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只有一个地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保护地球,势在必行”的思想感情渗透在五项叙事说明之中(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不能够居住在别的星球上;呼吁人类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全文由题目贯穿,它虽是科普说明文,但耐读性强。“新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必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一…  相似文献   

2.
<只有一个地球>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保护地球,势在必行"的思想感情渗透在五项叙事说明之中(人类拥有的地球美丽而渺小;地球上人类活动范围小;地球上资源有限;人类不能够居住在别的星球上;呼吁人类精心保护这唯一可赖以生存的星球),全文由题目贯穿,它虽是科普说明文,但耐读性强.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组第13课。【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抓住重点词句,结合生活实际及搜集到的相关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3.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深刻道理。难点: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  相似文献   

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读准“渺”、“赐”、“滥”等字 ,理解“慷慨”、“滥用”、“随意毁坏”等词语。(认识 )2 .运用“重点语段串联法”归纳主要内容。 (能力 )3.运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法读懂课文。 (能力 )4 .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 (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用“自主研读、合作探究”法读懂课文的重点内容。教具准备 :CAI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出示课件 ,情境导入。2 .揭示课题。3.了解学情 ,质疑问难。二、研读悟情1.体味地球的可爱。(1)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2 )研读描写地球可爱…  相似文献   

5.
<正>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师:老师这儿有个有趣的软件——卫星地图,大家用过吗?谁能快速地找到我们的学校?请你上来试试。师:说说,你有什么思路?生:我先找到中国,再找到浙江,然后是宁波。师:那么开始来找一找吧。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在一定的语境中品味用词用语的妙处,在读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进行言语实践活动,这才是我们在语文课上要做的事。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组镜头。(出示课件)老师声情并茂地随画面内容旁白:“明媚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充足的水分;茂盛的大树,美丽的鲜花,碧绿的草地;动物们在大自然的怀抱里,自由自在地玩耍、嬉戏;人们在蓝…  相似文献   

7.
一、导入 (出示录像 )你们看 ,这是什么 ?(对了 ,这是我们生存的地球。)你们喜欢地球吗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地球有关的文章——请大家齐读课题。〔渲染气氛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起地球 ,你还想管它叫什么 ?〔拉进与地球的距离 ,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 ,产生良好的阅读期待。〕二、学习“美丽、渺小”部分1 .同学们 ,你们想不想跟随宇航员一起去遨游太空 ,找一找我们的家呀 ?(放录像 )好了 ,睁开眼睛吧 ,我们已经来到了宇宙空间 ,你们找找 ,我们的家在哪儿呢 ?〔创设情境 ,营造宇宙空间的神秘氛围 ,让学生在有效的学…  相似文献   

8.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是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为基本特点的课程,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课程。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学会读书,在一定的语境中品味用词用语的妙处,在读书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进行言语实践活动,这才是我们在语文课上要做的事。  相似文献   

9.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宣传科学道理的说明文.作者使用的语言材料准确翔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要尽可能地注意科学性问题.有一位老师在教这篇课文时,把课后"思考·练习"中的第2道习题引进课堂教学,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人类是如何随意破坏资源的.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 :(1)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2)朗读课文 ,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学重点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 ,为什么不能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 ,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从而懂得课文题目“只有一个地球”的意思。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同学们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 ,全世界的人们都是地球村的居民。地球是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这一节老师跟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地球知识的课文。(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1…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的过程应该成为学生语实践的过程,成为学生阅读实践活动和口语交际活动的过程。在这个实践过程中,让学生反复练习运用语言,逐渐形成技能、习得语知识,掌握语规律;让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交往,进行口语交流,培养听说能力;让学生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字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得到语言的积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以教学目标为依据,设计了两个中心问题贯穿始终。(1,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有哪些方面,导致了怎样严重的后果?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并在“放”字上做章。  相似文献   

12.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介绍科学知识、宣传科学道理的说明文。作者使用的语言材料准确翔实,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要尽可能地注意科学性问题。有  相似文献   

13.
陈颖 《云南教育》2002,(10):35-35,36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科普说明文,分四部分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证环境的重要性,是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课题点明了课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课文条理清晰,运用了比较、列举数据、打比方、假设等多种说明方法,层层深入,具有很强的说明力,体现了本组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训练重点。一、指导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1.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全文。2.读后讨论,整体了解课文内容。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在宇宙中,地球虽美丽壮观,但很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不能指望…  相似文献   

14.
15.
教学内容:《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说明文。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新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说明文。文章着重介绍了有关地球的知识,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好教材,特别是在全国人民共同经历了98洪灾之后,引导学生学习本文,意义尤为深远。本文在内容上具有科学性,在陈述上具有条理  相似文献   

17.
设计思路以下三种设计各有侧重,颇有特色:第一种设计侧重品读鉴赏,紧扣词句,步步落实,强化双基训练,注重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它比较适合农村地区的学生学习。第二种设计侧重情感体验,强化有感情朗读和演讲,运用现代教育手段辅助教学,注重结合学生内心体验进行学习,它比较适合城镇一般程度的班级学生学习。第三种设计侧重自主探究,强化思维训练,运用现代科技进行教学,加大信息量和信息反馈,注重合作创新性学习,它比较适合大中城市程度较高的班级学生学习。品读鉴赏型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形象感知1.回顾引入。同学们还记得吗?我们在四…  相似文献   

18.
犤设计理念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犤设计特色犦以创设的独立的学习情境———“地球小卫士记者招待会”贯穿教学始终,整个教学过程由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组成。犤教学流程及设计说明犦一、营造情境,明确任务l.揭示课题后,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此为理念,依据课文内容自身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在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贯穿教学始终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步实施,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教材分析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枯竭的威胁.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语言朴实、自然流畅,又饱含深情.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