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赖格  孟渤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1593-1606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实力的提升有目共睹,但仍然没有摆脱“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局面,该现象的讨论引起学术界和政策界的广泛关注。文章认为技术进步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后发国家在经济发展初期,通过技术模仿实现经济增长从而促进收入提升相对容易,但在技术模仿之后要想实现技术赶超和原创性技术进步并非易事。基于这一事实,文章认为中国现阶段正处于“前有埋伏”(来自先发国家的技术封锁)、“后有追兵”(来自其他后发国家的低价竞争压力)的中等技术水平;只有大力推进原创性技术进步,才能避免掉入“中等技术陷阱”。  相似文献   

2.
袁冉东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1645-1654
突破“中等技术陷阱”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一些企业或机构能够把基础研究转换成应用技术。应用技术的进步,以及应用技术系统所产生的发明创造和新的产品与服务,对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人民生活品质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纯基础研究的情况不同,中国的应用技术在历史上曾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直到18世纪欧洲发生工业革命才开始落后于西方。新中国成立以来,应用技术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40余年里,中国的应用技术系统得到全方位的快速发展。但相对世界顶尖水平而言,中国应用技术系统还有很多有待提高的方面。文章认为,要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应用技术水平,首先应该全面深刻地认识该系统的现状,然后找出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补上的短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方案与思路。改进应用技术系统本身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受制于多种因素。文章从科技人口和隐性技术知识2个层面来检讨中国存在的短板并讨论如何改进。  相似文献   

3.
中国技术发展的现状与动力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中国的技术状况很难用一句话加以概括,需要从多方面来加以刻画,从总体上看,我们在某些领域中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但多是非生产性技术,在最具有经济和生产力意义从而能从根本上标志一国技术水平的生产技术上还处于整体落后的阶段,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高技术产业都与发达国家有相当的差距。在经济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的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处于严重的落后状态。我们在传统产业上的一些产品虽然从产量上达到了世界领先甚  相似文献   

4.
赖红波  施浩 《科研管理》2021,42(11):16-24
现有的创新效率研究,多是站在“技术给定”的逻辑基点上完成,忽略各产业技术发展特征,导致医药制造业相关研究没有“药味”。首先,借鉴技术体制理论,将医药制造业的“创造性积累”创新模式,从一般的“创造性破坏”模式中区分出来。然后,将技术积累水平,纳入创新效率评价模型中,对中国2009—2016年区域医药制造业创新效率进行再评价。结果表明:(1)含技术积累因素模型的评价结果,显著优于传统模型,测度结果更贴近产业实际;(2)规模效率低是制约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而产业集聚度和技术引进投入对创新效率的提升有促进作用;(3)从创新效率角度看,我国区域医药制造业呈金字塔型分布,且缺乏效率次优组,存在大量基础层的重复建设。最后,提出继续淘汰医药制造业的落后产能,促进优质企业技术有效积累,弥补全国制药业产业结构短板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市场缺陷是影响企业技术进步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企业技术进步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政府及有关部门对企业技术进步问题一直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从整体情况看,除个别领域的部分企业在技术水平方面能够大致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外,绝大多数行业及绝大多数企业的技术水平都还落后于国际水平,很多甚至还有相当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增长日益快速和区域差距不断扩大的中国,社会和谐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选择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出的人文发展指数作为评价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要依据,从全国、分省、分县3个空间尺度出发,深入探讨了中国人文社会发展态势及其空间格局。研究结果表明:①国家层面,中国人文发展指数2005年达到0.755,处于中等人文发展水平;②分省尺度,中国人文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地区差异明显,人均GDP的区域差异是导致中国分省差距的重要因素;③分县尺度,中国处于中等人文发展水平的土地和人口都在4/5以上,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纺锤分布,高低两极差异悬殊。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层次全方位探究数字平台专利技术分布及其演进特征,本文以2004—2021年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数字平台专利检索数据为基础,从专利授权量、专利价值及专利权人分布的视角切入,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法及Gephi软件的可视化分析,对全球数字平台专利技术的主题演进、国别独立技术演进、联合技术演进等进行全景式分析。结果表明:(1)华为展现了最强的研发活力,但中国数字平台在专利授权量、专利价值水平及聚焦领域上均与美国存在差距,创建数字集群还需吸纳更多研发力量;(2)全球数字平台经历了“基础技术研发—零部件生产—传统行业转型—智能化建设”的阶段式主题演化进程,中美欧技术演进较为专一、日韩相对较为分散,中美聚焦领域存在转变期,而美国早于中国“修正”了这一偏差,继续深入探究通信领域技术,中国应保持在通信领域的研发势头以增强数字平台的基础技术根基;(3)中国数字平台专利技术的联合布局网络特征初现,但尚未形成大规模联合趋势,应增强技术的兼容性与联合性,驱动核心主体与边缘主体创新成果的交互融合,在新一轮的数字平台创新中打造具有独特竞争优势的战略版图。  相似文献   

