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社会文化空前繁荣。在唐代文化圈内,女冠诗人是特殊的女性文人创作群体,以李冶、薛涛、鱼玄机等为代表。她们身世离奇、性情豁达、才华横溢、感情大胆诚挚。她们关注女性意识,诗作意象万千,形神不拘,独具特色,在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主要从女冠诗本身、宗教、时代三方面,全方位地探究唐代女冠诗人特殊的人生境遇和世俗化人生。  相似文献   

2.
自钟惺的《诗归》开始响誉晚明文坛,托名之作也陆续出现。其中题名钟惺的《名媛诗归》是一部较为特殊的评选集,因为此书所选评的对象主要是女诗人的作品。评点者反对复古模拟、崇尚自然真实,这些观点,与钟惺文学理论所强调的内容大致相同。《名媛诗归》的评点也是很有价值的,它一方面宣传了妇女文学的魅力,另一方面宣传了竟陵派的文学批评思想。  相似文献   

3.
鱼玄机是中晚唐时期的一位个性独特的女诗人,她的诗中反映了唐代妇女的独立意识。通过分析她的一些代表诗歌,例如《赠邻女》等,发现她独立的女性意识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4.
彭琼 《文教资料》2010,(31):6-8
鱼玄机为唐代三大女冠诗人之一,诗歌作品主要收录于《全唐诗》,现存诗歌50首。作为女性,她是不幸的,失去了婚姻,情场失意;作为诗人,她是成功的,所作诗歌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人才济济的唐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在诗歌繁荣的唐代,出现了为数众多的女诗人,她们的诗歌创作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奇葩.其中伎女诗与女冠诗最具特色,艺术上最成熟.这两类群体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对封建宗法制度的蔑视、对人事百态冷峻的领悟,体现了她们精神上的独立性.独特的诗歌创作艺术使这一阶层的女性成为了唐代妇女文学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6.
鱼玄机是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她的排律在诗歌体裁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不容忽视的地位。鱼玄机的排律在内容上吐露了她的一腔真情,表现了细腻又率真的诗风。鱼玄机在排律的创作中克服了平仄、对仗、用韵等章法上的困难,留下了唐宋二代五、七言排律诗的压轴之卷,为排律体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鱼玄机是唐代著名的女冠诗人,其诗今存一卷。试从历代书目、题跋等入手,以时间为序,考察《鱼玄机诗集》从唐五代至民国的流传版刻情况,对诸传刻本、抄本的授受源流作一个简单疏理。从其诗集的源流变化,以见这位女诗人在诗歌史上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代妇女生活与诗》从后妃、公主、宫女、仕女、离妇、妓女、农妇七个方面,精选武则天、太平公主、鱼玄机、刘采春等不同典型,用诗歌立体式地再现了唐代妇女的风俗全貌,着力探寻了不同领域中妇女们的生活状况,有力地论证了妇女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等方法,探求了一夫多妻制度下妇人不幸的深层根源。本书诗文互证,以史证诗,诗从史出,论证严密。  相似文献   

9.
竟陵派是晚明继后七子和公安派之后的一个文学流派,在矫正七子与公安派末流弊端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诗归》是竟陵派钟惺与谭元春共同选评编辑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古诗归》和《唐诗归》两部分。《诗归》选诗独特的标准与钟谭诗歌评点的与众不同,使得《诗归》成为晚明流传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部诗歌评选总集,对竟陵派诗歌理论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唐代社会女性婚姻处境的大背景中,具体考述鱼玄机的婚姻困境,并观察她为解脱困境所做的努力及其结果,由此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凸显鲜明的主体意识是鱼玄机诗的主要特色,其主体意识最明显地表现在诗歌抒情角度的性别特征,还表现在对思妇形象的塑造,和悲愁情怀的书写。鱼玄机诗对女性感情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体现了文学“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唐代社会女性婚姻处境的大背景中,具体考述鱼玄机的婚姻困境,并观察她为解脱困境所做的努力及其结果,由此可以更加深入理解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凸显鲜明的主体意识是鱼玄机诗的主要特色,其主体意识最明显地表现在诗歌抒情角度的性别特征,还表现在对思妇形象的塑造,和悲愁情怀的书写.鱼玄机诗对女性感情生存状态的真实记录体现了文学"最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卢德仪为晚清台州名媛的代表,被当时著名学者张文虎赞为孝女、令妻、顺妇、贤母和贞女,是封建时代妇女的道德典范。同时,她又是一位能诗能文的才女。卢氏今存诗歌33首,集为《焦尾阁遗稿》一卷。内容上其诗可分为感怀、写景、思妇和闲适诗等。艺术上其诗常直抒胸臆,感情浓烈,多愁苦之音,风格凝重,语言平实质朴,有口语化倾向。以卢氏的成就,在清代妇女文学史上无疑应有她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3.
·【爱情怨女诗简介】爱情诗:自《诗经》以来,以爱情生活为题材的诗歌。怨女诗:分为闺怨诗和宫怨诗,闺怨诗多是抒写闺中妇女对丈夫的思念或抒写独居等内容的诗歌;宫怨诗多是描写帝王后宫与世隔绝的大量女性的生存困境的诗歌。  相似文献   

