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借助于学具操作,不仅可以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发展,更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创新意识在操作中萌发在教学《圆的周长计算》时,首先请学生测量出一分币、二分币、一元币的圆的周长。当学生用滚动的方法,测量出圆周长后。我接着提出“圆形水池的周长怎么测?”迫使学生另辟蹊径,想出“绳测”的方法。这时我又将一个球系在绳子的一端,在空中旋转形成圆,问:“这个圆的周长还能用绳子测吗?”实践证明:“滚动”和“绳测”的方法均有局限性。那能不能探索出计算周长的普遍规律呢?又一次激起学生思维的浪化和创造的欲望。学生们  相似文献   

3.
4.
5.
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是动手操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好奇、爱动的特点,充分利用学具,让每个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相似文献   

6.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的主要途径 ,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在教学中 ,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就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加强操作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 ,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着的。儿童的思维具有直观动作形象性的特点 ,操作中学生不但要观察分析、比较所操作的对象的相同点、不同点 ,还要进行抽象、概括 ,从中发展思维。如低年级学生学习“有余数除法” ,在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利用学具操作。先让学生各自拿出 8根小棒 ,要求每 4根分成一堆 ,接着要求学生拿出 9根小棒 ,每 4根分成一堆 ,前后比较 ,…  相似文献   

7.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是当前国内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越来越受到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下面发表的一组关于小学数学操作教学的文章,具体说明了各年级各章节操作教学的内容、目的、学具准备和教学建议,同时配备若干实例教案,目的是供教师暑期备课时参考。如果这组文章能对读者实践操作教学有所帮助,我们将感到由衷的高兴。  相似文献   

8.
按《新课标》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要使学生逐步形成创新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数学学习中多注意观察、实验、猜想、探索等能力的培养.在动手操作中训练发散思维能力,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例1 下列图形是正方体的展开图,在顶点处标有1-11个自然数,当折叠成正方体时与  相似文献   

9.
经骨干教师省级培训后 ,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 ,结合工作实践 ,具体做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鼓励幼儿积极展开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进而发展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创造新事物,发展创造能力;可以在户外活动中和大自然更亲密地接触;可以在家务活动中将人文思想渗透进去,提高幼儿的思维和情操。这些方式都有助于幼儿从动手操作中获得收获,进而发展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12.
<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身边常见的、具体的、有趣的实物和适宜的恰当的学具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运用学具解决数学问题,已成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活动,就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究能力谈一些体会。一、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从操作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数学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兴趣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中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在教学时应创造一系列的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操作,运用多种感官参加学习活动,最能唤起学生的兴趣。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这一课时,可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剪、拼、量等实验方法,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并进行验证。在解答数学题:“如图,△ABC中,把∠C沿折痕EF折叠,使点C与21点C'重合,探讨∠1、∠2与…  相似文献   

14.
学生数学体验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强化动手操作活动,有助于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发展思维,培养数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一、在课的引入中运用学具动手操作,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在学习新知识前,我们往往要通过一些准备题进行过渡。因此,新知识引入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就要设计一些紧扣新知、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的学具操作内容,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例如,在教学“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时,我就是采用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小棒)的方法,设计准备题的。首先让学生在第一排摆2根小棒,第二排摆的根数是第一排的5倍,第二排摆多少根?为什么?摆后学生回答:“求第二排摆多少根,就是求5个2是多少,所以摆10…  相似文献   

16.
参与解决问题 培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课程教育中,课堂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地方。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偏重数学思维训练,内容设计远离儿童生活,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低、主动性不高,没有形成积极思维,解决数学问题的创新能力差。小学数学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长远发展出发,激发所有学生积极、主动、和谐、高效地发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  相似文献   

17.
1.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良好的记忆是要求认得快、记得牢,回忆得准确迅速,教师如何培养这一良好的记忆品质?这正是操作教学的优势之一。俗话说:口说百遍,不如动手做一遍。因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给大脑皮层建立的兴奋点留下的烙印比单纯的视听要深刻得多。也就是说,通过操作学习,动手、动脑、动口所获取的知识,不仅概念清晰,而且牢固,有些知识印象给学生终身难忘,回忆起来不仅准确而且迅速。因此,教师必须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动手的机会,使学生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并通过实践操作,获取经验,培养和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在教三角形内角之和为180°时,先让学生说说长方  相似文献   

18.
小学数学教学的任务是既要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学生创制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高探索知识的能力,并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动手操作,进行感知,建立表象,逐步建立抽象的概念 凡是通过学生自己学习就能掌握的知识,最好不依赖于教师的讲解,而让学生自己去探索掌握。例如,教学“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时,为了让学生真正理解 3÷ 4=可提出:“把 3个饼平均分成 4份,求一份是多少 ?”教师给每个学生 3张圆形白纸代替饼,让学生动手操作,想一想可以怎么分 ?…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对学生进行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单纯地进行机械的估算训练,是难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只有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抽象性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特点,对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数学确实是一门难学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在引导学生形成抽象思维之前,重视直观教学,以活动内容,通过学生实际观察与动手操作获取知识。这样,使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并且在观察与操作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让低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数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