8.
研究企业“走出去”寻求更高技术对生产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外直接投资(OFDI)技术寻求动机视角采用中国OFDI企业数据对此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OFDI技术寻求动机越强跨国企业生产率越高,即向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国家投资越能够提高企业生产率。(2)OFDI技术寻求动机对企业生产率的影响不仅具有企业异质性而且在东道国与地区异质性上也存在差异。由此,本文认为向技术创新水平越高的国家投资寻求更高技术可成为提升企业生产率的重要途径;同时,企业实施“走出去”寻求技术应考虑异质性影响,做到分类实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建筑业产业规模、产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我国建筑技术水平在不断日益提高,尤其是一些单项技术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但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国建筑技术的水平还比较低,建筑业作为传统的劳务密集型产业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在建筑工程领域如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全面推进施工企业技术进步,促进建筑技术整体水平提高的唯一的途径就是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将科学的管理和大量技术上先进、质量可靠的科技成果广泛地应用到工程中去,应用到建筑业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0.
 运用我国1991-2008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门槛模型实证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技术溢出与区域技术差距的“双门槛效应”。研究表明:FDI技术溢出在我国存在显著的技术差距“双门槛效应”,一定的技术水平是充分发挥FDI溢出作用的前提,技术落后地区对溢出效应的吸收还不够充分;同时FDI溢出的边际效用随技术水平的提高递减,技术发达地区自主创新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11.
企业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主体,将基础科研转化为应用技术,从而实现国家产业的技术升级。当前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核心技术仍由发达国家企业掌握,中国企业在实现前沿技术创新创造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为避免陷入中等技术陷阱,中国应学习西方企业的成功经验,即通过技术、制度、人才的开放,以及全球层面的专业化劳动分工,实现技术进步。文章通过中西方企业制度对比及产业分析,为中国企业如何助力国家跨越“中等技术陷阱”提出建议:中国应向西方学习构建开放的企业系统。在企业保持开放的同时,配合政府的立法和公共政策干预,推动国家统筹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实现供应链、产业链层面的3个开放,即企业间的开放、国内区域间的开放和面向全球的开放。  相似文献   

12.
基于技术差距的中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科学学研究》2011,29(7):1021-1028
 基于全要素方法,充分考虑到中国各地区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非参数前沿,在共同前沿方法框架下分析比较2001-2007年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异,在此基础上采用“共同技术率(MTR)”指标衡量中国区域之间能源利用的技术差距。实证结果表明:考察期内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且区域差异显著,还存在巨大的节能增产空间;从区域技术差距视角来看,三大地区差距明显,其中东部地区接近全国最优水平,实现了全国潜在最优能源技术的98%以上,而中西部地区距离全国最优能源技术还分别存在23.3%和30.3%的改进空间。当前,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以防止三大地区能源技术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相似文献   

