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尼采与上帝     
尼采疯疯癫癫的。尼采名气极大,可是他的思想在哲学上并不太重要,基本上属于“奇谈怪论”,但却广泛而深远地影响了文学、艺术和一般文化。据说疯癫是天才的表现,这或许是真的,但不能证实,而是一种在民间流传的迷信。尼采属于那个浪漫主义时代。从社会主流来说,19世纪后期是科学、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一切都日新月异,今天社会的很大部分日常生活形式都是那时候发明的,昨天还坐马车,转眼便坐火车。当  相似文献   

2.
尼采的虚无主义与上帝之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从中西哲学界对尼采认识与评价的回顾中肯定了尼采哲学思想的重要地位,继而对尼采的虚无主义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论述。文章着重讨论尼采“上帝死了”这一命题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文章指出:尼采由“上帝死了”而提出“一切皆允许”,不仅动摇了基督教的基础,也否定了柏拉图以来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哲学观,但“上帝死了”与“一切皆虚妄”的思想又取消了人们在精神上的寄托,从而导致了社会尤其是西方社会严重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3.
该文是对尼采信仰哲学现实性意义的分析性文章.文章从尼采的著作《瞧,这个人》、《权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的尝试》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原文本出发,并以之为依据,说明尼采“上帝死了”的信仰哲学,并就其信仰哲学进行分析,指出尼采反宗教观的信仰哲学中所蕴含的奋斗和勇敢精神,在此基础上阐述尼采信仰哲学对于中国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当前中国大学生的影响,以期让终极关怀的哲学问题转化为奋斗和勇敢的现实精神,以便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4.
尼采站在权力意志的立场上认为 ,欧洲文明在走向衰落 ,人类在逐渐退化 ,其根源是基督教文明。他批评以基督教为代表的传统道德在本质上是反自然、反生命和非理性的 ,只有以权力意志为基础的善恶观代替已有的道德观才能使生命进化 ,人类繁荣。尼采在伦理学上的贡献是他试图在宗教禁欲主义和近代功利主义、享乐主义之上寻找第三条道路。虽然这一努力并不成功 ,但他给人类提出了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是对宇宙本原的亲证和对生命本身的礼赞;他们所理想的“人格模式”则全无生物学上的意义,而是一种境界、一个流程;他们的宗教意识是一种人道、艺术的宗教,蕴含着对高度的人性解放和审美意义的追求。本通过对泰戈尔、尼采的生命哲学、人格模式、宗教意识的比较分析,以求化他对化诠释的合理性、科学性,从而寻求两种化间相互重叠的边界,最终亲证人类自身存在的意义与终极价值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哲学中,上帝代表了超感性的存在领域,对感性世界进行规定和限制。然而,随着上帝的死亡,只剩下了一个权力意志永恒轮回的世界。在这个缺乏意义与充斥着荒谬本质的世界上,尼采主张用艺术而非真理抑或道德来拯救人的生存,即为人生进行审美辩护。在尼采看来,真理只是为人的生存服务的权宜之计,道德则在根本上与生命相抵牾。只有艺术可使人生超拔于虚无之上,进而美化人生,创造出新的生命形式。  相似文献   

7.
随着殖民时代的开启,黑人被迫离开非洲大陆,走向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的碰撞,必然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基督教,作为支撑西方文明的支柱之一,毫无疑问在黑人的发展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上帝作为基督教的代表,更是无处不在.这种影响也体现在文学上.本文拟以<他们眼望上苍>和<紫色>为代表作品,分析上帝在黑人中的影响以及其形象的嬗变.  相似文献   

8.
启蒙的现代主义把上帝拉下宝座,提出“上帝死了”,把人构造成至高无上的主体。后现代主义批判这种“人”的主体性,更进一步宣称“人之死”,人们在不停地寻找人的意义,生命的主宰和本质。  相似文献   

9.
尼采的名字 ,中学时期是从语文课本上选的鲁迅著作《拿来主义》中得知的 ,但其在中学生中留的名声并不光彩  相似文献   

10.
父亲的尼采     
“爸,我想买几本书,明天去一趟新华书店……” “什么书?” 父亲从漫不经心的翻阅里抬起头来。“尼采……” 我准备再说些什么,却发现父亲的眼里闪烁了一丝光芒。“尼采的书我有,只是你这个年龄,怕是读不懂”。话虽如此,他却欣喜地马上下了床,有些兴奋地示意我跟他去了阁楼。  相似文献   

