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基于期望价值理论和行为实验,从接包方参与竞赛的参与价值和获胜期望的角度,研究竞赛特征如何对参与行为产生影响及其过程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奖金规模通过期望机制和价值机制的联合作用影响接包方参与意愿,且该影响效果存在非线性特征;接包方的参与意愿直接决定其是否参与竞赛;奖金规模和任务难度通过接包方获胜期望或参与价值影响参与意愿。该研究揭示了众包竞赛的任务特征对接包方参与行为影响的内在机制,丰富了众包领域的研究成果,能为众包实践者提供积极参考。  相似文献   

2.
首先指出高校“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呈现出五方面的基本特征:即在体认主流价值取向的同时,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主体意识增强,思维趋于自我化;价值目标趋于多元化,但开放性、包容性特征明显;价值评价趋于理性务实,义利兼顾;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主动迎接工作的挑战等。市场机制、中西文化的融合、“80后”辅导员专业化程度低、社会认同度不高是影响“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应从明确辅导员职业定位,加强主流价值取向对“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引导、制约、整合力度,发挥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完善机制、搭建舞台等角度加强对“80后”辅导员价值取向的引导。  相似文献   

3.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校师资队伍的主力军,也是确保高校国际化战略有效落实的核心力量。研究以上海地区一所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中的青年教师为调查对象,通过质性访谈的方法,重点分析了青年教师在职期间参与大学国际化实践的动机,并在此基础上对推动其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显示,青年教师参与国际化的主要动机在于加强科研产出、获取学术资源、建立一种广义的学术声誉,其核心诉求是积累推动学术工作发展的各类学术资本。多种主要源自高校和教师个体的因素在其中发挥了不同程度的重要作用。研究通过进一步对这些“理性”参与动机背后信息的分析,探索了青年教师面对不同国际化活动所采取的“主动参与”“被动参与”和“综合参与”3种策略。  相似文献   

4.
曹晶 《中学教育》2013,(5):54-60,66
在城市化进程中,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教育政策的精英化、城市化及效率优先的价值取向,教育政策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教育政策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缺席,教育政策执行过程的偏差,城乡二元结构等。建议通过确立公平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建立完善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加强政策执行的指导和评估机制等措施以提高教育政策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5.
工业社会技术创新价值取向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关注局部价值,忽视全体价值;重视个体价值,轻视群体价值;热衷短期价值,疏远长远价值。以“理性”为核心的“现代性观念”是产生这些特征的关键因素。在“现代性”的氛围中,技术创新表现出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裂,“人的意义”、自然的“感受”、长远价值在工具理性的压抑下,已经失去了张力。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需要以知识变革的深度反思作为实践起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应该坚持政治性与思维性统一、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历时性与共时性统一的理性旨归。同时,职业教育教材依然面临着“知识逻辑”遮蔽“能力逻辑”“、教材依赖”固化“知识边界”“、原子赋能”限制“比特传播”、“专家裁定”阻隔“读者在场”等问题。对此,应以遵循“能力逻辑”为导向,重塑教材的组织结构;以突破“知识边界”为旨向,构建教材的内容标准;数字化赋能“比特传播”的技术蓝图,助推教材的数字化转型;慎思“读者在场”反身对话机制,回归教材裁定的主体。  相似文献   

