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紧扣文章中“找”和“变”两条线索,借助直观形象的教具,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 一、实物引趣,揭示课题。低年级学生对新鲜、直观的事物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上课时,先可拿出一瓶事先准备好的小蝌蚪给学生观察,让他们在感性上对蝌蚪有所了解。之后,因势利导提问:“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于是,他们就去找妈妈。”揭示课题。让学生对照课文插图听课文朗读、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2.
看图学文是由具体形象的图画和说明图意的一段或几段文字组成的。它是看图识字、学词、学句的延伸和提高。这类课文的教学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 ,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下面以小学语文第四册《小蝌蚪找妈妈》为例 ,谈谈看图学文的教学实施。一、看图入手 ,初读课文 ,从整体感知。1 初步看图。《小蝌蚪找妈妈》共有四幅图 ,讲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它叙述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教师先让学生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 ,认真独立地观察图画 ,说出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图中事物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或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  相似文献   

3.
从图入手,整体感知。看图学文的教学,可引导学生从观察图画入手,让学生先按照一定的顺序,认真观察,大致了解画面内容,然后让学生议一议,说一说图上画了些什么?怎么样?要求学生简单地说说图意,从整体上获得初步的印象,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借助拼音,读中理解。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拐棍,可让学生借助拼音,一目双行,把课文读通。注意读准“捕”“迎”“裳”等生字。读时可采用自由练读,指名试读等方式,要求读正确不添字,不掉字;读流利,不唱读。读后结合画面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写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图文结合,深入理解。在教学中,可紧紧围绕小蝌蚪找妈妈这条线索,把握小蝌蚪如何变成青蛙的过程。读文时要弄清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段有几句话,各是什么意思。课文第二、三、四段的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4.
【提示与教学建议】歌曲旋律活泼。歌词叙说小蝌蚪摇着小尾巴找妈妈的情景,告诉孩子大青蛙就是小蝌蚪的妈妈。教歌前,先让孩子饲养一些小蝌蚪,观察它们的外形——大脑袋、小尾巴和黑溜溜的身体,在水里摇着小尾巴游来游去,引起孩子的兴趣。紧接着可以同时教唱歌曲的一二两段,并提问: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呢?在孩子们议论中教唱第三段。唱时第一段要活泼欢乐.句尾可加问句:“小蝌蚪,你要去哪儿呀?”第二段要唱得急切,句尾加问句:“小蝌蚪,你妈妈是谁呀?”第三段要唱得喜悦,句尾可问:“小蝌蚪,你怎么不像妈妈呀?”歌尾增加问句,一可增加唱歌的趣味,二能引起孩子更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赵吉平 《小学语文》2008,(10):62-62
1.创设情境,激活识字愿望。识字教学中,单纯的识字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识字兴趣,吸引学生主动识字。例如,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文,配合课文内容,我制作了生动的课件。在课件中,一群黑灰色的小蝌蚪正要出发去找妈妈呢!在它们的前面有一片美丽的水草,较远处有红鲤鱼和一只大乌龟。在学生被图画吸引时,我适时地说:“这群小蝌蚪想去找妈妈,想去向鲤鱼和乌龟问妈妈的情况。但它们遇到了困难,同学们愿意帮助它们吗?”  相似文献   

6.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看图学文是科学性很强的童话故事,教学重、难点是了解青蛙生长特点,懂得保护青蛙和小蝌蚪。因此,本课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一、导入新课,扣住“找”1.板书“找”,问:同学们,你曾找过什么?2.板书“妈妈”,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发现妈妈不在家时,就急着找妈妈。3.板书“小蝌蚪”,齐读课题,激趣:是啊。有妈的孩子像块宝,当小蝌蚪看见你们得到妈妈的关心和爱护时,是多么的羡慕啊。它们也想得到妈妈的关爱,可它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妈妈在哪里,你们愿意帮助它们找妈妈吗?〔这样的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尊重学生的感受,学生兴趣盎然,自然…  相似文献   

7.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经典的知识童话故事。作为知识童话教学,在感受童话形象可爱、品味童话语言生动有趣的同时,适时适度地渗透“小蝌蚪长成青蛙”的科学知识以及故事中蕴含着的“成长”哲理,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按事先备好的教案向学生提问:“小蝌蚪是用什么办法找妈妈的?”有学生说:“它一个一个问着找。”这正是我需要的答案,当我肯定他的回答时,另有一个学生答道:“小蝌蚪这样一个一个问别人来找妈妈,是最不聪明的办法!”这是我预料之外的答案。我想到学生的说法不能轻易否定,就问:“那你说小蝌蚪该用什么好办法找妈妈呢?”“现在条件先进了,小蝌蚪只要写一则《寻妈妈启事》,在电视上播放一下,不就简单了。”这时,又有学生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青蛙妈妈也可以写一个《寻儿启事》,写上蝌蚪的样子和…  相似文献   

9.
《小蝌蚪找妈妈》是由色彩鲜艳的图画和内容生动有趣的课文组成,讲述了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过程。为了使学生能完全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这一自然现象,根据看图学文的特点和小学生年龄的特征,教师教学时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借助形象的图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一、看一看,培养观察能力本文是篇“看图学文”,教材的性质决定了教学中必须要有“看”,“看”就是观察图画,观察图画是为了了解图意,图意的了解又为理解课文内容作了铺垫。课文共有四幅图,形象地再现了小蝌蚪变成青蛙…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语言活泼、生动有趣的看图学文 ,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作者用故事的形式来叙述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这种写法贴近学生生活 ,富有儿童情趣 ,学生乐学 ,兴趣浓厚。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及文中重点词句 ;理清课文条理 ;弄清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2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看懂图意 ;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表达的能力 ;(2)抓住“找”字 ,引导学生自学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3)采用不同形式的自读、朗读 ,让学生从读中悟情。三、教学方法“教学有法 ,教无定法” ,这节…  相似文献   

