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新闻周刊》2006,(35):79-79
诞生于1996年的上海双年展,如今已是第六届了。这次上海双年展的主题锁定的是“超设计”,分“设计与想象”“日常生活实践”和“未来构建历史”三个主题。在展出方式上,除了主展场上海美术馆,人民公园、中信泰富、外滩18号、新天地湖心舞台、上海城市雕塑艺术中心等也成为了分展场。  相似文献   

2.
对从来没有举办过国际建筑双年展的中国,9月16日~10月6日在北京举行的双年展,本应是国内建筑师、建筑系学生们最受欢迎和盼望的活动,然而事实和愿望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3.
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作品都汇集在这个舞台上。中国当代艺术自1978年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当与世界各国其他艺术作品同台展出时,呈现出了独特的多元的姿态。本文分别从民族的认同与世界的融合、深度的批判与细腻的关怀、再现的力量与表现的思索、科技的发展与艺术的呈现五个方面来分析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中的部分作品,力图在对比的过程中,使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在仰视艺术的同时俯身创作,使中国当代艺术重新发电。  相似文献   

4.
进入到21世纪的今天,上海人提出上海话需要“保卫”曾令无数上海人自豪让诸多“乡下人”不爽的方言,其兴衰背后,见证的是中国社会的微妙变化。  相似文献   

5.
《中国图书评论》2010,(11):127-127
在近代各种变迁冲击之下,在上海这个城市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中。其“公共空间”也相应地出现了很大变化。本书以“衙门”(以上海道台为中心的道署)、“会馆/公所”、“局”、“堂”等作为考察的对象,分析新旧、中西、传统与现代、本地及外来各种力量对这些“空间”带来的变化,由此对晚清时期中国近代城市的转型提出一个较为新鲜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吴静 《今传媒》2014,(1):152-154
2012年第九届上海双年展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当代艺术作品都汇集在这个舞台上。中国当代艺术自1978年至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当与世界各国其他艺术作品同台展出时,呈现出了独特的多元的姿态。本文分别从民族的认同与世界的融合、深度的批判与细腻的关怀、再现的力量与表现的思索、科技的发展与艺术的呈现五个方面来分析第九届上海双年展中的部分作品,力图在对比的过程中,使更多的中国艺术家在仰视艺术的同时俯身创作,使中国当代艺术重新发电。  相似文献   

7.
姚玲 《上海档案》2007,(11):9-11
老字号,是民族工商业百年沉淀的独特标识。培罗蒙、杏花楼、老凤祥、宝大祥……这些有着民族商业文化积淀的老字号,带有深厚的历史印记与民族特色,它记载着历史的变迁,凝聚着时代的情感,是城市重要的历史文脉。上海是老字号最集中的城市之一,拥有国家认证的286家"中华老字号"品牌企业,其中有51家已入选国家商务部组织评选的第一批"中华  相似文献   

8.
在画坛耆宿陈石濑家里,笔者看到"甲午同庚千龄会"签名复印件.这是历史的见证,印证了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侵华的事实和爱国分子的民族气节.签名者都是沪上名人,其中有著名国画家郑午昌、"京剧伶王"梅兰芳等.  相似文献   

