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编的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材中,引入了一些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有的题中某个条件根本用不上,有的题中某个条件可用可不用。为了能充分发挥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的智能作用,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根据问题自己去寻找有用的数据,确定解答的方法,激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解答一般应用题往往需要用到题中的每一个条件,但有些应用题却不是这样,常出现多余的条件,在解答题目时是用不到的,这样就使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可见,如何指导学生解答带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一、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可能会出现的多余条件,打破以往每个条件都有用的思维定势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教师如能抓住这一时机,在例题教学中有意地向应用题中增添多余条件,让学生在解答时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3.
修订后的数学五册,有少数应用题中有“多余条件”,编者为何这样安排,我的粗浅看法是这样的; (一) 纠正少数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不让学生读题,仔细审题,分析数量关系,而根据一些关键词语就判断算法的毛病。旧教材缩排的典型应用题较多,对每一类型的应用题又都有明确的结语和计算公式。教学时只要让学生认定该题是属于那一类型  相似文献   

4.
“九义”小学数学教材编入了含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使题目数量关系变得复杂和迷离。有的教师对这类应用题认识不足,教学时或一掠而过,或浅尝辄止,降低了教学效果。如何教学这类应用题呢?1.题组对比,显示特征。以含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为依托,设计出相近、相似的应...  相似文献   

5.
小学数学教材把根据应用题的已知条件提问题和根据应用题的问题填条件的内容正式编为例题进行教学。虽然这种提问题和填条件的例题只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种手段而并非最终目的,但它却是帮助学生理解应用题数量关系,掌握一步应用题的结构,培养学生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解答应用题的重要基础。现就第二册有关“提问题”的教学作如下建议。一、以旧引新,初识结构教材第二册第66页例2首先编排了较容易的根据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问题,让学生完成“做一做”题目后,再编排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的例3。学生初学这种形式的加减应用题,感到陌生。…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材中起始内容前,一般都编排了“准备题”,这部分内容怎样教?我曾听一位二年级老师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反叙条件应用题”,他是这样教学“准备题”的:组织学生操作,分三个层次进行(教师在磁性黑板  相似文献   

7.
解答一般应用题往往需要用到题中的所有条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所给的条件都是必要的,但有些应用题却不是这样。这类题目中常常出现多余的条件,使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这样不但加大了解题难度,同时,也能更好地训练学生的思维。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要“适当安排一些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可见,指导学生解答带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也是全面落实新大纲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多余条件的应用题 ,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判断能力 ,开阔学生的思维视野十分有益。新大纲要求适当安排一些多余条件的应用题。本文想从多余条件应用题的分类、应用、注意点三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多余条件应用题的分类多余条件应用题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1 .绝对多余条件应用题在应用题中某个条件无论从什么角度考虑 ,解题时都用不上 ,这个条件称为绝对多余条件。这类应用题就称为绝对多余条件应用题。例如 ,挖一条长 5米 ,宽2 .5米 ,深 0 .5米的跳远坑 ,占地面积多少平方米 ?这里跳远坑的深 0 .5米 ,与求占地面积无关 ,就是一个绝对多余条…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低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刚刚听完(或读完)应用题的条件之后,不管后面问的是什么,就列出算式;有的学生在计算出结果后,不论是加法题还是减法题总是千篇一律地回答:“一共是……”,有的学生在解答比多、比少类型应用题的时候,只要看到题中有“多”字就用加法计算,有“少”字就  相似文献   

10.
严海燕 《云南教育》2002,(31):43-43
小学数学第五册教材中“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在编排上注意了承上启下,从旧知识迁移入手,在每道题前都安排了一道一步计算的简单应用题铺路搭桥。因此,教学每组应用题时都应从学生已学过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引入,通过改变其中一个已知条件,变成两步计算应用题。使学生看出两步计算应用题同一步计算应用题的联系与区别。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分为三组应用题。第一组中有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复中有比较两数差与倍数关系的复合应用题;第二组在数量关系上的特点是已知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与其中一个数,求两数和;第三组中教材通过改变例4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一、走出编排体系的惯性思维 在传统的数学教材中,应用题是一个重要的独立内容。应用题通常集中编排,有着严谨的知识体系和清晰的结构,许多教师在多年的教学中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应用题一课一例的编排形式.使教师在教学时有例可举,有类可归。对于学生来讲,例题有很强的示范作用,便于学生模仿。现在的教材中,以往应用题严谨的编排结构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结合各个领域内容分散安排的“解决问题”。特别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实际问题.有的与计算教学紧密结合,有的单独安排例题,应用题完整的序没有了.而且,在重点教学某一实际问题时.又有很多变化,让人难以把握。  相似文献   

