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佛教和基督教的善恶观有着很大的差异。佛教侧重于强调人类良善的一面,认为人是善恶兼具的,但是侧重于人性本善。也就是说,从根本上来讲,人人都有成佛的可能性,但是要经过一番努力才能达到。佛教的善恶观和佛性理论是佛教修行理论的一个基础,一个逻辑的起点。基督教则侧重于强调人类罪恶的一面。强调罪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让人悔改的前提;否定人的善良不是根本,而是为肯定上帝的全知全能全善并让人们敬畏上帝而做出的铺垫。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宗教的善恶观最终是为修行观服务的。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作为外来宗教文化 ,之所以能在东方文化典型代表的中国和韩国传播并产生影响 ,取决于两国本身的文化背景条件 ,以及该国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实际需要与可能 ;由此 ,也说明了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冲突 ,及其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一种宗教文化传入异地之后,都将经过一定的变革与适应才能在异地生根、发展。佛教、基督教产生之后,都经历了走出本土在异域传播发展的道路。它们为了能在异地得到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传入之地的文化进行了吸收与融合,形成了有别于创始之初的原始佛教与原始基督教的具有当地特色的宗教,但同时二者也保持了这两种宗教的本质。佛教、基督教在异域传播展示了一个有生命力的宗教必要经受的变革与适应。  相似文献   

4.
近代基督教在华传播与中国秘密会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往学者论及中国近代秘密会社与基督教之关系时,经常强调两者矛盾、冲突的一面,这固然是正确的。伹对两者间互相渗透互相利用的一面却没有引起必要的注意。其实任何一种外国宗教要想在近代中国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5.
文献传播是佛教在中国汉地实施传播的一种方式.佛教在中国汉地的文献传播方式是按照佛经汉译→汉文经录编撰→汉文大藏经刻印这一历史进程进行传播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三者之间彼此关联,对佛教在中国汉地的成功传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是学术界和教育界的新课题。基督教是一种文化.它的人性论基础是“原罪说”与“救赎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人性论上坚持人性原始有善恶,因而必须进行教化。两种文化在道德形成基础问题上尽管形式不同,但在如何完善人性的道德实质内容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构成了和谐对话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出发研究宗教,拨开宗教与宗教学研究领域中的迷雾,科学地揭示了宗教实质。恩格斯指出:宗教“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宗教是一定的社会发展一般过程的反映,宗教“没有历史,没有发展”,它没有自己“独立”的  相似文献   

8.
9.
叶华 《鸡西大学学报》2008,8(6):137-138
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由于有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方式,也就形成了不同特质的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比较中,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将两种文化加以比较而得出不同的结论。试从中土佛教和基督教的比较角度来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唐代佛教寺院是唐代小说传播的重要场所。在唐代的佛教寺院中。不但有僧徒讲述、文人剧谈、说话转变多元化的口头传播渠道,更有僧人传抄、编撰佛教类书、书于经文之上等书面传播路径。这些做法客观上扩大了唐代小说的传播范围,促进了唐代小说的传播。  相似文献   

11.
基督教在俄国的引进与传播张百春编者按中国人研究俄国的历史已为期不短,而且苏俄在本世纪很长一段时间亦曾成为中国人关注的热点和学习的榜样。后来,双方的关系几起几落,直接影响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不过,从学理角度来看,我们对俄国文化的各个层面还缺乏全面...  相似文献   

12.
基督教在青海传播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基督教在青海传播的历史,我们实际上所知不多,有关的中文资料虽然有一些,但十分零散,西文资料相对多一些,但在国内搜求很困难。上海徐家汇是中国天主教的文化中心,其中有不少基督教史料,我断断续续地整理了几年,开始对青海基督教的历史有了一个初步的系统轮廓,现勾勒如下,敬请专家学者补充修正。 关于基督教最早传入青海的上限,我们还没有什么确切的资料。众所周知,早在唐代,  相似文献   

13.
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影响日益扩大,这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基督教借不平等条约中的规定强行进入中国;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获得中国民众的认同;三是中国国内的政治运动也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督教文学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其传播主要有三种途径:教会内部传播、报刊出版传播和网络空间传播。虽然这三种传播途径往往是共时存在,但仍然存在着一条线性的发展历程。考察这个发展历程,一方面可以解读基督教文化在新时期以来中国的传播,另一方面也可以从中窥探到当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于基督教文化精神的观念变化。而中国基督教文学则在文化传播过程中坚定了自身存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5.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文化上的交流也源远流长。其佛教的传播、发展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同时也不可否认有着其自身的特点。主要通过对一些相关日文文献资料的整理,梳理出佛教在日本古代早期(平安时代之前)的传入、发展、兴盛和衰亡的历史过程,并最终总结出其传播中体现出的政治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道家与西方古代基督教生态存在论审美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时代要求,克服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建立当代生态存在论审美观,需要借助中国古代道家和西方古代基督教化,通过比较对其深入阐释。它们两都是古典形态的存在论生态审美观,都是一种超越之美与内在之美,又都贯穿着终极关怀精神和悲剧色彩。这些都有值得借鉴之处,但仍需结合新的时代给予必要的改造。  相似文献   

17.
清政府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所采取的政策前后是有差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是实行逐步趋于严厉的禁教政策,禁止基督教会的传教;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逐步实行支持、保护政策,允许基督教会在中国传教。而在贵州,贵州地方政府的政策基本上是与清政府的政策一致的,即前期禁止基督教的传播,而后期保护基督教的发展。政策的变化,对基督教在贵州民族地区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广州是基督教新教人华第一站,在新教对华传教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1807年9月到1949年10月,新教在广州的传播经历了探索期、差会格局基本定型期、快速发展期、困难及短暂复员期等四个时期。新教在广州的传播特点表现为:以美国为背景的教会实力最强,医药文化传教手段并没有起到快速增加信徒的效果,利用福音船传教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华南地区特有的传教手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基督教在內蒙古各地的传播,年代也较久远。十九世纪末内蒙地区基督教的传播进行了调整。1983年12月内蒙教区重新划分,当时分东蒙古教区、中蒙古教区、西南蒙古教区。西南蒙古教区又称鄂尔多斯教区。1922年罗马教廷又把西南蒙古教区分为东西两个教区:绥远教区和宁夏教区。绥远教区是以东部包头、固阳、萨拉齐、托县、和林、清水河、归绥、武川、四子王旗等地为一教区;宁夏教区是以西部包括伊盟(达拉特旗除外)、巴盟、宁夏等地为一教区。1883年划分西南蒙古教区时,当时主教堂设在三盛公;1900年春将主教堂迁至萨拉齐二十顷地村;1942年秋二十四顷地主教葛崇德,按天主教上海主教会议决定,把主教堂迁至原归化城即今之呼和浩特市新城。  相似文献   

20.
外国宗教对我国侨乡文化的影响是一个客现存在的事实,以前研究甚少,即使有也侧重其侵略性一面。本文从史实出发,辩证地看待它对地方文化影响的另一面,并对这种影响作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