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到一个课堂里听课学习,内容是“文字计算题”。早就知道这个班级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整体上不怎么样,正好趁这个机会观察了解一下。不料教学时出现的一个情况却让我生出了一些感慨。  相似文献   

2.
从于永正老师的课中从专家的报告及评课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于永正老师在上《圆明园的毁灭》时,时时处处想着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课堂上,有这样一个细节:教学完课文之后,练习写字时,于老师这样说:“现在,我找一个同学,请他把我们班的书法家找出来,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字。”话语不多,也很朴实,但语言亲切,暗含着鼓励。同时还尊重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了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当学生写完字之后,于老师又对学生写的字进行仔细、认真、公正、客观的评价。这一点,让所有听课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一些教师常常抱怨学生不愿意听课或听课不积极、好溜号,而从来没有反思一下自己讲课是否有问题,是否做到了“有趣”,让学生愿意听课。记得上师范时,物理教师讲课总是使人昏昏欲睡,却有一节课同学们至今谈起来还不能忘记。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有幸看到一篇美国人教学《灰姑娘的故事》的教学实录。课堂上,教师围绕课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作品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像力,深入体验并理解故事内容,如春风化雨般,使学生感悟“爱”的魅力。一、在情境的体验中了解爱上课伊始,教师在请一位学生复述完故事情节之后,提出了第一个问题:“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你们喜欢哪一个?不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天真纯洁的孩子们说喜欢辛黛瑞拉和王子,不喜欢她的后妈和后妈带来的姐姐。接着,老师又问:“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后妈,你会不会阻止辛黛瑞拉去参加王子的舞会?”还特别强调:“你们一定要…  相似文献   

5.
当我上完“我会用计算器吗”一课,看到学生们满足的眼神。享受着听课老师们的热烈掌声.我想起了牛顿先生的那句名言:“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相似文献   

6.
教学完《三味书屋》,我心里就嘀咕着:会不会有学生在桌上刻“早”字,于是预防针先打下去。可“悲剧”还是发生了。教室里一个学生拿着小刀正在课桌上刻什么,走近一看,课桌的角上隐约可见一个“早”字。我轻轻地敲一下他的桌子,示意他把刀子收起来。  相似文献   

7.
接到教导处的听课短信后,就拿着听课笔记匆匆而去,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听课伊始姗姗来迟,匆忙拿起学生的课本浏览一下教学内容。显然,听课前,听课教师连教学内容都不知晓,这样的听课,效果一定大打折扣。这并非个别现象,听课已经成了这些教师不得不完成的学校布置的任务,而不是作为一个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的学习途径,重“量”而非重“质”。要让听课不再如此“走马观花”,那就让听课者“有备而来”。  相似文献   

8.
每每上完一次公开课,学生们都急着想知道听课老师对他们的评价。以前,我还在心里暗自发笑:学生怎么这么无知,公开课主要是看我上课的水平,听课老师怎么会管你们学生的表现。但为了不打击学生的好奇心,我总是大加表扬一番。确实,公开课上,学生也总比平时更认真,发言也更积极。这学期我又开了一节公开课。第二天,当我走进教室,望着同学们那微笑而又满含期待的表情,仿佛在问我:“老师,我们表现得好吗?”顿时,我一下子明白过来——无知的不是学生,而是我自己。以往上公开课,我太注重教学过程的设计了。这个问题该怎么提出,那…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还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第二课堂。因为写作能力的提高是靠素材的积累与想象思维能力得来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语文课堂上,教师通常没有时间来带领大家锻炼作文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也就不会在考试中得到高分。2006年高考试题全国卷I的作文,就是高考的第一篇新材料作文,在讲述完“乌鸦学老鹰抓羊未遂,却被牧羊人抓走”的故事之后,要求是“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在这个要求中.表现出了新材料作文多角度立意、文体不限、紧贴材料这几个点。下面就从这几个点来总结一下新材料作文的难点和正确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怎样去听课     
<正>一、带着设计进入课堂比较许多教师都会有这样的印象,教研课就要开始了,有教师匆匆忙忙进入教室,赶快拿起学生的书本浏览一下教学的内容。也就是说,在听课前,这些教师连教学内容都不熟悉。这样的听课,效果一定大打折扣。这还不是个别现象,听课已经成了这些教师不得不完成的学校布置的任务,而不是作为一个提高教学水平的有效的学习途...  相似文献   

