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思路、列图表指导背诵摇摇摇叶圣陶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在教《海上日出》一课时,我做过探索。开始,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学生都感到很困难。这时,我首先从方法上给予指导,让学生从理解课文入手,去摸清作者思路,从而获得记忆的主信息。通过讲读,搜寻出向往海上日出———描绘海上日出———赞颂海上日出这条思路。紧接着又要求学生读、思、议、勾划,把作者描写太阳形状、色彩、光亮、动态的词语找出来,填写课文思路图表。通过填表,划出的词语又成为分支信息进入记忆的系统…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在“阅读”部分指出:“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和表达思想的”。其语关键之所在,我认为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认真指导学生理清文章作者的思路。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透彻。”只有正确地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在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探索文章思路的规律,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把握文章中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阅读的思路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时常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学生读了一篇文章,基本上懂得了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记住了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然而对文章的思路,却有些模糊不清。叶圣陶先生曾强调过教学生掌握思路对于阅读的意义:“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那么,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如何指导学生探求文章的思路呢?下面着重就这一方面谈谈我的浅陋的看法和做法,以就教于同行  相似文献   

5.
遵路与探路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我们每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很重要的,循着作者的思路去理解内容,才会透彻、深刻。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自觉地开动脑筋,对课文融会贯通,理解作者的思路,那正是教学目的之所求。教学中,我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一、自学中摸索思路学生的自学,教师要加以引导,给予指点。刚开始训练的时候,我提出了读、查、划、想的自学要求。这阶段,只要求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当学生初步形成了自学习惯  相似文献   

6.
教育界老前辈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重要的,按作者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在阅读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指导学生探索抓文章思路的规律,对于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把握文章中心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现就抓文章思路的方法,作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叶圣陶老先生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叶老的这个教学思想,揭示了在阅读教学中抓住文章思路的重要性。凶为读文章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就便于理解文章的主旨;写文章讲究文章的思路,就便于布局谋篇,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情感教育,充分挖掘语言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使语文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这有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通过“读”的训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和文章的情感流程。一部乐曲总有自己的主旋律,一篇文章总充分地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所以面对这种整体化的情感表现,我们在指导学生初读课文的时候,应有目的地通过“读”,从整体上去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即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或抒发了什么。譬如,我在教学巴金的《海上日出》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惊叹赞美之情,设计了三次自读。1.创览。文中哪句直接表达了作者的观感,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感情。2默读。用笔划出能说明海上日出的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说 :“大凡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 ,理解才透彻。”修订版大纲中明确说明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明确指出了中年级的阅读“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如何把这些精神贯穿到教学中去 ?就此 ,我谈谈自己对《春蚕》一课的教学设计。一、理清文脉——导情安排学生通读课文 ,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相似文献   

10.
一、理清线索 ,初悟情感  叶圣陶先生说 :“大凡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 ,理解才透彻。”修订版大纲中明确指出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 ,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揣摩文章的思路和表达方法。”《荔枝》一文以荔枝为线索写了母子间的几件事 ,字里行间渗透着殷殷亲情。要体会到这种情感 ,首先需要整体感知课文。但这种整体感知并不是教师的讲解或牵引 ,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读能力 ,教师只要敢于放手 ,学生就会在自读自悟中获得整体感受。可在自学要求中明确提…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叶圣陶指出 :“学生只有通过反复阅读 ,才能掌握词句 ,提高读和写的水平。”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应抓好“读”这一首要环节 ,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指导学生的阅读行为。科学地设疑提问 ,创设情境 ,把矛盾引入学生的阅读过程 ,让学生带着问题品读课文 ,从而活跃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积极思考 ,主动学习。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而且可以使学生提高在探索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根据学生思维的认知规律 ,分析文章思路 ,设疑提问 ,讲究提问的层次性叶老说 :“读一篇文章 ,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 ,按作者的思路去理…  相似文献   

12.
1 “思路”这个名称是叶圣陶提出来的。他认为要进行读和写的基本功训练,“得注意思路的开展”。“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作者反映生活、表达事理的思路,也即是确立中心思想、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凝炼语言  相似文献   

13.
(四)读课文 ,从结句析题旨。1 从以上的分析理解中 ,我们看作者写日出无论有云、无云、薄云、厚云 ,都重点写了太阳的哪一方面?(引导学生通过多赏读课文 ,体会作者着力描写的是太阳的光亮 ,太阳驱散乌云 ,把光明送向世界。)2 从这些描写中我们可以理解作者为什么这样爱日出 ,歌颂它是“伟大的奇观”?它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最后 ,教师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全文 ,并熟读成诵。教法二 :借助板画 ,促进理解 ,激发想象(一)初读明大意。1 揭示课题后即布置初读。要求 :(1)通…  相似文献   

14.
《登山》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靠近深渊的小路 ,自觉地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教学重点是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 ,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根据教材的特点 ,我抓住课文中表情达意的词句、段落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指导学生 ,读中感悟 ,鼓励学生展开争议 ,在比较、讨论辩解中对课文产生多元理解。一、读读议议 ,悟其情在教学《登山》时 ,就有学生质疑 :“这篇课文的题目是登山 ,作者为什么要写在山顶上看到的美丽的景色呢 ?”我以此为切入点 ,以读见悟。首先要求学生自由地读课文 ,了解列宁和巴果茨基登山时走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学生从…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新理念要求: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桎梏,课堂应淡化理论性知识的讲解,不必抛开课文去刻意讲解字词,不必通篇分析语法结构、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主张学生多去阅读,在阅读中学会理解应用。对此,有的语文教师心存疑虑:只让学生多读课文行吗?笔者认为:可以!但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多读的同时,首先要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即教学生学会以情入境,用心感悟课文,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一、通读课文以情入境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理解课文,初读时可指导其从全篇着手通晓全文内容,弄清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的来龙去脉,把握作者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我有过与毛老师相似的经历,不同的是,我面对的是五年级的学生。那是在开学初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时,课堂上,我让学生根据自已的理解画一幅日出图。十分钟后,一幅幅画交了上来,我边领学生品读课文边把日出图依顺序贴于黑板,可在贴的过程中,我发现色彩鲜艳的圆圆  相似文献   

17.
围绕“奇观”抓住特点强化训练──《海上日出》教学思路与简评陕西梁关勤《海上日出》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海行杂记》,是作者1927年1月从上海乘船赴法留学,途经红海观赏海上日出奇景后写下的观感。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精湛优美的抒情散文。文章绘形绘色把海上日...  相似文献   

18.
浅谈感悟     
感悟是对语言文字的含义、情感、解题思路、方法的一种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感应。对学生加强感悟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解题思路、方法的领悟和总结,有助于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叶圣陶先生说过:“多读作品,多训练语感.必将能驾驭文字。”新课标也提出了对感悟的训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在课堂结尾处,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让学生进入作者所描述情景中去感受,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情境,这样才能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深刻,才能缩短内容与学毕的时率距离.才能达到体会作者感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认为语文教师无非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是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反复玩味”课文,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人情的读,才能品出味来,即“读中悟其神”。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读入手,培养学生“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20.
《海上日出》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侧重对景物的观察与描写。作者重点观察和描写的是“海上日出的全过程”和“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写“海上日出的全过程”时,突出其“变化快”和“太阳光的强烈”;写“在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时,作者分两层来写,一是云薄时的日出,二是云厚时的日出。作者在描绘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观时,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从这些描写性的词中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陶冶学生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