11.
非理性主义思潮的兴起,促进了上帝世俗化的进程。尼采认为传统形而上学在感性和理性的二元对立中强调理性,使之成为脱离肉体的精神实体,而基督教的上帝便是把这种精神实体即理性加以神圣化的产物。尼采以“上帝死了”的惊人口号来宣告欧洲传统宗教意识的崩溃及其“虚无主义无神论”的诞生。  相似文献   

12.
尼采的智慧     
赞扬应该对正在跑道上的人喊,而不应该针对已经到达终点的人。  相似文献   

13.
尼采的反叛     
尼采是19、21世纪之交历史转折点上的伟大哲学家和美学家。他在哲学、宗教、艺术等方面都掀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试图对他在哲学;价值观、美学、艺术等方面的反叛及其现代意义作些浅析。 一、“这个世界”与人的哲学 西方哲学史上,从柏拉图开始,传统的世界观一直有二元论倾向,将世界分成表象世界和理念世界,认为前者是变动不居、幻灭无常的,没有实在性,后者才是真实完美的世界。尼采对此进行了批判,认为把完整的世界割裂为二并以虚构的理念世界为真实完美而努力去接近它,虽有相当的积极意义,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种哲学教他们鄙弃的,正是他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生命活动场所,结果,人既不安于自己置身立足的真实环境,又难以直达于飘渺的理念境界,陷入进退维谷的尴尬境地。柏拉图的这种哲学思想又和后来的基督教思想一拍即合,把人的“身”、“心”说成是矛盾冲突的,使人自身成为灵肉的战场,自我争斗不休,让人不敢直面现实、  相似文献   

14.
尼采的名字,中学时期是从语文课本上选的鲁迅著作<拿来主义>中得知的,但其在中学生中留的名声并不光彩.  相似文献   

15.
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是其全部哲学的总序言。在这部著作中,尼采提出了“日神”和“酒神”这两个重要的具有譬喻性、隐喻性的审美概念,指出了音乐在悲剧中的核心地位和希腊悲剧的形而上特征,分析了希腊悲剧灭亡的原因,显示出鲜明的非理性主义审美观倾向。  相似文献   

16.
道德是一切哲学研究的主题之一。在尼采哲学中,道德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尼采的道德哲学是以“一切价值重估”为出发点,并以对“道德的重估”为重点的。本文主要从尼采对基督教思想的批判切入来阐发尼采的道德思想,并对他的道德哲学进行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尼采的教师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兴举 《教师教育研究》2004,16(6):34-36,44
尼采心目中的"好教师"是作为人生哲学家的教师。作为人生哲学家的教师具有诚实的美德、快活的情绪和坚韧的性格,而且善于把学生培养成人。人生哲学家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一定条件尤其是适合于他的个性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尼采不仅是现代西方哲学开创者,而且也是现代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开创者。他的个人主义的自然基础是生命本能,强力意志;人的本质是人的自我超越性;个人主义的核心是人的个性即成为你自己;他的理想人格是超人。  相似文献   

19.
上帝     
现在同我谈谈上帝,我会理解你的意思。上帝是你久久地瞅着我眼睛时的恬静,是没有言语干扰的心领神会。上帝是这种热烈而纯洁的委身,是这种难以言宣的信任。他跟我们一样,爱黎明,中午和夜晚,在他自己,正如在我们两人看来,他刚开始懂得爱……除了爱之外,他不需要别的歌曲,他从叹息唱到抽噎。接着又回到叹息……他是盛开的玫瑰的完美,一片花瓣也没有掉落。他是一种圣洁的信念,认为死亡只是难以置信的谎言。(吉林省白城市第二中学梦瑶推荐)上帝![智利]@米斯特拉尔  相似文献   

20.
尼采的政治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尼采关于艺术、宗教、道德的著作中概括出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指出尼采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反德意志民族主义、反犹太主义、反民主主义、反社会主义、反女权主义,并且指出,尼采的政治哲学观点都是以超人哲学和反基督教学说为根据的。论文纠正了对尼采政治观点的某些错误理解和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