7.
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理念和价值诉求与“善治”高度契合,以实现“善治”作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逻辑起点,提出数字技术具有为研究生教育治理“赋智”“赋权”“赋能”“赋信”等“应然”效用。但“实然”状态下,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存在工具理性僭越下价值理性难彰显、数字治理过程中制度保障难到位、技术系统限制下协同效应难发挥、多元冲突影响下治理效能难释放等现实困境。从“实然”到“应然”,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应回归“价值理性”,强调以人为本的治理理念;夯实“数字底座”,增强数字治理的内生动力;破解“碎片问题”,提升数字治理的整体效能;加强“双轨规制”,推进数字治理的体制改革,以此构建研究生教育数字治理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8.
中小学教师对于小初衔接教学面临教学理念“认识模糊”、教学行为“不知所措”等问题。基于学习发生机制和新课标的分析,小初衔接教学可以从“学法指导,衔接习惯”“聚焦素养,贯通学能”“关联学段,精准学习”“评价赋能,反思自我”“导师护学,满足需要”五方面开展。通过这些策略的推进,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习惯,拥有持续学习的核心素养,使学生学习连续并进阶。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法行为的特征、心理机制和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法行为是现代法行为的渊源,我国传统法行为模式的特征表现为:与礼行为的关系上,法行为具有附属性;儒家伦理的原则支配和规范着法的发展,成为立法与司法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传统法行为的伦理性;在法行为内容上体现了不平等性;法行为的心理机制表现为“恶法”、“忍讼”、“厌讼”;法行为的根本价值取向为“无讼”。因此,传统法行为模式与现代法行为的要求有差距,建立现代法治国家必须正视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政治参与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参政行为呈现关注内容焦点化与信息获取网络化,政治心理趋稳化与政治评价客观化,政治参与方式多样化与参与行为理性化,价值取向主流化与制度认同趋同化等特点。但实际上,校园政治文化建设仍存在着大学生主体政治参与"冷""热"并存、参与渠道不畅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参与的有序化。构建高校校园政治文化应注重理论指导,凸显意识形态;调动积极因素,形成构建合力;夯实阵地基础,创新构建途径;加强载体建设,发挥实践功能。理性地分析大学生政治参与行为。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在解决四点半难题和落实“双减”政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家长和教师作为利益攸关方基于“理性选择”对课后服务产生了不同诉求而涌现出多重矛盾。主要表现在:家长“管得好”的托管诉求与教师“管得少”的服务支持之间的矛盾;家长的“利己性”时间期望与教师的多重任务压力束缚之间的矛盾;家长低成本教育支出的满足与教师提高经济补贴的期望之间矛盾;家长力求主张教师为服务主体的保守模式与教师倾向建立多元主体服务团队之间的矛盾。未来应以“所有学生全面发展”为最大公约数促进教师和家长利益主体的非零和博弈;引导教师和家长利益主体的现实需求从“无限理性”到“有限理性”的转换;进一步提升属地政府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赋能功效与服务意愿。  相似文献   

12.
集多种先进技术而成的元宇宙开启了独立于现实世界的平行空间,成为教育虚拟社区转段升级的创新突变奇点,即从二维社区平台转向三维教育虚拟社区。然而,元宇宙在为教育虚拟社区变革创设有利条件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某些潜在的伦理风险。基于此,文章首先阐释了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的价值,包括时空拓展驱动学习增效、具身沉浸解蔽学习者身心状态、虚实融通增强知识内化等。之后,文章分析了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的伦理风险,主要表现为交往理性下人与“他者”的博弈、心流体验下学习者沉浸与沉沦的对垒、虚实场域交融下学习者认知与行为的错位、技术促逼下人与物的较量。最后,文章针对这些伦理风险,从主体间交往、自我觉醒、虚实共生、技术向善等维度提出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伦理风险的消解路径。对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进行伦理审视,可有效规避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可能带来的潜在伦理风险,保障元宇宙赋能的教育虚拟社区价值取向公平、合理,并促进元宇宙赋能教育虚拟社区的德性复归。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正朝着“兼顾个人与社会利益”、“多元化与复杂化”、“价值认知和价值行为相分离”的趋向发展.在现实中,自身成长经历、社会环境变化是影响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的主要因素.要想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既要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也要充分发挥社会环境的正面引导作用,还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定向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学周刊C版》2017,(14):212-213
“金钥匙”导师团导师“送培”进校项目中,导师团指导项目学校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前抓要好需求调查,确立导向;活动中要抓好互动参与,理念引领;活动后要抓好理性反思,共同提高,逐步建立起基于教学的诊断、专家示范引领、教师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提升相结合的教研指导活动机制。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作为当前时有发生的社会现象,既具备传统集群行为的一般特性,又由于大学生与网络的“赋能”具有自身特质,即时空分延性、目的的非现实性、被强化的去个性化以及反“沉默的螺旋”。隐藏于特质之中的是责任淡化、网络民粹主义、“民意”被“劫持”以及群体观念极化的风险。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重要渠道,对化解大学生集群行为的内在风险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为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政治认同、锤炼理性能力以及凝聚价值共识四个方面。为进一步发挥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效果,需要从主动设置议题,掌握舆论话语权;优化叙事策略,促进话语致意增效;培养意见领袖,提升主流意识引导力等具体路径着手引导规范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  相似文献   

