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凡事要"胸有成竹"必"有备而来"。对于教师而言,你要想上好课,就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课自然而然成了上课的前提。在实践中,个人备课受到有限视角的局限,因此集体备课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2.
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也是一个合作的社会,如果不合作,单凭一己之力很多事情是做不好的.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那么我们就应该为之而奋斗,奉献一生.如果我们想要体验教之乐,就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品尝学之苦.如果大家通力合作,互相学习,定能相得益彰.我认为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而要充分地准备好一节课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而我们平时的超负荷运转,加之各种事务牵扯了部分精力,真正的备课时间相对而言就缩短了,再加上个人的能力、精力、所拥有的资料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这种节约时间、发挥集体的智慧、减少个体时间的重复劳动、实现知识共享的集体备课的形式是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3.
苏瑜 《辽宁教育》2013,(7):65-66
随着网络的快速普及,集体备课逐渐失去了它的本质,教师备课能力也在减退:“下载一份教案,复印给大家”“你的发给我,我的发给你”“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那么,我们要不要集体备课?我们需要怎样的集体备课?如何让集体备课回归本质?带着这三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4.
凡事要"胸有成竹"必"有备而来"。对于教师而言,你要想上好课,必须要备好课。于是,备课自然而然成了上课的前提。在实践中,个人备课受到有限视角的局限,因此集体备课应运而生。集体备课就是一个教研组或者一个备课组的成员集中在一起,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来确定具体的教学目  相似文献   

5.
一、对于备课工作的认识 英语教师必须熟悉教材,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此中,做好备课。工作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大部分:备课和教课。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保证。 1、备课是一项创造性的艰苦劳动,教师在备课中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数倍于教课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当然由于各人的业务能力和教学经验不同。并不是大家所花的精力与时间都相等的,而是因人而异。笔者的体会,备课与上课的时间比例约为3:1,还不包  相似文献   

6.
一、集体备课的运作方法教师集体备课是在教研组的指导下,年级学科组组织教师开展的集体研读课标、教材、教参,分析课堂学习情况,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我们采用以下方法:1.组织工作:集体备课实行校长负责制,负责对此项工作的实施全面领导和管理;教研组长进行业务指导,定期轮流参加各年级同学科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长具体实施。2.活动方式:采取集中研讨和分散实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集中研讨,即备课组长在集体备课时间里召集本组教师分配备课内容,提出备课要求和应注意的问题,讨论审定…  相似文献   

7.
颜京文 《生活教育》2014,(8):98+7-98,7
正一、备课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教师课前的准备,是教师对教学的策划工作。备课有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之分。前者是教同一科目的教师在一起共同研究教材的重点、难点,或介绍本学科的新的信息和知识。后者是个人的钻研。集体备课必须建立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我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抓课前备课的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8.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其价值主要体现在事业上。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希望自己事业有成,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是学校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为此,学校领导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建立健全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上,让广大教师岗位成才。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让教师在教学常规中成才。学校制定了《教学工作常规要求》和《课堂教学评估方案》,在备、教、辅、改、考等教学各个环节上对教师的要求及监督检查等都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比如备课,我们强调教师课前必须写出规范性的教案,没有规范性的教案不能上讲台;强调备课要适当超前,不得临时抱佛脚.尤其是新任教师,必须在新学期开学前完成1/3的备课量;规定同级、同科教师要定时、定量集体备课,避免各自为政。在课堂教学中,规定必须依纲靠本,不得随心所欲、背离大纲和教材的要求;强调教师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用一分力量备课,两分力量上课,你就用三分力量批改作业。反之,如果你用三分力量备课,两分力量上课,你就可以只用一分力量批改作业。”这是著名教授苏步青的话。这里所说的“备课”不是我们传统认识里狭义的写教案,而是指教师的课前准备。笔者认为,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条件。教师课前准备工作质量的高...  相似文献   

