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一、以“疑”导读,提高效率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定理、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如“约数与倍数的意义”一节,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什么是倍数,什么是约数。  相似文献   

2.
一、以"疑"导读,提高效率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定理、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读”,是学生与课文之间产生相互作用的一种方式,意在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消化信息。数学阅读,是指学生通过读数学材料,读数学课外书籍等,获取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积累数学语言,搜集整理信息。数学课上,应让学生多动口,重视“读数学”的训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读”,对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以“疑”导读———带着问题预读。以“疑”导读,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教师在提出读的要求之前,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读,在读的过程中要解决什么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疑问去读,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4.
课本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和材料。小学数学课本上的知识极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是小学生获取数学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教学生学会读数学课本,可以使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强调了“读”的作用。语文课本需要阅读,同样,数学课本也需要阅读,那么如何去阅读数学课本呢?首先,阅读要有目的。阅读数学课本要带着问题去读,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阅读时,才能有针对性,有的放矢,认真地去读,去思考,达到阅读的目的。其次,阅读数学课本要读、思、问相结合。由于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小学生在阅读数学课本时,不可能完全读透、领会课本知识。读时会遇到许多问题。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引导、鼓励学生在读中思、思中问、问中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又…  相似文献   

6.
学法指导中的导读是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学生学会了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才能自由地跨进数学王国的大门,领略数学的奥秘。怎样导读呢?我在数学中采用了看、读、思、练相结合的方法。<1>看,就是仔细地把例题从头到尾看一遍。让学生看例题的插图,明确图意;看表达思维过程的算式,懂得计算方法;看课本上的注解。说明、结语;对有些叙述内容较多的,要指导学生像分析语文课文那样失分层.看每一民讲的是什么内容。但要注意帮助学生克服只看结果。结语,不看分析、推导和解答过程的不良习惯。<2>读,就是…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学习中普遍存在着只重视学习结果,不重视学习过程,尤其是不重视“读”的现象。不会读书也是诸多学生学习成绩不佳的主要原因。为此,在教学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会“读”,改变以往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这里的“读”指的是读懂课本和阅读数学资料。这是学好数学的必要环节,也是学好数学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教学中,运用导读和自读相结合的方法,即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包括预习导读,理解复读),强化通读和广泛阅读与数  相似文献   

8.
<正>美国教育家赫尔认为:"习惯不形成,学习等于零。"可见,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较知识和能力对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对低年级学生不仅要认真地"教",而且要用心地"导",不仅要教数学知识,而且要教学生如何学好数学知识。一、善用教材,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习惯数学课本是无声的教师,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坚持课前读一读,课内仔细读,课后反复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内阅读就是在课堂上学习课本,教师一定要有要  相似文献   

9.
《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韵文。课文讲的是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事。通过教学 ,旨在让学生读文知道小鸡、小狗、小鸭和小马四种动物爪 (蹄 )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为了体现小语新大纲的精神 ,落实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 ,我采取了“以读为主 ,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 ,以优化教学过程 ,初步培养一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一、紧扣课题 ,质疑导读“学贵有疑”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也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 ,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学时 ,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是培养学生创造…  相似文献   

10.
四年级:用“质疑”、“议疑”、“释疑”引路,组织学生阅读课本,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地阅读和思考的能力。心理学家罗素曾经指出:“一切学科,本质上应该从心智启迪时开始”。我想,在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时候,也应紧紧地结合数学教材,认真地启迪学生心智。因此,在一、二年级着重培养学生阅  相似文献   

11.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 ,因此 ,阅读课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然而 ,学生总以为阅读课本是语文课的事 ,数学学科无此必要。许多学生把课本仅作“习题集”用 ,只在做作业时才翻翻 ,这就使得不少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低 ,自学能力差 ,如此下去 ,无论对现在还是将来的学习都十分不利。为了改变这种局面 ,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阅读课本能力做起。一、强化阅读课本的要求 ,促使学生形成阅读课本的习惯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预习读课本、听课用课本、作业看课本、复习温课本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课本。预习读课本 ,…  相似文献   

12.
武艳 《山东教育》2005,(7):44-44
(1)培养学生敢于发现、勇于质疑的精神和能力。真正成功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教会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会他们如何独立地学习,独立地汲取知识。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  相似文献   

13.
高三数学复习必须以课本为主,在这一点每个高三教师和学生都有共知.但是以课本为主不仅仅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而应该对课本上知识和方法加以“拔高”,使知识在“拔高”中得到“升华”,从而达到把知识融会贯通之目的.那么怎样做才叫“拔高”课本?下面用2005年两道高考压轴题与课本上一道例题的对比,与大家探讨共同商榷此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本是加深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基本工具。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培养学生正确阅读数学课本,养成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方法,是数学教师的重要任务。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初中学生没有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在他们看来,以为听了课,做了作业就万事大吉了。为此,应提高学生对阅读数学课本的认识,树立阅读课本的良好风气。同时,采取“一布、二访、三看、四查”的办法,加强对阅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15.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等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长期的,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根本。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谈谈自己的体会。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课本是教学之“本”,阅读数学课本同样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阅读课本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很有利。具体来说,教师应该:首先,要强调阅读课本的具体要求,如课前预习课本,听课时勾勾画画课本,做作业前翻阅课本,复习时温习课本,这样做学生对于课本内容(包括习题)就理解得透彻,…  相似文献   

16.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导读名著仍存在照“本”宣科、泛泛而读、以观代读等误区。站在学生立场,引着学生导向名著的提要处、矛盾转折处、质疑处、活用处,有助于解决导读名著应该引导学生读何处的问题,对于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很多,本文浅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在课本上狠下功夫,大做文章,对培养学生能力极为重要,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课本中例题具有典型性,而课本知识结构又具有严谨性和逻辑性,如果能正确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挖掘隐含条件,注重例题剖析,对课本知识予以归纳、概括,充分利用数学课本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数学方面的阅读能力、研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归纳概括能力很有成效。  相似文献   

18.
一个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总是极其有限的,但如果有了阅读自学的能力,那么他掌握知识的潜力将是无限的。所以教师的责任,不只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下面谈谈我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做法和体会,期望得到同行们的指正。 (一) 引导和示范为了使学生逐渐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师应教学生学会阅读课本。现以“约数和倍数”一节为例说明之。我让学生打开课本,然后我和学生一起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边读  相似文献   

19.
一、揭示课题,质疑导读 板书课题,学生就题目质疑。 1.题目的中心词是什么? 2.你能就中心词提几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就像一串串悬念,利用这种阅读期待心理,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自读课文,读中感悟“爱”  相似文献   

20.
为了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探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途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1980年开始,我市开展了"三读、两疑、程序式"教学实验."三读"指的是阅读数学课本的方法,即粗读、细读、精读."两疑"是指"质疑"和"释疑"."程序式"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教师以大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