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炜小说《外省书》和《古船》中塑造了有独特的生命内涵和文化内涵的老人形象。张炜小说深切地阐释和深情地关注着老人的暮年情怀及其生命精神载体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2.
"老磨屋"是《古船》中一个重要的空间意象,包含着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洼狸镇的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建筑,而且在它的身上寄寓了作家对历史、民族、人性的深刻思考,同时,它在文本中还起着潜在的结构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张炜从短篇《一潭清水》而引起文坛的注目开始,连续发了《秋天的思索》、《秋天的愤怒》等一系列颇受人称道的中短篇小说,至今,又推出了气势不凡的长篇力作《古船》。《古船》所展示的基本事件是:三中全会后,芦青河畔的洼狸镇粉丝大厂为赵多多承包,并日益成为赵多多谋取私利的工具。解放前曾经营粉丝大厂的隋家族的后代隋见素出于  相似文献   

4.
浅谈《古船》的结尾罗淑玲张炜的《古船》是新时期一部被誉为“具有史诗品格”的长篇力作。它以北方农村一个乡镇──洼狸镇为中心展开故事,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建国后近四十年的历史,对以洼狸镇为代表的中国农民复杂的心理历程和文化积淀作了多方面的揭示,具有深沉而...  相似文献   

5.
《百年孤独》以其特有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对中国部分当代作家产生过巨大影响,曾获矛盾文学奖的《古船》显然有着《百年孤独》的影子。文章通过对两部作品相似的主题建构和写作手法的比较研究,揭示出《百年孤独》在鞭策民族魂,批判民族落后意识方面给予《古船》的启发和借鉴。这些借鉴扩大了张炜小说的阐释空间,而张炜对民族苦难、民族劣根等问题的思考则充分说明了作家对本民族未来的美好期待。  相似文献   

6.
神秘的“古船梦幻王国” 江南中学的吴晓宇、贾波特和刘一休同学最近对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在“隧道与虫洞”的QQ群中对时间机器说:“你能带我们去看古船吗?”  相似文献   

7.
1986年,《古船》刚发表,不仅大陆,而且香港,台湾的读书界都掀起了《古船》热,大陆评论界称它是“民族心史的一块厚重基石”,香港评论界称它为“十年来大陆小说中的极品”。  相似文献   

8.
队报资料库     
1998年2月,考古学家在意大利的比萨小城一个建筑工地发掘到了古罗马帝国时期的17艘古船。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一批古船遗迹。船上的珍贵货物都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其中包括要运往竞技场的狮子遗留下的牙齿,还有一个水手的遗骸,身旁  相似文献   

9.
中国猿人女性头象关于中国猿人的复原象,过去通行的有二种,都是外国学者作的,限于资料和科学水平,未能正确。近年中国的青年考古学家根据丰富的中国猿人标本,学习苏联科学家的先进經验,复原了这一个中国猿人中年女子的头象,陈列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館里。  相似文献   

10.
事实证明以治疗和矫正为目的的心理学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幸福问题,这促成了现代心理学从“消极心理学”转向“积极心理学”,在“预防重于治疗”的理念下,通过发掘人的优势与潜能来促进人的幸福,实现生命的意义。研究探讨了复原力的内涵及其两个核心要素:经历重大困境和积极适应。此外还从能力论和结果论视角分析了复原力的心理机制,综合而言复原力是个体的高自我效能感、认知、情绪和行动等诸方面综合作用的过程。进而,探讨了积极心理学“预防重于治疗”理念下复原力培育的思路:训练正确认知评估、激发积极情绪调节、叙事治疗重构生命故事、问题解决定位等。  相似文献   

11.
《古船》是一部记录家族、争斗、苦难以及社会变迁的历史小说。该论文旨于对《古船》中的人物进行文化层面上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试论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建设走出困境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通识教育、通识课程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认真评析,提出了我国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不同于美国的通识教育,其基本内涵应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指出了当下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在综合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建设走出困境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3.
《古船》以其强烈的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追求,显示出高人一筹的深刻性,而正是这种理性的俯瞰导致了《古船》的泛象征化倾向,给人的意象含义多于形象含义,思想的理念化影响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淹没了形象的个性,从而显现出较为突出的人为痕迹,冲淡了作品的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14.
在20世纪末的中国长篇小说中,张炜的《古船》和陈忠实的《白鹿原》,是难得的优秀之作,两者都立足于各自积淀厚重的地域文化,通过家族历史在现代社会的变化和人物命运,表现自己对人生和中国社会及传统文化的深刻思考,两部作品已经成为不可多得的研究中国社会人生的文本。  相似文献   

15.
围绕着《古船》的纷争证明了作品内涵的丰富性与复杂性,而接受主体的介入又带来对作品意向的不同读解。批评在终于获得了主体意识之后面临着因非定型的阐释所引起的悖论之争:作品内涵的确定性与主体阐释的宽泛性。批评角度的不同确立了不同观点的文字,由此引起某种错位的争议。本着宽容精神,我们接纳异质、互补共荣。但尊重不等于认同,只有确立了自己的批评观念才能在当今多声部的批评合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我看来,文学  相似文献   

16.
《古船》是张炜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通过对小说外部时间架构和内部时间的剖析,来说明这部小说突破了我国传统长篇小说在时间上纵向延展的写作方法,是有意识地丰富作品的时空关系,使人物、事件、情节获得较强的立体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与思考。《古船》在一定程度上是对我国长篇小说写作技巧的一个创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古船》男、女形象群的剖析,探寻三种不同的救渡方式,以及女性抗争后的悲怆境地,进而透析《古船》中挥之不去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8.
"道"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最富内涵的词。本文就中国传统文化中"道"的流变、"道"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基本内涵、"道"与文的交媾等三个方面试作探析。"道"之初乃是"物质"纠缠"精神"的产物,基本内涵为物、礼、乐、文。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通识教育、通识课程的基本内涵进行了认真评析,提出了我国通识教育的基本内涵不同于美国的通识教育,其基本内涵应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指出了当下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境;在综合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大学通识课程建设走出困境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固原博物馆馆藏陈列——基本陈列和专题陈列、钟亭、古墓复原馆和石刻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