自尊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领悟社会支持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构建心理韧性在精神信仰与生活满意度关系的中介模型,采用大学生精神信仰问卷、Connor-Davidson韧性量表与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量表对57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显示:超自然信仰与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社会信仰与心理韧性、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心理韧性在超自然信仰与生活满意度间具有中介效应,在社会信仰与生活满意度间也具有中介效应。结论:心理韧性在精神信仰对生活满意度的关系中起重要作用,注重增强大学生的社会信仰,减少超自然信仰,提升个体的生活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20.
以青少年人际和谐问卷、社会支持问卷、自我压力问卷为工具,以广州市和惠州市1003名青少年学生为对象,探讨青少年人际和谐、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少年人际和谐总体情况良好;青少年人际和谐、社会支持与心理弹性显著相关,人际和谐、社会支持对心理弹性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社会支持在人际和谐与心理弹性间其部分中介效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