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比较的前提 “寓言”这个名称,在我国有新者两个概念,弄清它们的不同,是我们进行中西古代寓言比较的前提。 “寓言”一词出自《庄子),本义是“托之他人之言”,就是作者把自己的话假托是别的某些人的话,用以取信于读者的手法。后来引伸为“有所寄托或比喻之言,”这种寓言中往往使用一些小故事,但又不尽然,没有故事的寓言还是很多的。如《庄子》,《史记》说它“大抵率寓言也。”意思是说《庄子》一书摹本上都是寓言,但其中的小故事毕竟有限。所以在我国古代凡“有所寄托或比喻”性质的作品,都可以看作寓言,并不单指某些小故事。这是它的老概念。  相似文献   

2.
中国修辞学史上,庄子是寓言格和寓言体的理论创立者和重要实践者。通观《庄子》一书,除大量运用引用、比喻、夸张、对比、拟人、反讽等较为成熟的辞格形式之外,庄子主要依托其“得意忘言”的语言哲学思想创造性地发展出主体旁代和故事联缀等两种修辞方式,这对后世寓言辞格的运用和寓言文体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作用和实践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深 《现代语文》2007,(1):34-35
“寓言十九”是《庄子》最重要的创作手法,《庄子》中的“寓言”既不同于今天所说的作为文学体裁的寓言,又不同于先秦文学中惯用的寓言故事,它是包括寓言故事在内的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类比、引用、举例等的总和。不仅如此,《庄子》作者对其功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首次、大量、有意识地使用“寓言”来阐发其深邃的哲理和深沉的感情。其语用策略表现在三个方面:独立的存在形态、哲理与形象相融、细节与意境结合。  相似文献   

4.
《庄子》在我国寓言文学的发展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全面系统地考察《庄子》的寓言,无论是对于《庄子》研究,还是对于我国寓言文学的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启贵同志《浅谈<庄子>的寓言》(以上简称《浅谈》。刊于《新疆师范大学学报》83年二期)一文从文学角度比较全面地阐明了《庄子》寓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  相似文献   

5.
寓言故事一向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样式,它常常是有所寄托,有所比喻。《庄子·寓言》云:“寓言十九,重言十七。”释文:“寓,寄也。以人不信己,故讬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所以《史记·庄子传》说:“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寓言总是通过寄托与比喻来表现深刻的思想。特别是某些不便于直接说出来的,或者是比较深奥的道  相似文献   

6.
《庄子》"寓言"、"重言"和"卮言"正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寓言”是《庄子》一书的表达方式,“重言”和“卮言”都是“寓言”。“重言”概括了“寓言”的使用方式,“卮言”概括了“寓言”的特点。从思维发展的深层原因上看,庄子选择“寓言”的方式来立言达理是由战国时期诗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相结合的特点所决定的。《庄子》的寓言具有强烈的神话色彩,同时理性精神在逐渐增强;“重言”反映了《庄子》的理性精神,“卮言”反映了《庄子》的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7.
《庄子》散文中以庄子自身活动为材料的寓言故事凡二十四则,占《庄子》寓言总数的较大比 例,从这些寓言中可以大体看出庄子其人的生活境况、志趣追求、处世方式和哲人智慧,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史料不足的缺憾。要理解庄子思想形成的原因。这类寓言的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8.
神话是寓言的一个重要来源,《庄子》寓言直接取材于古代神话和吸收神话的浪漫主义手法,在先秦寓言之林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以其理喻与情节的水乳交融,人物形象的精心刻画和强烈的喜怒哀乐之情,确立了文学寓言的相对独立地位,从而推动了寓言艺术的飞速发展。这是《庄子》寓言对中国文学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庄子用寓言来讲故事 ,在寓言中又用比喻的方法来说明道理、阐述自己的观点。寓言与比喻的交错使用 ,大寓言套小寓言 ,寓言中有比喻 ,使得文章充满了无法直接理解而只能体悟的意象性特征。庄子用重言的方式增加对寓言故事真实性的强调 ,在神话时代不言自明的东西在理性时代却需要强调了。这种自觉性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理性思维特征 ,即是神话色彩的逐渐消退 ,理性精神的不断增长的时代风格  相似文献   