13.
现场总线是八十年代末在国际上发展起来的用于过程自动化等领域的现场智能设备互连通信网络。在众多的现场总线技术中,由现场总线基金会组织(Fieldbus Foundation,即FF)开发的基金会现场总线(以下简称“FF现场总线”)在过程自动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FF现场总线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尤其是在我国海洋石油工程领域的应用,还相对较少,200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才首次提出将嗣L场总线技术应用于旅大油田开发项目。因此本文从理论联系实际应用的角度进行介绍,以便海洋石油工程相关人员了解这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随着地震勘探工作的深入,在山地山前带、黄土塬、沙漠等近地表复杂区(图1),静校正成为制约地震勘探工作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公司在国家“十五”重点科研项目“矢量地震、山地地震勘探技术研究”(2001BA605A12)、国家“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专项课题“复杂构造地球物理配套技术”(2008ZX05019—005)、中国石油集团公司科研项目“复杂地区静校正技术”(2001—2003,1—2)、“西部复杂地质目标地震勘探技术”(2004—2005,0481020600)、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科研项目“单尺度与多尺度网格层析静校正方法研究”(2009—05—100)等课题的支持下,开展了多轮次的复杂地表建模及静校正技术攻关,形成了空变时深关系曲线、模型约束初至折射。  相似文献   

15.
上个世纪70年代末,我国计算机应用尚处于萌芽阶段,二维CAD图纸设计是我国最早应用的CAD技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CAD技术应用经历了“六五”探索,“七五”技术攻关,“八五”普及推广,“九五”深化应用四个阶段。CAD技术在我国机械行业应用较早,并得到迅速发展,取得一批重要应用成果。但是,从我国企业CAD技术应用的总体水平来看,应用还停留在二维绘图水平上。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FDI技术溢出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FDI)的技术溢出效应与基于技术水平的吸收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东道国技术水平的提高对FDI的技术溢出有明显促进作用,表明吸收能力的重要性。但当东道国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FDI的溢出效应则开始减弱,即吸收能力与溢出效应间存在非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协同研发的背景下,多技术知识主体参与、多技术知识资源融合成为共性技术研发和溢出的主流范式,揭示跨领域搜索、产业联盟和共性技术溢出之间的关系,是现实驱动的结果。本文针对当前研究对“共性技术溢出如何产生”这一问题关注不足的现状,从企业“搜索行为”出发,基于专利分析法和内容分析法,构建了373家企业专利数据样本和190家企业产业联盟数据样本,通过实证研究发现:跨领域搜索对共性技术溢出的影响存在双刃剑效应,而产业联盟特性在二者关系中起到放大作用。主要研究结论是:(1)跨领域搜索与共性技术溢出深度存在倒U型关系;(2)跨领域搜索与共性技术溢出广度存在倒U型关系;(3)产业联盟的数量在“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深度”“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广度”的关系中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4)产业联盟的异质性在“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深度”“跨领域搜索-共性技术溢出广度”的关系中均存在正向调节作用。本文在一定程度上向前延伸了共性技术溢出的前因研究,并为企业和政府提供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日前,在杭州召开的“用电系统优化运行,谐波(有源)治理新技术研讨会”上,上海追日电气有限公司推出的ZAPF并联有源电力滤波装置受到首肯。来自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等专家一致认为,其各项技术性能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是我国在有源电力滤波技术领域自主研发的、最新的工业化应用产品。  相似文献   

19.
姜涵  方伟创 《中国科学院院刊》2023,38(11):1635-1644
突破“中等技术陷阱”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一些企业或机构能够把基础研究转化成应用技术,这离不开应用技术系统的支持。实践证明,完善的应用技术系统有利于提升国家科技实力。文章认为,我国的科技创新具有明显的应用导向,但在整个应用技术系统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在传统体制机制的束缚依然存在,计划与市场并存的矛盾还没有彻底解决;研究和应用“两张皮”,科技成果转化不力,科技中介服务滞后;核心技术的对外依赖较强,标准制定权掌握在别人手中;区域劳动分工不足;人才的引进、培养和评价等体制机制仍需完善。据此,文章提出未来应重点改进的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在我国得到普遍的应用,有些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的水平,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所应用的有些施工技术还存在不足和缺陷。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对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要不断的提高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水平,对岩土工程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在平稳中求发展,根据全国各地岩土结构的具体情况研究出符合我国地址情况的岩土工程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