11.
《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常识性童话.故事性强.学生很感兴趣。教学这篇课,教师应由以往的“帮助”变为“点拨”,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眼、耳、口、手、脑齐动,轻松愉快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运用新知识。  相似文献   

12.
一、变———变序教学,突出对比《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点:构段方式基本相同,都是按照“小蝌蚪看到了谁,说了什么”的层次来安排段落内容。因为这点,以往大多教师均从指导学法入手,按照故事发展安排教学。为了突出全文的重点,我采用了变序的教学方法来处理,目的是直奔主题,理清线索,把握重点,让学生对全文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变序法流程体现在:(1)小蝌蚪的外形特点怎样?(学习第一自然段)(2)青蛙妈妈的外形特点怎样?(学习第四自然段)(3)小蝌蚪身体发生了几次变化?(找出表示变化的句子)(…  相似文献   

13.
陈静 《农村教育》2007,(9):63-63
《小蝌蚪找妈妈》是人教版六年制第四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看图学文,讲的是小蝌蚪找妈妈的经过。课文情节简单,内容浅显,教学时不需要过深的讨论分析。而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予以着力。为此.我在教学这篇看图学文时采用“看看、读读、说说、写写”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1.巧用学生的发现。例如,在教学《不合群的小蝌蚪》一课时,一个学生突然举手发言:“我发现以前学的《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有一个错误,既然群游的小蝌蚪是蛤蟆,独游的小蝌蚪是青蛙,那么一群小蝌蚪找到的白肚皮、穿绿衣服的青蛙也不是它们的妈妈,因为它们的妈妈应该是一只蛤蟆。”对于学生的发现,教师在充分肯定之后,进行巧妙的引导:“看来编教材的老师对小蝌蚪的生活习性了解不深,我们该怎么办呢?”对此,学生进行认真的讨论,最后他们决定写信给编委,向编委说明这一点。在这个过程中,课文的知识点得到了落实,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敢于挑战课文、…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我们设计了“初读——练读——熟读”的教学流程。在教学中运用效果较好。下面以《小蝌蚪找妈妈》的教学,谈谈具体做法:一、初读: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学生初步接触课文时,主要是理清文章脉络,让学生对书面语言文字符号进行充分的感知。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们从课题入手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题目中哪个词是重点词?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们是怎样找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一读,想一想,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层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儿童文学中有篇很有名的童话叫《小蝌蚪找妈妈》,细细读来,引发了我对教学问题的一些思考和看法。“鸭妈妈,鸭妈妈,您看见过我们的妈妈吗?请您告诉我们,我们的妈妈是什么样的呀?”  相似文献   

17.
张锦芸 《师道》2003,(10):30-30
我休完四个月的产假一回到二年级A班教室,学生们立刻欢呼:“张老师回来了!张老师做了妈妈又回来教我们了!”学生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学完《小蝌蚪找妈妈》,快要下课时,我照例让学生质疑:“大家还有什么东西要问吗?”班长犹犹疑疑地把手举起又放下,在我的眼神鼓励下,她才问:“张老师您做了妈妈,您生的孩子是弟弟还是妹妹?可爱吗?大家都很想知道。”我笑着说:“哦,是小弟弟,当然可爱了。”并示意她坐下。可是她又把手举起,说:“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公园远远见你抱着孩子,想跑过去看看你却发现你们不见了。星期六我想和妈妈去你家作客,看看可爱的…  相似文献   

18.
借助媒体解词一例严计鸾(波阳县五一小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中的“迎上去”、“追上去”这两个词语,看起来似乎很简单,但这一迎一追有何不同?又是怎样形象地刻画出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的?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比较难理解的。我就借助媒体,利用幻灯,设计动...  相似文献   

19.
由于“应试教育”造成的价值取向,以往的语文课堂只重视学习字、词、句、段、篇等知识,因而失落了散发着芬芳和靓丽的人文性,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机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如《小蝌蚪找妈妈》是一篇童趣盎然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蝌蚪处处彬彬有礼、活泼可爱,找妈妈找得好辛苦;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和青蛙妈妈和蔼可亲,多像慈祥的长辈。作品的字里行间无不闪动着浓浓的亲情。教学这篇课文,就不能只停留在字词的学习和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生理变化上,而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情感投入,通过读、演、  相似文献   

20.
我休完四个月的产假一回到二年级A班教室,学生们立刻欢呼:“张老师回来了!张老师做了妈妈又回来教我们学习了!”学生高兴之情溢于言表。学完《小蝌蚪找妈妈》,快要下课了,我照例让学生质疑:“大家还有什么东西要问吗?”班长犹豫不定地把手举起又放下,在我的眼神鼓励下,她才扭扭捏捏地提出问题:“张老师您做了妈妈,您生的孩子是弟弟还是妹妹?可爱吗?大家都很想知道。”我笑着说:“哦,是小弟弟,当然可爱了。”并示意她坐下。可是她又把手举起说:“有一次,我和妈妈在公园远远见你抱着孩子,想跑过去看看你又不见了。星期六我想和妈去你家做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