16.
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及规模化应用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也重塑了劳动力市场技能需求的格局。随着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的全面推进,AI对二元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和冲击日益呈现“非对称性”和“非均衡性”。为消弭AI对二元劳动力群体的非对称赋能,职业技能教育系统的介入被视为最迫切、最具价值的干预策略。国家职业教育系统的介入应以均衡发展调适、营造拟态环境、对冲技术逆差和激发混质动力四个层面作为价值导向。为匡正人工智能的破坏效应,职业教育应重塑整体性介入机制:价值系统介入应实现国家职业技能教育体系的“本体价值”旨归;权责系统介入旨在确立多元共生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预警系统介入关键在于优化技能迭代预测指标;培训系统介入重在建构动态适配的劳动力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后的实证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夏普里值分解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高校组织支持体系对博士后科研创造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合作导师指导与科研交流平台的供给相对丰富,但科研经费资助短缺、心理疏解机制欠缺、出站考核要求较高、留任晋升难度过大是组织支持要素的“短板”;组织支持有助于激发博士后科研创造力,其中成果奖励、导师指导对科研创造性思维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导师指导、出站要求也能正向影响科研创造性人格;在组织支持要素中,导师指导对博士后科研创造性思维与人格差异的贡献度最高;科研投入在组织支持影响科研创造性思维、科研创造性人格的过程中均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建议完善博士后科研经费资助体系,动态调整课题资助比例;疏通博士后留任与晋升渠道,构建“牵线搭桥”职业保障机制;搭建学术指导系统,提升科研参与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8.
人际价值观对人们的人际行为具有引导作用,正确的人际价值观对人际交往发挥积极的作用。在发展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研究生的人际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如价值选择的自主化、价值取向的自我化等。在这些新特征中,既有适应时代要求的因素,也存在很多偏颇。  相似文献   

19.
面对全域性巨灾,地区间跨区域协同联动是国家安全体系建设的应有之义。对于跨区域协同治理难题,既有研究提出了国家制度建设、行政权力运作以及技术赋能中的协调机制,虽体现了政府主导下的解决思路,但忽略了政社协作的弥合作用。基于对粤澳“跨境健康码”互认互转案例的分析,提炼出技术赋权的运作机制:信息技术提供了功能集成的机会结构和化解制度张力的弹性空间,实现了基础设施的“硬联通”;政府建立规则和激发主体参与,公众给予认可和授权支持,实现了规则机制的“软对接”;两者结合,共同实现了跨区域危机的赋权治理。技术赋权可对解决跨区域协同障碍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中国网民典型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中国大陆网民在现阶段表现出来的一些典型特征,不仅影响到互联网的发展轨迹,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的复杂进程。中国大陆网民在现阶段的典型特点主要表现为:需求方面是环境认知需求凸显,自由表达与社会参与需求强烈,边缘性需求增加。行为方面是“解构性”行为容易产生轰动效应,暴力行为易被激发,群体感染性强。思维方面是质疑成为一些网民思维的基调,一些网民易被简单化思维主导。价值取向方面是道德上的双重性,文化上的叛逆性,政治上的激进性。中国网民这些特征,从本质上来说并不是因为网络改变了他们,一切都是基于深刻的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