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77名回族中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回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自尊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回族青少年自尊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喜欢大于自我胜任力;(2)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国家认同程度大于对本民族认同;(3)国家认同可以很好地正向预测自尊中的自我喜欢维度。该结果为今后回族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宁夏回族自治区77名回族中学生为对象,考察了回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国家认同与自尊之间关系.结果表明:(1)回族青少年自尊的两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自我喜欢大于自我胜任力; (2)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国家认同程度大于对本民族认同; (3)国家认同可以很好地正向预测自尊中的自我喜欢维度.该结果为今后回族中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并为回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民族认同问卷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分层随机整群抽取的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罗城高中和罗城初中的980名仫佬地区青少年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仫佬族地区青少年的中华民族认同显著高于本民族认同;本民族认同、中华民族认同和生活满意度均存在显著性别差异;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均与生活满意度呈显著的正相关;中华民族认同能够显著地正向预测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之源,承载着多元一体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价值理念与最深层次的价值体系。青少年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必须建立在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之上,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系最终必须体现在青少年的价值体系中。中华文化认同的实质指向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而当代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精神实质则是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引领下,将"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的伟大民族精神内化于心,外践于行。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逻辑基础首先是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其次是对中华文化内在理念与价值体系的肯定,是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的深层次要求。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建构的实然路径既包括主体自觉的教育强化,又包括社会生活实践中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自我建构,两者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共同促进青少年中华文化认同中知、情、意、行的统一,最终实现青少年对中华文化认同的自我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5.
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关涉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历来受到高度重视.近年来,跨境民族青少年国家认同度得到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得以增强,但面临着边境地区"相对封闭性"与"全方位开放"的复杂性,跨境民族"情感亲近"与学校教育"隐性排斥",学校国家认同教育偏差与民族文化传承不足,特殊的家庭问题与家庭教育缺位冲击或弱化国家认同等困境.为此,应加大社会支持,保障跨境民族青少年权利;坚持学校主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和谐共生;注重家庭培育,营造稳定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形成多维联动、协调有序的强大合力来增强国认同.  相似文献   

6.
香港青少年国民身份认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青少年国民教育是一种国民的身份认同以及由此产生归属感的教育。国民教育成效主要体现在国情认知水平和身份认同程度两个层次,国情认知属于低级认识层次,身份认同属于高级的情感层次。本研究是一个探索性的实证研究,目的是探究香港青少年国民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51):51-52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以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220名回族居民为样本,分析了回族民族认同的基本状况、个人背景差异以及回族民族认同与教育策略的相关关系,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了回族教育策略各维度对回族民族认同的影响路径。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改善回族教育策略,提高回族民族认同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延续的精神财富,是促进民族兴旺最鲜亮的底色,也是推动国家和民族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应以理性认同为切入点,以情感认同为关键点,以行为认同为落脚点,即从理性认同、情感认同、行为认同三个维度入手,三个维度是逐步深化、循序渐进进行,进而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从而真正引导大学生将爱国情、强国志转化为报国行,促进个体全面发展,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通过对甘肃省甘南地区459名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研究发现:甘南地区藏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包括对主流文化的认同、积极的民族认同和消极的民族认同三个因素,其民族认同在5点计分中处于比较认同和非常认同程度,有着较好的民族认同。影响甘南地区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的因素主要有:年级、教学模式、汉语学习水平和对藏汉文化差异的主观判断。  相似文献   

10.