14.
女冠诗人鱼玄机好用宋玉《高唐赋》(并序)、《神女赋》(并序)与《登徒子好色赋》(并序)的典故语汇入诗。这从表层看,是因为宋玉三赋中的典故语汇便于诗人抒写情爱内容;但从深层看,在爱情追求、爱情遭遇与自主意识等方面,鱼玄机与三赋中的女性形象确实存在着相同之处,且三赋在当时影响甚大。正是这种同心式的人生挫折感与精神气质上的契合,才使鱼玄机喜欢借三赋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潮汕著名学者温廷敬编著的<潮州诗萃>50卷汇集了白唐代以来6000多首与潮汕有关的诗歌.本文对其中200多首妇女题材诗歌的艺术风格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清淡气与金粉气的差异,崇高格与庸俗格的差异,柔之美与雄之美的差异,清晰图与朦胧图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在唐代,女冠以其规模独具的质与量、特殊的身份地位以及相对较高的文学素养往往成为唐代诗人笔下歌咏的对象。唐代又是道教高度繁荣的时代,其倡导的平等独立的思想观念促使唐女冠诗人在诗歌中凸显出强烈的女性意识。而就今传之诗作而言,鱼玄机的诗作在个人价值、审美意识等方面彰显了这种女性意识。基于此笔者考察她为解脱生存困境所做的努力及其结果,以期更加深入理解唐长安地区女冠诗歌的文本特色。  相似文献   

17.
<唐代妇女生活与诗>从后妃、公主、宫女、仕女、离妇、妓女、农妇七个方面,精选武则天、太平公主、鱼玄机、刘采春等不同典型,用诗歌立体式地再现了唐代妇女的风俗全貌,着力探寻了不同领域中妇女们的生活状况,有力地论证了妇女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等方法,探求了一夫多妻制度下妇人不幸的深层根源.本书诗文互证,以史证诗,诗从史出,论证严密.  相似文献   

18.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37-142
唐代作为我国古代诗歌最为繁盛的时期,诗人群体汹涌庞大,而女性诗人的女性意识也开始散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其中以薛涛和鱼玄机为代表,她们凭借自身独特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方式,展现出爱情中女性细腻的生活图景,为后世女性意识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女性意识的觉醒引发了女性诗人自主抒发爱情的社会契机和自身要求,薛涛和鱼玄机的爱情诗创作中蕴含着二人不同的女性意识,表现了唐代女性诗人爱情诗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转换。  相似文献   

19.
清代女性诗歌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有待解决的各种问题很多.诸如王端淑等辑女性诗歌总集《名媛诗纬初编》,八旗女诗人瑞芸《白山诗钞》,朱承芳生卒、出嫁时间及其诗歌作品等,有关记载时见错误,有必要予以考察辩正.  相似文献   

20.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外篇》中,从体式、风格、情韵、作者等诸多方面,概括了唐诗空前繁荣、蔚为大观的发展盛况。单就巾帼诗歌而论,唐代女性作者之多,创作数量之丰,艺术成就之高.不仅前所不逮,而后世也鲜与伦比。仅从彭定求等编纂的《全唐诗》来看,其所收录的2200余名作者、48900余首诗作中,女诗人约126家,诗作约615首;还有出自传奇故事中所谓女仙、女神、女鬼、女怪等为数80许,诗作160多首。传奇所传,虽来可尽信,但从一个侧面仍能反映出唐诗之盛和女诗人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