10.
《伊索寓言》与《庄子》中的寓言是东西方不同社会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经典寓言,它们产生的时期大体相当,本文从两本书中以动物、植物、人为主角的寓言来论述它们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诗》不仅是儒家的经典,而且也是先秦诸子思想的源头,作为道家代表人物的庄子就曾经引《诗》和论《诗》。庄子的许多思想和重要的观点都可以在《诗》中找到相对应的篇章。一部《庄子》不仅在精神内涵上对《诗》有诸多继承,而且在艺术上,其虚荒诞幻的世界是对《诗》中颂神母题的深化,《诗》中浪漫夸张手法、《诗》之寓言和叠词等表现手法对庄了审言和重言等的形成也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庄子》是先秦文化典籍,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对于中国后世的哲学、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而寓言又是《庄子》著作的精髓,它所形成的寓言成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庄子》既是一部哲学著作,又是一部文学巨著,博大精深,其寓言成语是历经数千年而流传和提炼出来的精华,它体现了我们民族的文化和精神,有着深厚的文化意蕴。本文通过《庄子》寓言成语概况,进而剖析《庄子》寓言成语所蕴涵的文化特质来解析中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围绕同一寓意而组织起来的若干篇寓言,即同心圆寓言。在对同心圆寓言作了界定的同时,对《庄子》同心圆寓言也进行了分析,认为《庄子》同心圆寓言可分为平列式、嵌入式和公转式三种类型。《庄子》同心圆寓言,既可以形象地表达思想,也能鞭辟入里地进行论辩,还有利于保存寓言珍品。  相似文献   

14.
《孟子》散文发展了《论语》和《墨子》中的形象构成,与《庄子》比,它更多地从社会生活中取象,运用比喻、寓言、排比、引用等手法,使论辩包含了丰富的形象,极大地增强了它的文学性。  相似文献   

15.
一部《庄子》,“寓言十九,重言十七,言日出”。(《寓言》)他所说的“寓言”包括一切神话故事;其“重言”是假借某些历史事件和传说的人物(多为假托);其“言”是随机应变而寓有深意的话语。通而观之,三者均为假借人物故事来表达理想的,实际都应看作寓言。 《庄子》寓言丰富而艳丽,主要是受时代和地域的影响。战国时代,社会上流行一种讲寓言的风气。当时人们在各种场合,想要说明问题时,常常借助寓言来表达,尤在外交场合,这样的情况更多。比如我们可从《战国策》中,看到各国大臣和游说之士,都能随口说出一则寓言,以表达各自见解,如“鹬蚌相争”和“狐假虎威”等故事,写得都很生动,意义也很深刻。庄周和屈原一样,同是在楚国文化肥壤中成长起来的文学家。荆楚秀丽的山光水色陶冶了他酷爱自然的天性,为他的文章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古朴的民族习尚也深深地影响了庄周。据《楚文化史》记载,古代荆楚之地巫风盛行;这楚地巫风及其神奇迷离的浪漫主义手法也被庄周吸收而使之成为寓言材料,以表达其玄妙的理想。因此《庄子》在文学史上主要是以寓言故事见长。其浪漫主义特点和寓庄于谐的表现手法,以及它在语言和结构方面的形式美等,皆成为其独特之处。 《庄子》寓言不是对现实的直接描述,而是从否定现实出发  相似文献   

16.
高晶 《教育教学论坛》2013,(30):277-278
《庄子》和《韩非子》二书中的寓言同具幽默情趣,但《庄子》寓言的讽刺性极强,甚至达到辛辣的地步。而《韩非子》的幽默多表现为滑稽,在滑稽中见讽刺。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一书多以寓言联体形式构成散体论说文。论文通过对《庄子&#183;内篇》中寓言的分析思考。以阐释其美学追求。庄子通过寓言这种文体调和了言与意的矛盾关系,同时寓言中产生的众多审美意象使得作品内涵丰富深刻。无论是语言还是意象都体现了庄子对自然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关于《庄子》寓言定分种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故事性与寄托性的统一,是为《庄子》寓言定分的基本标准。按照这一标准确认《庄子》寓言共261则。可分为三类:一是关于社会方面的寓言,共213则;一是关于自然方面的寓言,共34则;一是直接与庄子其人有关的寓言,共14则。形成《庄子》寓言中人物寓言占绝大多数情况的原因,一是接受者心理定势的选择,二是对儒家某些思想的有意反叛  相似文献   

19.
《庄子》寓言中人物寓言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不但由其主观因素所决定,也受到神话传说及历史人物故事传承的影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暗合了人物寓言成功的两个决定因素,形象特征类型化,但又不乏生动、鲜明和丰富的个性;故事情节曲折迭起,荒诞、夸张,出人意外。《庄子》人物寓言的成功除准确地把握了这两个基本要点之外,也与其自如旷达的结构设置,清拔恣肆的辞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庄子》寓言在先秦诸子寓言中独树一帜,在中国古代寓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庄子》寓言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和极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价值体现在自然美、雄壮美、和怪诞美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