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是根据当前地区外贸工作的实际需要,努力探索的一种与外贸企业具体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能进行项目式教学的课程体系。核心课程体系涉及到核心课程的开发、专门化方向课程的构建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进行探索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计算机应用专业是我校骨干专业之一,其招生人数逐年增加。由于计算机软硬件的发展非常迅速,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学生不仅有一定的知识面,而且还要有较熟练的操作技能。根据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进行专业改造。一、计算机应用专业必须设置专门化近年来,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其内容非常广泛。所以,必须根据应用领域不同,对计算机应用专业设置专门化。1、要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制造业的设备大量更新,自动化机床逐步普及,柔性加工中心应运而生。如果还按照老的计算机应…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机电类专业设置专门化方向的必要性及其相应的人才培养规格,并就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其相应的"平台 专门化方向"课程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传统的职业学校教育体系中,中职学校一般都相对重视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技能的培养,这就导致很多国际商务专业学生毕业以后不能很快适应岗位的要求,导致就业竞争力低下。为了提高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毕业生在职场上的竞争能力,中职学校应积极探索实施"工学交替"的培养方法。本文通过分析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详细讨论了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实施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职机电类专业设置专门化方向的必要性及其相应的人才培养规格。并就机电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其相应的“平台+专门化方向”课程体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对外商务活动不断增加,国际商务人才缺口也逐渐扩大。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和国际商务竞争的加剧,也使得我国对国际商务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论文将结合北京工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培养的实际情况和当前经济形势对该专业人才的要求,从课程设置、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这几个方面探索国际商务硕士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魏敏 《教育导刊》2011,(9):65-67
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是在大类专业下开设的、面向这个职业类别中的一种特定的工作岗位的课程体系。大类专业是指学校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本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而开设的面向某一职业类别的专业。一般来说,大类专业是学校的骨干专业。大类专业下面设置若干个专门化方向.每个专门化方向面向这个职业类别中的一种特定的工作岗位。同一大类专业具有相同的文化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通用课)。专业专门化方向课程包涵了在从事这一职业类别中一定的专业岗位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课程多采用综合化的形式,以培养专门化技能为主。  相似文献   

8.
"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以职业教育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本文以"工学结合"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为指导,分析当前高职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开发现状,在此基础上论述运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方法,以国际贸易的工作流程为主线,确定学习领域课程结构,具体按照进出口商品工作过程和学生认知规律来开发国际商务专业的学习领域课程,提出整个国际商务专业课程开发流程的三个阶段,即课程分析、课程设计规划、课程编制.  相似文献   

9.
教育部为培养跨境电子商务行业急需的专门人才,在2015年高职专业目录国际商务专业增设了跨境电子商务方向,2017年上海中高职教育贯通培养国际商务专业(跨境电子商务专业方向)开始招生。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本文试图从研制的思路、依据、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职业岗位等,提出优化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课程设置,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职业仿真模拟教学模式,最后得出:将职业仿真模拟教学应用于中等职业教育中,不仅能够节约教育成本,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专业核心课程是指专业基础课程、主干课程或综合素质课程,它虽然可以属于隐性课程或潜在课程,但最重要的是要统帅和干预所有的专业课程和课程内容,应当体现专业课程中最基础和本质的岗位职业能力。依据这一思想,我们把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确定为国际贸易知识、商务英语、商贸法律与案例、国际营销基础、国际汇兑、会计基础六门课程。在实际的教学操作过程中,中职国际商务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实训项目应确立以下理念:一、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合理配置核心课程中的实践训练项目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职业技术教育就必须贯彻以就业为导向,…  相似文献   

12.
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特色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适应社会需要.在激烈的人才培养市场中突出特色办好本科国际商务专业是我们必须长期思考探索的问题.本文从国际商务专业发展历史、我院专业定位要求及社会人才需求角度出发,从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角度分析了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的特色要求,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应的知识模块课程体系,以寻求构建本科国际商务专业特色之路径.  相似文献   

13.
高职宽基础、多专门化方向模块课程,结合我国国情,并充分吸收了CBE、MES、双元制等课程模式的优点。本文在阐述国外典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高职宽基础、多专门化方向模块课程的内涵、开发原则等做了较为深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形成性考核评价在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初、中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教育特点与高等教育不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在优化中职国际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尝试运用过程性考核和形成性考核评价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中职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导致这一偏差的主要原因是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一直都是以学科课程占主导、学生对传统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不适应以及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不合理。根据技能型外贸人才培养要求,中职国际商务专业应改革课程体系,实施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项目导向教学改革,并且构建与项目导向教学改革相适应的评价方式和机制,实现提高学生综合职业素质,满足行业企业需求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8,(9):185-186
国际商务的兴起和增长,是经济迅速发展、金融行业繁荣稳定的主要表现,想要保持这种增长势头,就需要不断投入大量的相关人才来维持行业的活力。因此,培养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成为了各大高校的首要目标,特别是其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从国际商务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入手,明确了专业定位和建设目标,通过对国际商务专业的人才需求、岗位分析的调研.确立了以"英语能力"为主体,"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自主创业指导"为辅助的专业特色,为此,学院需要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和改善实验实训条件、加强课程建设、广泛开展就业指导、扩大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一、国际商务行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改革开放近30年以来,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外经贸事业发展迅速,2005年我国进出口贸易连续第四年高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42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增长28.4%,进口增长17.6%,外贸总额在全球排名稳居第三。苏南地区的外经贸行业更是空前活跃,对外贸易增势强劲。目前,苏南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中国对外交往和吸纳外资的主要基地,外资企业的聚集数量、外贸增长速度、外资占总资本比重在全国名列前茅。如2005年无锡地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到291.9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3.6%,进口总额136.45亿美元,增…  相似文献   

19.
戴琳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2):28-29,53
高职国际商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行业基层培养具有高度应用性的技术人员或经营管理人员。基于此目标,针对国际商务企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需求进行分析,再据此结合实际工作中国际商务的专家对职业能力需求的分析,重新进行职业能力开发,从而确定国际商务工作过程职业能力需求。  相似文献   

20.
开发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程标准,需要有鲜明的专业技能课程观,厘清专业技能课程标准的原点、课程内容的来源、主体性要素和文本要素等一些基本问题。基于"生存与发展"课程观,专业技能课程必须采用课程标准。专业技能课程标准的原点是职业群,而不是《国家职业标准》。课程内容与要求来源于岗位职业能力,必须组织相应专家进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课程标准的使用、开发、组织开发与颁布者是课程标准的主体性要素。专业技能课程标准,必须由职业岗位专家、中职专业课骨干教师、职教课程专家按规范流程开发,而不是"主观预估+借鉴+经验"的产物。课程标准的文本要素包括课程的性质、设计思路、学习目标、内容与要求、实施建议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