9.
宋清华 《军事记者》2006,(10):58-58
吃在广州广州的“吃”,有风俗,有情趣,有文化,有品位,是美食世界的精华所聚。玩在杭州不同阶层、不同处境、不同文化的人都能体会到突出美感的地方。买在上海从最贵族化的,到最大众化的;从最国际化的,到最地方化的,上海是一个真正的百货世界。住在苏州四季分明,山温水软,一个最典型的既传统又现代的家居环境。拼在北京“到了北京才知道官小”。一个机会最多、空间最大的城市当然也是一个最值得拼搏的城市。爱在海口碧海白沙,蕉雨椰风,迥异于内陆的独特的浪漫氛围,踏入海口,便占尽了天时地利。乐在昆明四季如春,花繁叶茂;人如潮,花如海,一派…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兴办当代艺术双年展的热潮方兴未艾,艺术北京、上海双年展等不胜枚举。尽管各地试图通过这类当代艺术展览来声势浩大地建构城市文化品牌,以便达到"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目的。但显然,真正把当代艺术展做好做得持久的是少之又少。而且事实上,很多举办国际知名当代艺术双年展的城市是名不见经传的非一线城市,比如卡塞尔、横滨、光州等。尽管它们举办大型活动的经验很少,但实际上,这也便于当代艺术展与这个城市所有文化资源地方资源相融。另一方面,从当代艺术展对城市的作用以及城市自己的需求角度出发,相较于一线城市,在二三线城市举办当代艺术展会更加的有意义。本文将结合实际为新时代下当代艺术展更好地在国内的非一线城市落地,提升城市文化品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学 《兰台世界》2005,(10):66-66
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迅速侵占了我国东北,随即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我国东南沿海最富庶的国际大都市——上海。在上海,它故伎重演,挑起新的战争,史称“一二八”事变。期间,日本对上海的烧杀抢掠使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受到严重震撼,人民遭受了,沉重的战争创伤。  相似文献   

12.
“公民的独立参选。彰显了城市的尊宪形象,为其带来美誉”  相似文献   

13.
14.
第一位海归者的金点子 要说这批留学幼童与上海的故事,还须从容闳说起,因为他既是第一位海归者,又是这批幼童出洋的催生婆,更曾为近代上海的发展贡献了许多金点子.  相似文献   

15.
尤乙 《档案与史学》2008,(10):20-26
如果说,最初的上海租界还只是一处专供洋人居住的暂栖之地,那么,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来,一个关于“永居”的话题,开始越来越频繁地吞吐于上海租界最高决策层的唇齿之间,许许多多关于日常的“家居”建设,被一轮接一轮地搬上工部局的会议桌。  相似文献   

16.
1929年西湖博览会中的"美术建筑"改变了我国近现代学者与民众对于建筑原有的工程性的单一认识,其各种装饰性设计为博览会中的各项展览增添了较强的审美艺术效应,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7.
过度抽取地下水,曾经是造成上海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然而在采取有效的“控沉”措施后,如今影响上海地面沉降的另一个原因,是不断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大量建筑和地铁施工造成的“不均匀沉降”仍然困扰着上海  相似文献   

18.
不少文化人都赞同:有什么样的报纸副刊,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而书评恰是报纸副刊凸显文化品质的重要部分。2008年7月6日,《东方早报》在创刊5周年之际推出了《上海书评》,这并不算是这个每周日随报发行16个专版的副刊出现的最好时机。在当前的出版业,相对于各类畅销书的风生水起,较为严谨的书评则不那么受到重视,甚至于沦为图书营销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李暄 《新闻大学》2022,(7):27-39+117
本文聚焦于民国时期上海广播与城市空间建构,研究在城市日常生活的经验之中,广播作为一种“新媒介”如何开辟人与城市相遇的新场景,由此改变了城市人感官体验乃至对于自身与世界的认知。研究发现,广播通过提供“听觉经验的洪流”,在城市的实体空间中叠加了新的符码;从物质、感觉与关系三个层面重组了城市空间,为城市大众建构起了一时一地的感知体验,形塑了听众的收听习惯与听觉文化实践,进而引发了城市听觉环境的革命。  相似文献   

20.
创办于1993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是我国惟一的A类国际电影节,今年已是第九届。从规模来看,这次电影节达到了其历史的新高,除了有法国大导演吕克·贝松亲自领衔评委会,李安、成龙、徐克、陈凯歌,顾长卫等著名导演到场,各国影星云集,参赛影片的数量也达到746部,比2005年增长了42.3%。似乎冷清很久的的上海电影节开始出现了繁荣的曙光。然而,一派风光仍遮不住其境况的尴尬和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