11.
作为老师,“听课”二字常挂在嘴边,而对“听课”含义的理解基本也停留在字面意义上的“听别人的课”。国外对“听课”解释为“教学观察”,这不仅仅是“听”,还兼有“看”“评”“思”“学”等行为,变成了一个系统。教学观察包括同事之间互助听课和课堂观察,目的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课堂观察有定量观察或定性观察。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实验的听课过程中,常常遇到下课铃声响了而教师的教学任务还没完成的情况;在与基层教师交谈时,也听到教师们反映预定的教学内容经常教不完。有的老师产生了困惑,“是不是活起来的课堂就是这样呢?”“教不完现象是课改中的正常现象吗?”其实,课堂情况是千变万化的,有时为了处理偶发事件而不能完成预定教学任务,这是正常现象。  相似文献   

13.
今天我很累     
当巡视完学生寝室回到自己房间的时候,有一句话在我内心里呼之欲出——今天,我很累! 面对桂勇这样一个初一学生,我无法把他当成一张白纸,去描最美的图画,去写最好的文字,但总也想修饰一下、润色一下,尽一下我一个教书匠的“匠心”。  相似文献   

14.
在一次“小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结果中发现:63%的落后生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原因是“听不懂课”“没认真听课”;近87%的优秀生则把“认真听课”归为“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听课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往往重“表达”而轻“倾听”,教师组织学生评价时,“倾听”也极易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5.
我不知道     
我是一名教师。在学生和同行面前,我都“死要面子”。一天,在上教学公开课《木兰辞》时,当着很多听课老师的面,一位平时就很爱思考的学生向我提了一个很“刁”的问题: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虽然感人,但是,一般来说,古代女人是要裹脚的,所谓“三寸金莲”正是指此,  相似文献   

16.
听课,也是教师同行学习观摩、切磋教学的重要途径;听课,是学校领导了解教学情况,实施教学过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当属“例行公事”。闯堂听课(也叫推门听课),是听课形式中的一种,其特点是事前不通知上课的老师,听课者或是课间秘密“潜”入教室,或是上课铃响随学生一同进入教室。有时甚至是在老师进入课堂开始上课的时候“公然”进入教室,给老师一个意外的“惊喜”。这种“闯堂听课”的做法,曾被人多次当经验做过介绍。分析其效果至少有如下两点:第一,事先不通知,老师没有防范,备课和上课情况能完全真实地展示出来,预防了作秀,有利于领导掌握教师工作的第一手资料。第二,这样“突然的光临”.给老师一种“防不胜防”的压力,从而鞭策他们常备不懈,  相似文献   

17.
听课,是教师间互相学习和切磋教育教学技艺的一种重要形式。听课者走入课堂,一切言谈举止和情绪反映都与课堂效果密切相关,理应成为课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有些教师在听课时大大咧咧,不拘“小节”,致使课堂上出现了许多不该有的尴尬。事后师生对此颇有微词。笔者认为,教学无小事,处处有学问。听课是一种学习,而且是一种更讲究艺术性的学习。 听课者应有“备”而来。课前,对于授课内容、教师情况和学生情况应有个大概的了解与把握,设想一下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心中有数,听课时方能有针对性地思考、比较与学习。听课者衣着色彩不可艳丽,款式不可新奇,否则会牵引学生的注意力。备齐各种应用材料,力避在课堂上东挪西借,以致于扰教与学的正常进行。 听课者走入课堂,就是课堂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首先,要注意选定合适的听课位置,尽量坐在教室左边或右边的中间位置。这样便于观察学生学习时的表现,较客观地测知学生的学习情况、听课时坐姿要端正,不宜两腿交  相似文献   

18.
听课是促进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每次听完课后,我总会将精彩的一幕在脑海中过几遍,有时还会与该课“互相牵连”的其他课作一番比较,甚至会“改进”一下再搬到自己的课堂上试一试,期望在反复比较、研究中吸取他人有益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有人认为.“喜欢哪段就学哪段”会割裂学生对课整体的理解.导致学生对课部分内容理解上的肤浅、偏颇。当学生所选择的内容不是教学重点时,还会完不成教学任务——那些学生不喜欢的段落他们还会学吗?其实这些顾虑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20.
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教师在课堂上觉得“没得讲”,或者只能是把参考书上的内容按部就班地“移”到黑板上,讲解起来十分呆板;而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又常觉得似学非学、似懂非懂,学完后不知学了啥,听课十分枯燥,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是有几个问题教师没有把握好,这也是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应忽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