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正处在儿童时期的孩子来讲,一切的顺利与得到都是应该的,他们不会更深刻地思考为什么,所以一切的得到与顺利不会给他们留下什么印象,更不会使他们有什么感触和体会.如果他们反复遭到失败,感到焦急,一旦成功那便会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孙蓓  尉钰 《少年月刊》2014,(10):7-8
转眼间,激动又好玩的夏令营在大家依依不舍的话别中结束了。那么,同学们都收获了些什么?都有什么感受呢?为了得到答案,我们采访到了来自西藏、吉林和内蒙古团队中的几位同学,和他们一起聊聊这次难忘的夏令营。 西安初体验 夏令营中的很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来西安,那么,西安给他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来自吉林省的同学们抢先说道:“我叫金耿旭,西安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热’!记得我们来的那天,气温都到40℃了。我想,这温度一定是西安小朋友们的热情升高的。”“哈哈……”金耿旭的几句话,逗得现场的同学们捧腹大笑。  相似文献   

3.
儿子放学回来急匆匆地询问我说:“爸爸,老师要我们写一篇描写秋天的文章,写什么呢?”“写秋天的风景呀,秋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你就写什么好啦。”我说。“可是,秋天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深刻的印象,我不知道应该写什么。”儿子显得很无奈。我理解孩子的感受,生活在城市里,成天面对  相似文献   

4.
小营员日记     
2002《家庭与家教》英语夏令营虽然结束了,但相聚在岱山湖的日子给每位小营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有的用英文有的用中文记下了他们的所见所闻所感。本期“越洋专递”我们集中刊登夏令营小营员的个人秀:最小的营员美国客人Anne的小诗、经过Jenny润色的营员日记、James程宇腾游岱山湖登天鹅岛即兴所赋的“歪诗”……暑假里同学们去了哪些地方,有什么见闻,都可以形成文字寄给我们,我们有面向学生的“男声女声”“校园手记”等栏目,当然还有欢迎英文稿件的“越洋专递”。湘林真心期待同学们的大作。  相似文献   

5.
寒假里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和同学们讲讲。那是寒假里的一天,我捧着收拾好的一尘不染的玩具来到了家附近的一座楼下,开始摆摊,准备完成爸爸交给我的“生存能力”考试。这还不简单吗?我信心十足的吆喝起来。这  相似文献   

6.
《葡萄沟》一课主要是介绍葡萄沟在什么地方,出产什么东西,葡萄成熟时的景色怎样,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如果按课文内容平铺直叙地讲,二年级的学生学起来没兴趣,也不会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了教好这一课,我根据儿童喜欢吃葡萄的特点,利用五彩缤纷的灯片,采取情景教学直奔课文内容。 首先,我问学生:“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吃葡萄?”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喜欢!”我又问:“你们知道哪里的葡萄最有名?”这样轻而易举地揭示了课题:葡萄沟。然后我向学生介绍新疆葡萄沟的地理位置,物产情况。接着再问,“你们想不想去新疆葡萄  相似文献   

7.
毛磊     
陈培 《教书育人》2004,(2):33-33
刚接高三的时候,毛磊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班主任介绍时,只说了一句:他会给你好看的。果不其然,第一天上的第一堂课,他就表现很不耐烦,头伸得很长很长的,不知在看什么。后来,又不知怎的,他堆在桌子上的书“哗”的一声全掉在地上了。我问了一句“怎么回事?”,他回答说“没怎么回事”。知道他不是一批评就可以安静下来的人,加上同学们都在看着  相似文献   

8.
毛磊     
刚接高三的时候,毛磊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原班主任介绍时,只说了一句:他会给你好看的。果不其然,第一天上的第一堂课,他就表现很不耐烦,头伸得很长很长的,不知在看什么。后来,又不知怎的,他堆在桌子上的书“哗”的一声全掉在地上了。我问了一句“怎么回事?”,他回答说“没怎么回事”。知道他不是一批评就可以安静下来的人,加上同学们都在看着我,于是,我和缓地说:把书拾起来,我们上课了。见他懒懒地捡起了书,我便不再理他,开始上课。没讲上5分钟,同学们“哄”地大笑起来。我以为我讲错了什么,便停下来看我在黑板上写的字。哪知,从教室后…  相似文献   

9.
张老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完“我的动物朋友”这一单元(见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习作”),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和母鸡、丰子恺先生笔下的白鹅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三种小动物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种呢?文君:我对白鹅印象深刻,它那高傲的样子总在我脑海中浮现。阿呆:我也是,白鹅的叫声、步态和吃相让我觉得这真是一只有个性的白鹅!  相似文献   

