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对国家经济转型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需要创新创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推进。文章基于CDIO理念对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的因素,构建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创业园模式、文化氛围和考核体系为一体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即面向全社会,以培养具有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型个性的人才为目标,对在校学生及打算创业、已经创业、成功创业的创业群体,分阶段分层次地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和创业能力锻炼。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由于相应的课程设置与创业、产业联系不多,更应在其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等方面加强培养。在信息化背景下,当前我国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因此,为推动高校外语专业“双创”教育的发展,对当前高校外语专业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进行融合的意义、内容及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并据此提出了几点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校内生产性工厂是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有效场所,依托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内SMT实训工厂,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互融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现代学徒制是一项可以优化教学资源、培养综合素质型技能人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展推进的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除了注重培养学生在某一专业领域的专业技能之外,还应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双创教育有机融入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中,从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等多个维度探析二者融合模式,为高职院校基于专业的双创教育提供改革思路,为培养专业型高素质技能创新型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结合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创建示范高职院及创业示范校过程中,开展创新创业型生产实训基地的建设经验,探讨了创新创业型生产实训基地的内涵、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该类型实训基地目前主要有校中厂、厂中校、大学科技园、区域共享型等4种建设模式。将专业教学、专业生产、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创新创业生产实训基地,可更好地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更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该类型实训基地在建设中要着力解决学生创业团队的流动与衔接、学生的创业与学业矛盾两方面问题。另外,不同类型及不同专业的创新创业型生产实训基地要因其各自特点,应采用适合自身特点的建设模式,同时配备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6.
教育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高校的教育目的在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因此离不开对高校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从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出发,很多高校不单单只是注重专业技能知识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的激发,使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能够用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去开拓一番新的领域和机制。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人才体系相融合的模式正是很多高校正在探讨的策略,加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就应该不断地革新教育机制,不断加大高校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培训力度。创新创业教育与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相融合的模式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教育方面的新革新,能够更好地将高校学生的专业知识融合于实践,鼓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专业技能缺乏、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基于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学校基于"专创融合"的"三阶递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改革多元化的考评机制,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职业素养,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新工科"建设开拓了我国工程教育改革的新路径,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标志,符合"新工科"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和走向。以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双创型人才为目标,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融合,打造融合型师资队伍,构建了电气类专业人才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武静  戴莉 《林区教学》2020,(7):38-40
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创业教育的融合而忽视职业教育的融入、以通识教育为主专业针对性不强、教师队伍单一专业人才缺乏等现象。基于职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对于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意义,有必要在现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上,构建职业教育、创业教育、专业教育为一体的"三教融合"创新创业课程模型。通过对模型载体、融合点及实施方案的研究,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模型构建与实操体系落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等学校越来越注重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大学模式———创业型大学。创业型大学以发展高科技、开拓新产业为使命,承担了发展国家和区域经济、创造工作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新作用。因此,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创业型大学的关键所在,而研究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将更有利于创业型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创业型人才成为新时期高校的重要使命,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施成为不同高校、不同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勘察技术与工程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实践出发,从创业教育与学科教育的融合,建立和储备适应创业教育的优秀师资及功能齐全的创业教育实践基地, 培养学生综合创业素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理应在培养乡村人才、建设乡村人才队伍方面发挥优势,承担责任。为解决农业类专业学生的技能提升和创新创业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和国家“三教改革”,黄冈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教学团队构建了“赛教融合+双创融合”型课程体系,通过将专业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内容本地化、案例化,充分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学生参加技能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获奖成效明显。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明显,教师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3.
高职食品专业创业教育实践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业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本文就高职院校为什么要实施创业教育和如何实施创业教育两方面,对高职食品专业在各个层面融入创业教育的探索实践作一些探讨,以期带动高职其他专业形成积极的创业教育氛围,大力推进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融合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利于学生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高校顺应时代发展,培养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人才的必然要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下,应用型高校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立足"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明确应用型高校融合教育目的,分析当前融合教育存在的不足,为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构建提供思路,真正为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围绕食品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创新创业知识目标、素质目标和能力目标三个方面定位食品生物技术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由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创新实践平台和创业实践平台组建的"三元"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出具有既具有食品生物技术的专业知识又具备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双创"型人才。在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许强  陆清 《广西教育》2014,(15):180-181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都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提出高职化工类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师资构建方面有着本质相通的融合基础,应融创业教育于专业教育体系之中,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明显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追根溯源是由于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如何构建专业教学与创新创业内容相互衔接的高等教育体系,如何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是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业潜力的高质量毕业生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必要性出发,论述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坚持的原则,并进一步寻求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型人才的教育教学系统工程。目前,高校创业教育呈现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部密切、师资队伍不足、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培育欠佳等弊端。本文从全面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主旨出发,以宁波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着手,从五个方面探索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融合的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19.
欧盟把创业教育作为一项打破经济和社会发展困境的重要战略,其创业教育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丹麦作为欧盟国家的突出代表之一,在创业教育理念把握、创业教育制度体系建设、创业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等方面反应迅速且成效突出。丹麦以可持续创业为方针,构建创业型教育体系,重视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在创业教育实施中真正做到将创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结合、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我国创业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研究生和本科生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专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必由之路。新形势下高校要着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一体化深度融合,建立科教协同和团队协同的创新人才教育培养机制,形成以赛促教、以项目促教的成果导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以及产教相融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促进教育课程体系、教育培养目标、师资力量和协同平台的融合发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各环节紧密相扣、协同发展,对提高高等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社会创新潜力及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等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