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4 毫秒
1.
继国内首部贾樟柯“故乡三部曲”英文研究专著《乡关何处》今年1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引进之后,被称为“故乡三部曲”的《小武》、《站台》、《任逍遥》的电影剧本、导演手记及相关访谈最近也由山东画报出版社结集出版。这套名为“贾樟柯故乡三部曲”的新书完整还原了贾樟柯从一个县城小青年成长为职业导演的历程,  相似文献   

2.
《新闻通讯》2013,(6):64-64
贾樟柯出征戛纳,最终得到最佳编剧奖。贾樟柯面对媒体采访,直言“在戛纳找到了知音”。而此前刚刚获得奥斯卡大奖的李安导演大赞“贾樟柯导演勇气可嘉、电影的力量很强”。  相似文献   

3.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10,(30):88-88
贾樟柯获洛迦诺终身成就奖 近日,瑞士第63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将终身成就奖授予了中国导演贾樟柯。他成为获得这一奖项的最年轻的电影人。该电影节艺术总监奥利维耶·佩尔评价他是“电影天才”,以独特视角呈现了“当代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崔赫 《传媒》2023,(20):35-37
作为电影修辞学的声音符号在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中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贾樟柯之所以选择运用这些电影音乐既是因为其具有流行音乐史意义,又是因为这些声音符号是贾樟柯电影美学的补充,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强化纪录风格、营造怀旧氛围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故乡三部曲”中,音乐和电影实现了美学和思想的视听互洽,并具有文化认同和文化批判双重媒介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 难受我现在的生活。” 这从地下到地上的曲线,是中国“第 2001 年,彼时的贾樟柯刚拍完 六代”导演典型的成长轨迹。站台》,言词间满是焦虑。他的处女作 “第六代”贾樟柯的“地下”生活 《小武》只是一道  相似文献   

6.
看板     
《世界》:贾樟柯“终见天日”4月8日起 全国公映作为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世界》是贾樟柯执导的第7部电影,也是他的第一部“地上作品”。因此,第一次获得审查通过的《世界》显得引人注目。《世界》讲述了几个农村来的年轻人在一个世界公园里的工作与生活,女演员是贾樟柯的“御用女主角”赵涛,而男主角则由王宏伟换成了成泰燊,他在电影里扮演一个保安。贾樟柯说,之前他的几部电影都是在说家乡山西,但事实上自己已在北京生活了近10年,“我希望拍一部关于城市生活印象的电影。世界公园是一个合适的场所,里面全是人造景观,而里面那些来自农村的人,也会有一种奇怪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意大利威尼斯市政府近日在上海为中国导演贾樟柯颁发了2010年马可波罗奖,以表彰他对中意两国文化交流所作出的贡献。颁奖辞称,“贾樟柯一直是中国与意大利及威尼斯市艺术文化交流及友好关系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8.
拾荒人佝偻的身影一点点走向画面中央,贾樟柯从地下到地面的“漂流”终于如愿以偿地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名为“这就是民国”的文化沙龙活动中,电影导演贾樟柯讲述了想象中的民国,而这个想象源自于他生活的汾阳县城。  相似文献   

10.
米高峰  李昂 《青年记者》2020,(11):79-80
贾樟柯说:“在德西卡的电影里,我学到了怎样在一个非常实在的现实环境中,去寻找、去发现一种诗意……正是通过他的电影,我才触摸到了纪实风格背后那些美学层面的东西.”在贾樟柯的电影中,总有一种“作者论”的视角,去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群,并力图捕捉到时代高速发展下人们最真实的生活表情和生存状态,构筑着自己独特的电影世界.  相似文献   

11.
黄振乾 《视听》2016,(7):109-110
贾樟柯是中国著名导演,目前已创作十二部电影作品。他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与第五代导演有很多不同之处。贾樟柯始终坚持自己对底层形象的关怀,将最底层人物最真实的生活状态呈现在观众眼前,引发人们内心深处对这个群体的沉思。本文以贾樟柯"故乡三部曲"为例,分析贾樟柯电影的风格特点和底层形象特征,同时对贾樟柯电影中底层形象的塑造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之一,以他独特的叙事风格,敏锐的社会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社会变迁背景下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面貌。本文从贾樟柯的故乡情结以及贾樟柯的电影纪实美学这两个方面论述,浅析贾樟柯电影中的叙事美学。  相似文献   

13.
孙韵 《东南传播》2010,(7):117-118
《世界》是贾樟柯电影历程中的转折之作。一方面,《世界》的公映和叙事空间的转变,使贾樟柯的电影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世界》中一如既往地探讨小城镇青年的精神迷失,又使其继承了贾樟柯此前的精神资源,从而以承上启下的姿态联系着贾樟柯的电影创作。  相似文献   

14.
时宇石 《新闻界》2005,(1):84-85
从《黑暗中的舞者》获奖,《老头》、《江湖》《北京弹将》《铁路沿线》《北京风很大》等作品走向国际开始,DV就不再平静了,人人说DV,人人玩DV。DV到底带来了什么?是取代电影的技术手段,粗糙不堪的画面对电影造成的伤害,“影象不能承受DV之轻”,还是贾樟柯呼吁的“反对歧视DV”的另一种发展?审美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DV最后的发展必然是走向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15.
20岁时,贾樟柯渴望看看外面的世界,于是去了离家108公里的省会太原。在太原,贾樟柯进了山西大学学习绘画。这期间,贾樟柯第一次发现了电影的力量,有一次他碰巧走进一家正在放映《黄土地》(1984)的电影院。与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因内心焦灼而呈现出的强烈诉说的欲望,化做平静影像下的巨大能量,表明贾樟柯已经挥别作为一名新锐导演创作上的“青春期”.开始了向更成熟阶段的蜕变之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贾樟柯的电影经历了一个出口转内销、从"地下"到"地上"的转变过程。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贾樟柯电影造成国内观众认可度低的原因以及能在国际上屡屡获奖的筹码,以及进入"主流"后贾樟柯电影仍面临的种种挑战。  相似文献   

18.
尽管戛纳给了39岁的王小帅进军市场的信心,但《青红》的票房仍然惨淡。之前,和他一样在今年“从地下浮出水面”的第六代领军导演贾樟柯,携新作《世界》同样遭遇票房败绩。  相似文献   

19.
贾樟柯的《世界》和王小帅的《青红》公映后,“六代后“独立导演浮出水面的新闻总能成为焦点。作为独立导演的旗手级人物,贾樟柯和王小帅是极其幸运的。而他们的同行者王超,仍然在为新片《日日夜夜》的公映努力。此前,该片已在法国南特电影节上囊括了包括最佳影片金球奖在内的三项大奖。  相似文献   

20.
这也许是贾樟柯迄今为止“最接近官方的电影”。7月2习,贾导新作、借由上海世博会为契机、由上影厂投资拍摄的影片《海上传奇》正式在全国公映,高调挺进暑期档。影片由18位传奇人物的口述组成,画家陈丹青坐在一个改造工地上,讲述已经消失了的弄堂生活,旧上海“味精大王”张逸云的孙子张原孙在咖啡厅里唱着英文爵士歌,回忆自己的“富二代”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