10.
教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过程,班级建设中的各种事件都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往中,运种语言交往过程表现为一种论证的过程,而论证需要理由,如果这种通过理由进行论证的活动是发生在一个教师与一个学生或一个学生与一个学生之间,则为个体事件;如果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集体以及学生集体之中的话,就成为集体事件。教师总是在处理着这种个体事件和集体事件的关系中进行班级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11.
一、确定课堂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所谓的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学活动能够相当高地达成目标的课堂.因此,教师自身对课堂目标的把握,就成为有效、高效教学的关键.课堂上教师要高效完成教学目标,就必须有课前的精心备课,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越清晰,完成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教材、教参和课程标准,搞好集体备课,集中集体智慧,科学地把握教材.这样,在设计问题、组织学生活动时就不会盲目行事,小组活动也就有了针对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集体备课的优势及个人说课的特色分别在其优势、存在的问题、相互关系上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且对如何将集体备课与个人说课有机地结合提出了自己的5点建议.一堂优质、高效的课只要把握备课质量关,充分发挥和展示每个教师的特点,通过集体公平公正地评议以及课堂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反复修正,最终的教案将是有效的教案.  相似文献   

13.
"如果你用一分力量备课,两分力量上课,你就用三分力量批改作业。反之,如果你用三分力量备课,两分力量上课,你就可以只用一分力量批改作业。"这是著名教授苏步青的话。这里所说的"备课"不是我们传统认识里狭义的写教案,而是指教师的课前  相似文献   

14.
备课是上课前的准备工作, 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处在一线的教师每天要跟课堂打交道, 必然每天要面对备课,在备课上花费不少精力。但好多备课仅仅停留在"用"的层面,甚至备课与上课脱节——备课是一回事,上课又是另外一回事,备课成了一份重要但无效的作业,既牵制了教师的精力,又影响了教师以创造性、艺术性为特征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严卫林 《中国教师》2006,(10):28-29
曾有这样一则报道,一所学校对外公开5堂课,5位教师上的都是同一课题,听课老师听到的5节课都是一个模子:一样的导入,一样的话;一样的讨论,一样的题;一样的过程,一样的调。听课教师不觉有点纳闷:为什么5节课如出一辙呢?后来才知道,这5位老师事前经过了集体备课,他们将集体备课后的“成果”原封不动地搬进自己的教室,照本宣科。这不得不让人疑窦顿生,难道集体备课就非得“如出一辙”?难道“集体智慧”下就不能有再创造?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取长补短,便于教师“共同富裕”;集体备课后形成的“共同结晶”对于新上岗的教师更是…  相似文献   

16.
教育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对话过程,班级建设中的各种事件都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往中,这种语言交往过程表现为一种论证的过程,而论证需要理由,如果这种通过理由进行论证的活动是发生在一个教师与一个学生或一个学生与一个学生之间,则为个体事件:如果发生在教师与学生集体以及学生集体之中的话,就成为集体事件.教师总是在处理着这种个体事件和集体事件的关系中进行班级集体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地理教育》2009,(4):10-10
江苏省苏州市第十中学廖书庆教师回答:一、备课形式的改变——变泛备每节课为精备某节课 教师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被看作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素,不再仅仅作为知识的传播者,也是知识的改造者。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知识结构、教学手段。教师在备课中为提升自己知识储备和教学能力要付出极大的精力,由此产生的精神负担和紧张焦虑可想而知,这就需要在地理备课组的备课活动中集体研究和分担。  相似文献   

18.
历史研究课,是中学历史教学研究工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为了普遍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水平和质量,近两年来,我们先后组织了全区性的历史研究课27人次,参加听课的教师总数约为500人次.一般说来,组织历史研究课,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确定研究课的任务;定人与选课;主讲教师备课;试讲和正式讲;召开评议会;推广和巩固研究课的成果等等.在这些步骤中,有的和一般教学组织工作没有多大的区别,如主讲教师备课、教研组集体备课等,这些只要按照本规定的教学过程去处理即可.有些则是一般课堂教学所没有的,是举行研究课独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信息技术新教材的实施,一线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考虑如何用新教材来上好每一堂课。备好课是能否上好课的前提和先决条件。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备课环节出现的种种弊端,如为应付检查马虎备课、集体备课敷衍了事,甚至不备课就走进课堂……类似的现象俯拾皆是,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为了适应新课改和新教材的要求,我们必须对备课这一重要教学环节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改变陈旧的备课观念、方式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缘起:我们需要怎样的"集体备课"?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在业务管理上普遍存在只重形式,只抓表面,不注重过程、不注重实效的情况.推行"集体备课"开始一段时间,老师们都能做到相互交流、探讨,可后来为了"省事",往往是"你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我,我按资料抄写的教案复印一份给你".你备你的课,我上我的课",失去了集体备课的本真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