10.
我知道傅青主(傅山)对于“书法美学”的说法,要比我听到《傅青主女科》这本书,时间要晚得多。看到《傅青主女科》这部书时,並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印象,但是,后来看到以书法鸣世的他的药方,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待到对傅青主的思想进一步有所了解以后,对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在数学课上,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形成数感,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并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通过动手、动口、动脑去感悟数学,认识数学,亲近数学。一、案例表述在教学“认识物体和图形”的活动课中,我曾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袋子里装的是什么吗?”有一个学生根据袋子的样子,真的猜出了:“袋中装的是一些有棱有角的物体。”我随即说到:“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袋子里摸物体,说出形状,如果说对了,老师奖励…  相似文献   

12.
杜晓慧 《甘肃教育》2010,(11):15-15
一、用爱心拉近师生关系 学生刚走出幼儿园,进入一所新的学校,对一切都感到陌生而又好奇。他们首先想知道的就是老师是谁?老师会喜欢我吗?第一次见面时,学生都希望给老师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因此,作为老师,不要辜负孩子的期望,给他们也留一个美好的印象。一个美好的开端将为学生在新的环境里增添许多希望。  相似文献   

13.
暑假结束后,我新接了一个一年级的班。开学的第一天,同学们都早早地来到学校。 “老师您好!”只见一位家长领着一个小男孩走进教室。他大大的眼睛,白嫩的脸蛋,甜甜的声音,初次见面的一声问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么可爱的小男孩!  相似文献   

14.
教完《落花生》(五年制第九册7课)这篇习作例文之后,按计划应该进行一次习作。我确定模仿本课的“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在学生的生活范围里有哪些东西可以引起他们的思考呢? 于是我决定采用讨论的方式进行作前指导。课堂上我首先提问:“《落花生》这篇课文留给你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学生的回答基本一致,那就是父亲所说的话和作者从父亲谈话中所得到的启示。然后,我告诉学生,大家所以能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是因为作者采用了“借物说理”的写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她不爱动,更不会和同学们一起说说笑笑,总是独自待在角落里,眼神中,永远都流露着淡淡的忧郁。梅子转学不久,就给班主任李老师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王强 《师道》2011,(10):9-10
记得我上高中时,有位老师长得五大三粗。同学们望而生畏。新学期上第一节课进行自我介绍时,他说他姓“樊”,名“同军”,然后猛一转身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樊”字.提高嗓门特别强调说:不是吃饭的“饭”.同学们听后哈哈大笑。虽然长得“严肃”,但随后一年他上课时的风趣幽默,却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学们很喜欢上他的课,教学成绩自然很好。  相似文献   

17.
望着刚刚批阅过的学生作文初稿,我感到疑惑:为什么孩子们所能体会到的母爱、父爱仅仅局限在自己生病之时呢?难道平日里父母所给予他们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是应该的吗?他们平时眼中所看到的一切,怎么在心中都没留下什么深刻感受呢?  相似文献   

18.
爱情故事     
《英语沙龙》2010,(10):16-19
“推…推——!”我朝朋友喊着,但一切看起来都无济于事。在我参加一个四人约会时,我的汽车陷进了泥里。动弹不得。才16岁的我希望能给漂亮又聪明的女友留下好印象。然而,马达的轰鸣和泥潭中寸步难行的车子没有为我和我的朋友在女伴们眼中赢得足够的印象分。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得奖     
这一学期,我终于得奖了。对于有些同学来说,得奖是家常便饭,而对于我,却是大姑娘坐轿——头一回。我调皮捣蛋,学习不求上进,在同学和老师的心目中,没留下什么好印象。所以,什么“优秀”、“三好”,都与我无缘。看到同学们得奖,我只能望“奖”兴叹。我也眼馋过,也努力过,怎奈给老师和同学种下的“坏”印象难以改变。每次发奖,我只有看的份儿,没有领的权力。升入四年级了。新同学,新老师,新的环境,我决心采取新的行  相似文献   

20.
刘秀茸 《陕西教育》2010,(12):33-33
一、合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在教学“认识物体”时.上课时.我在一个袋子中装了各种各样的物体.学生看到老师拿着袋子.都纷纷小声议论:里面可能是什么呢?就在他们越猜越激烈时.我让其中一个同学上来闭上眼睛用手摸,并把摸到的给大家描述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