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什么要改造青霉素青霉素是人们最熟悉的一种抗菌素,它的大量生产与应用约有二十年的历史,对某些细菌性感染如发炎、发热等有很好的疗效。但是,第一,我们现在常用的青霉素,都是一种苄青霉素(青霉素 G)的制剂,这类青霉素能被人体胃酸破坏,也能被人体肠道内细菌所产生的青霉素酶破坏,而失去抗菌效力,因此只能注射给药,否则,口服经过消化道就会被分解失效。第二,在青霉  相似文献   

2.
崔捷 《知识窗》2007,(12):61-61
青霉素会引起人体过敏,使用中药也能过敏吗?答案是肯定的,中药也能引起过敏反应。常见的过敏反应可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或荨麻疹。或者伴有心慌、气短、哮喘、出冷汗、脸色苍白等等。  相似文献   

3.
你刊今年第4期《科学和我们》栏“怎样防治急性结膜炎?”一文,最后关于治疗方法写道:“每天滴消炎药水(如青霉素、氯霉素药水等,市上可买到)4-6次……”。我认为有不妥之处。抗菌素,尤其是青霉素,能引起某些人的过敏性反应,这种病例时有发生。因此,在使用青霉素之前,必须先作过敏试验。患者自己购用,可能造成不  相似文献   

4.
青霉素类(Penicinins)属杀菌性抗生素,孕妇及儿童均可应用。目前应用的各种青霉素制剂均能发生过敏反应,并且呈交叉性。继发性不良反应少见并且难以判定。长效制剂误注入血管内可引起栓塞,冠状动脉栓塞可引起死亡。误注入动脉内可产生严重的栓塞,引起肢体或器官坏死。针对青霉素的药理、作用、各种过敏反应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论述,以期给医药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林丽琴 《学会》2001,(2):45-46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一族广谱半合成抗生素,其母核为7-氨基头孢烷酸,有与青霉素类似的B-内酰胺结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杀菌力强、耐青霉酶、抗菌谱广、临床疗效高、毒性低、副作用也较青霉素低,故目前临床上头孢菌素在抗菌素应用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近几年来随着头孢菌素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反应,作者查阅了近几年来的关于头孢菌素所致不良反应的一些文献报道,并对其加以归纳分类,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应用抗菌素的时候,副作用除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維生素缺乏、耐药性和附加感染外,还有一种常見的正常菌群失调症。所谓正常菌群,就是在健康人体中与人“相安无事”地相处的微生物。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經常与許多微生物接触,漸漸与某些微生物成为“共居”状态,甚至相互不能分离。在人体中,正常“菌体”包括某些細菌、真菌、螺旋体和病毒,其中以腸道中的细菌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信息》2006,(7):34-34
三月份的《免疫学》杂志报道,美国国家犹太人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的最新发现,接种天花疫苗后的一些先天免疫缺陷病人,会出现遗传性过敏性皮炎、湿疹等皮肤疾病症状.天花一直以来被潜在认为可制造生物武器.目前,数百万的美国人并不建议进行天花疫苗的接种,因为这种疫苗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这项研究表明,以后的潜在治疗方法都必需考虑减少这些破坏性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青霉素在部分人群中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关于青霉素过敏反应的表现,教科书中总结了不少,然而在临床应用青霉素时,有一些过敏者出现的过敏症状往往和教科书中的差异很大,所以初入临床和一些经验不足者,往往在其过敏早期没有引起重视,而延误诊断和抢救。本文着重阐述一下提高青霉素生产质量对降低过敏反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近二三十年来由于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的发展,在治疗细菌感染的疾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对病毒感染疾病,至今尚无一种可靠的药物。这主要是因为细菌的代谢过程与宿主不尽相同,它们能被某种药物杀死或抑制其生长,而同时不致对人体有严重的副作用。但病毒则不同,它与宿主的代谢过程常交缠在一起,所以很难找到一种仅对病毒有作用,而又不致危及人体的药物。目前在预防方面有效的办法是以病毒制成疫苗,注入人体以产生免疫作用。不过这个方法也有缺点:其一是免疫的期限比较短;其二是免疫作用的特异性很大,即一种疫苗仅能对一种疾病有效。但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种类很多,而且有些病毒迄今尚未分离出  相似文献   