民族认同是对自己所属民族的认可与偏爱,是对民族的归属感和依附感.由于受主、客观因素多方面影响,藏族大学生民族认同感需要得到进一步培养与指导.研究表明,藏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存在认知方式的差异、外部行为迥异以及对中华民族文化情感依附较少等方面的困境,需要进行一定的心理干预.在结合国内外现有的民族认同干预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成分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出发构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干预模式,并分析实现这一模式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是民族地区青少年需要面对的双重认同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认同观与国家认同观直接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国家的稳定。在对新疆南疆地区2116名青少年进行比较研究后发现:南疆地区维吾尔族青少年的国家认同较民族认同相比表现得更为积极,与汉族青少年相比,他们的国家认同较低而民族认同较高 国家认同的形成会提升维吾尔族青少年的民族认同 来自县镇和城市的青少年群体在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上都较高,而农村的相对较低 父母亲的文化程度越高,子女的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就越高。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取整体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了云南省沧源佤族自治县125名佤族中学生作为被试,分析佤族中学生英语学习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佤族中学生的本民族认同和中华民族认同的均值得分都高于3.0,整体上处于良好状态,但佤族中学生对本民族的认同度明显高于对中华民族的认同;(2)佤族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本民族认同方面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但在中华民族认同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3)从民族认同的三个维度来看,英语成绩在本民族归属感、本民族文化两方面均达到了统计上的显著性,而与本民族社会认同、中华民族归属感、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和中华民族社会认同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民族认同对在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社会中,文化和人口占相对弱势的少数民族青少年的自我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自我发展的关键期,对少数民族青少年认同方面给予恰当的引导将会对他们未来的文化适应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美国学者Carol Markstrom-Adams和Margret B.Spencer借助观点采择的理论,指出少数民族青少年认同过程中的三个阻碍因素,并根据E.Erikson,J.Marcia,M.Atkinson和Spencer等人的青少年认同发展理论,提出了少数民族青少年认同的五步干预模型,该模型可以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证研究,构建了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的理论维度,并据此编制了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的测量问卷。对问卷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后表明:文化认同是多侧面的,包含4个维度,该研究所构建的文化认同理论体系比较合理。《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构想效度,可以作为评定哈尼族青少年学生文化认同状况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5.
《中国职工教育》2014,(24):28-29
政党认同是一种心理认同,是对政党的信任程度。国企职工政党认同即国企职工群体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与拥护。通过从政党认知、情感、评价、行为四个维度对国企职工政党认同状况进行研究,并提出国企职工政党认同对策与途径,有利于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现状,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类型、教师教学方式、课程资源、课程评价六个维度编制问卷,对全国六省(市) 3683名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国家认同教育融入中小学课程的情况整体较好,学生国家认同水平整体较高;课程成绩越好的学生对融入情况的认识与体验越好,其国家认同水平也更高;城区学校学生对融入情况的认识与体验优于乡镇学校学生,其国家认同水平也更高。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仍以灌输为主;国家认同教育课程资源开发有待加强;中小学生国家认同的理性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三个维度的水平失衡。为进一步优化国家认同教育在中小学课程中的融入,需提升教师国家认同素养,改进教师教学方式;有效整合校内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校外课程资源;加强学生理性认知,促进国家认同各维度高位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包含对本民族的认同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小学儿童民族认同问卷》对三至六年级610名新疆小学儿童的民族认同状况、发展趋势以及民族间的差异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发现,新疆小学儿童民族认同的总体表现是积极和正面的,对中华民族的认同高于对本民族的认同.儿童对本民族的认同表现为低、中年级段呈下降趋势,高年级段呈上升趋势;儿童对中华民族的认同表现为三至五年级呈上升趋势,五至六年级呈下降趋势;在本民族认同上,不同民族之间差异不显著;在中华民族认同上,汉族小学儿童显著高于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即使是同一少数民族内部,由于采用不同的语言授课,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沿线各国带来了崭新的发展机遇,而东干族作为我国回族的后裔,也作为战略沿线的重要民族,其民族文化认同作用不容忽视。本文从当地经济水平、宗教融合程度、民族教育机制以及大众传媒作用等四个维度对东干族文化认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在女性主导的学前教育生态中,提升男性定向师范生专业认同是构建良好样态的应有之义。运用叙事研究方法,描述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定向师范生小G专业认同的故事,从专业认知、专业行为、专业情感及职业选择四个维度,勾勒出一幅灰色、蓝色、绿色和红色交织的复杂图景,借此探索影响其专业认同的多维因素。研究发现,政府投入、学校支持、社会环境、自身发展分别作为画板、画纸、橡皮和画笔影响小G的专业认同之画。建议有效运用“加、减、乘、除”法,解码学前教育专业男性定向师范生专业认同的提升策略:发挥师资力量多“加法”,激发专业认同;理性安排课程想“减法”,巩固专业认同;积极宣传保障用“乘法”,增强专业认同;缓解情绪压力靠“除法”,提升专业认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少年先锋队是广大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也是广大少先队员自身的组织,能深切反映少年儿童的思想意识及行为特点,并应广大少先队员各方面的变化而不断调整自身的目标及发展方向。目前少先队员的组织认同意识在逐渐加强,但是组织认同的四个维度,即情感认同、认知认同、行为认同以及评价认同上存在巨大差异,笔者对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