12.
数学开放题是最富有教育价值的一种数学问题的题型 ,也是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小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一个切入口。人教版“九义”教材虽已开始出现开放题 ,但数量较少 ,仍属散见 ,与加强素质教育发展学生智能的要求还相距甚远。为此 ,教师在教学中除了要用好课本中少量开放题外 ,还可以编拟补充一些开放题 ,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并通过开放题的开放性教学 ,逐步培养出具有较高数学素质和创造能力的人才。本文试列举数例着重说明怎样充分发挥开放性应用题的智能作用。所谓“开放性应用题”是指条件多余需选择 ,条件不足需补充 ,或具…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修订版明确指出,“要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呈现形式要多样化”。开放型的应用题是指条件多余须选择,条件不足须补充,问题不足须补充,或具有多种解题方法或答案不固定等题型。因此,开放题具有开放性,灵活性、趣味性、新颖性、创造性等特点。让数学开放题进入课堂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需要,是培养学生创新  相似文献   

14.
“图画”应用题是在“7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教学中首次出现的,本节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此类应用题。教材在“7的认识”里编排的“图画”应用题,不管是已知部分,还是要求的问题部分,学生都能通过图画清楚地数出其数量,因此题中的数量关系也就一目了然。而本课时教学的“图画”应用题,已知部分的数量采用数字注明,不能用数的方法得到,这就需要学生通过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后,才能确定计算的方法。显然,这是对前面“图画”应用题的发展。因此在导学设计时,教师必须把握此类“图画”应  相似文献   

15.
巧编题组培养解题能力樊金虎武伟堆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教学任务的重点和难点。我在毕业班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把有密切联系的应用题编排成题组加强训练。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学会了“比较”的方法,提高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一、根据应用题结构特征编排“题组”,进行比较解...  相似文献   

16.
“九义”小学数学第五册“两步应用题”,是本册教学重点之一,是第四册中两步应用题的延续,又是以本册“笔算除法”中的简单倍数应用题为基础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按照基本数量关系相同,解题思路相近,并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为四组。第一组应用题都必须先求出两个数的和,再求第三个数;第二组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都是比多(少)求和(差)与求几倍数相结合。这两组应用题中都有三个已知条件。第三、四两组应用题中已知条件都只有两个,求解时其中一个条件需重复使用,两组题的基本结构相似。第四组又是第三组应用题的逆向题,难度逐步增大。可见前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重点,后两组应用题是教学难点。每组应用题的编排都是先复习一道与例题相关的一步应用题,将题中某一条件变化一下便引入两步应用题(例题),引导学生思考先求什么,求解后,再运用“想一想”出示例题的变式题组,最后设置了“做一做”和练习。  相似文献   

17.
在应用题教学中,恰当地给出和谐的多余条件,可以使一题导出多种解法。适当利用一些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进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判断、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例1 某车间计划生产一批机器零件,若每天生产120个,10天可以完成。实际只用4/5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实际工效提高了百分之几? 学生根据求百分率问题的一般解法列出了算式: [120×10÷(10×(4/5))-120]÷120=25% 接着,我删去“每若天生产120个”这个条  相似文献   

18.
解答应用题往往需要用到题中的每一个条件,但有些应用题却不是这样,常出现多余的条件。因此,教学含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时,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准确找到题中的多余条件,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第四册教材中“两步计算的应用题”例1是加、减混合应用题,是学生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开始。从解答一步应用题到解答两步应用题,不仅是学生思维发展的转折点,也是解答多步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和关键。教学的关键是指导学生根据题里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恰当地提出中间问题。为了让学生过好这一关,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应用题一般是由“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两部分组成。在现行的数学教材应用题中,在学生获取生活信息时,往往出现多余的条件。含有多余的条件有以下两情况:一种是解题时使用不上的绝对多余条件;一种是解题时可用可不用的相对多余条件。而且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