10.
《科学与文化》2009,(5):50-50
西药容易发生过敏反应,其实,中药有时也会引起过敏。但中药过敏往往与用法、用量关系不大,主要与个人体质有关。大多数人长期服用中药都没有事,但有的病人服中药后会马上出现过敏反应。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1.
“怪病”出现北方某城市,突然出现了建国以来本地区从未发生过的“怪病”。第一例病人出现后的二十几天里,接连发生了近百例病人,病状大致相似。开始时腹痛、呕吐和腹泻,经过1~4天后,即使不治疗,上述症状也会自动消失。但紧接着就发冷、发烧、眼睑浮肿,最后整个面部都肿胀起来,活像一个“大头人”,同时病人全身疼痛难忍。由于市内各医院同时收住了一大批类似的病人,而且用青霉素等各种抗菌素治疗均无效,于是纷纷向有关部门报告。专家会诊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立即从医科大学请来了内科、神经科、传染科和流行病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 G问世以来 ,已有 60年。一直成为基层医院临床应用的抗生素中数量最大、范围最广的一种抗生素。因其副作用小 (主要副作用为过敏反应 ) ,抗菌效果倍受临床医生的青睐 ,成为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如何合理的应用它 ,不造成药品的浪费 ,减少耐药菌珠的产生 ,使青霉素更好的发挥作用。笔者统计了 1 996~ 1 998年以来本院青霉素G钠的用量和感染性疾病用药例数及预防性用药的例数 ,并从所有处方中随机抽样 1 1 2 5张 ,经过分析并将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 ,以便引起临床医生和药剂人员的注意。1 临床资料1 996年全院青霉素 G钠…  相似文献   

13.
青霉素因其副作用小、价廉是临床最为常用的抗菌药物,问事近60年,至今仍为全球抗生素消耗之首。过敏是本类药物的最主要不良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常发生突然、来势凶猛,易发生意外,为此许多医务人员对青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有一定  相似文献   

14.
头孢菌素类的抗菌药物的作用主要是抗菌作用比较强、毒性较低、临床治疗效果较好、其过敏反应与青霉素等药物相比较少、且还可以耐青霉素酶,该类药物经过不断的发展后,在临床中的运用品种早已有70个左右。因为部分药物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且抗菌效果也不是非常理想、耐药性比较普遍,所以临床中仍然对新型的头孢菌素类药物进行研制并运用在临床治疗中。笔者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合成进展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中合理应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提供有力条件。  相似文献   

15.
青霉素也叫盘尼西林。它对葡萄球菌或双球菌引起的扁桃腺炎、丹毒、肺炎,以及脑膜炎和脓肿等疾病,治疗效果很好,这是因为青霉素进入人体后,能抑制构成病菌细胞壁的物质的合成。病菌的细胞壁不能合成,而病菌的分裂繁殖也  相似文献   

16.
<正>维生素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也是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质。近年来,科学家发现维生素家族中不少兄弟还是抵抗癌症的狙击手,多多与它们接触,可有效防止癌症的发生。粘膜保护者维生素A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包括视黄醇、胡萝卜素及类胡萝卜素三类。它对鼻咽癌、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等有特别疗效,临床上常用于减轻放疗、化疗的副作用,保护消化道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信息》2011,(19):19-23
余永利、吴松年所著的《辐射与健康》介绍了辐射究竟是什么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特性以及如何与物质(如人体等)发生作用。着重介绍辐射尤其是医用辐射直至核医学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如何防护。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从揭开辐射的神秘面纱开始吧!  相似文献   

18.
杨志勇 《科学生活》2007,(11):25-27
药物过敏,也叫药物变态反应,是人类最早观察到的过敏现象之一。近年来,随着医药事业的迅速发展,药物过敏现象与日俱增。20世纪30年代初期统计,我国药物过敏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5%,至50年代后期已增至2%,而到70年代中期在一般人群中药物过敏的发病率已达7.5%,1980年又增至7.92%。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内,药物过敏的发病率增长了15倍之多。据统计,常见可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涉及18大类350多种,其中以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特别是各种类型的青霉素过敏反应危害极大,人群中对该类药物的过敏比例高达1%~10%,因药物过敏死亡的病例中约75%为青霉素所致。有专家预言,今后随着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大量合成新药的涌现,药物过敏现象将有继续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葫芦素的生物检测法,并评估对人体的安全限量。方法:用生理盐水或甲醇提取葫芦瓜中的葫芦素,经过适当稀释,取1m L对小鼠进行腹腔注射,根据小鼠的死亡情况,推测葫芦素的含量。结论:该方法可有效快捷地检测葫芦素,其对人体安全限量的评估值为2MU/g。  相似文献   

20.
人们往往把青霉素喉片当做常备药;当喉头有点痒痛或者不舒服,就会服几片。青霉素喉片对于口腔粘膜和咽喉的表面感染,确是一种有效的药物。但当微生物已深入到人体组织内部时,如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扁桃腺炎或咽喉部的皮下脓肿等,服用青霉素喉片,不仅不能有什么治疗作用,反而还会引起不良后果。因为,在正常人的口腔里有一种白色念珠状菌,这种菌与口腔里的其他非致病微生物相克相制。如果经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