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宝宗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0-16,F0002
郑州市华夏文化艺术博物馆藏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鸟龙”纹彩陶盆,专家们认为其对中华文明、中国史前文化和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石兴邦先生称其为“中华第一飞龙”;王仁湘先生称其为“彩陶之光”;刘庆柱先生称其为“龙之传人之魂”;张朋川先生称其为“华夏之徽”;郎树德先生称其为“中国史前彩陶重器”;王先胜先生认为其对炎黄传说历史研究“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和意义”;许顺湛先生称其为“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年来的又一个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2.
唐圭璋先生一生在词选方面着力甚多,除笺注《宋词三百首》外,他还参与编选多部词选。其词选观表现出宏观视野和整体意识的特点,选词注重艺术与审美相结合,贯彻从“重拙大”到“雅婉厚亮”的词学观念。作为词学文献学家,唐圭璋先生用选本批评、编选实践、指导编选实践等多种方式证明了词选的历史意义,并以对选本文献价值、理论价值、传播功能等的充分挖掘丰富了词选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教师的价值在于设计、引领、创造;有人说教师的价值在于无所无求的奉献、全心全意的育人;有人说教师的价值在于“被学生超越”……教师的价值该用什么来衡量?教师的价值在哪里?教师能实现自我价值吗?如何有效的实现?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来解决呢?  相似文献   

4.
朱玲秀 《生活教育》2010,(10):70-72
思想品德课程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注重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含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陶行知先生也曾强调“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当前“生活德育论”告诉我们德育源于生活,生活需要德育。  相似文献   

5.
一、培养教师用理论指导来研究实践问题的思维习惯教育家李燕杰先生说:“所谓课改其实就是人改,所谓人改其实就是脑改。”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校本培训首要任务是引导教师多问“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是一开口就问“怎么办”。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的师德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奇印 《池州师专学报》2001,15(4):93-94,101
作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具有崇高的师德。陶行知崇高的师行具体表现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献身教育,努力用教育去改造社会、去谋求民从之解放和幸福;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三个方面。总结和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师德,对我们不仅具有理论的指导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石景宜,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汉荣书局有限公司董事长。原籍广东南海,50年代迁居香港,开办“汉荣书局”,是香港五大书业巨子之一。 石景宜先生说:“我的钱是从图书业中赚来的,应当用图书回敬社会,报效祖国。”自1978年以来,石先生便不断将约230万册,价值约1.  相似文献   

8.
教育学家朱小蔓先生是中国情感教育理论的奠基人、开拓者和实践者。她认为情感教育是基于幼童生命之根的培育,在幼儿精神发育、道德成长中具有特殊地位和独特价值。朱小蔓幼儿情感教育思想的独特性表现在三个维度:1.“生命观”:始终坚守人道主义关怀以情感之眼看教育;坚信情感于“完整人”培育的生命价值;坚持情感是人类生命的主体力量;2.“情感观”:高度重视幼儿情感发育的德性价值,结合哲学思想架构与复杂科学文明综合考察生命早期情感培育的基础性、联结性与德性价值;高度珍视生命最初自然情感的创生、呵护、接续与滋养;阐释早期基础性道德情感的发生、发展与教育;3.“教育观”:挖掘幼儿情感发育的特征及人文主义路径;建设情感性环境与关系的教育策略;关注亲子情感关系的人文建构与爱的联结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科学的原理,提出了“从政治角度考虑经济问题.用经济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治理国家的科学方法论。提出了:发展根据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规律论:“台阶式”和“梯度式”;发展动力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发展条件论:“稳定和开放”;发展模式论:“社会整体进步”;发展保障论:“政治明与依法治国”。他把发展问题作为时代根本主题的第一要义来研究.把社会发展.实质是人的发展,提高到“三个有利于”和根本价值标准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以全新的视野、全新的境界、全新的高度对现代化理论进行了创新性诠释.  相似文献   

10.
《醉翁事记》是欧阳修脍炙人口的名篇,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有这样五句话,“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一般教学参考书都将此句译为: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香,滴水清。我认为将“泉香而酒冽”译为“泉水香,酒水清”不够妥贴。“泉香而酒冽”这个短语,是不能按字面的顺序来对译的,因为这里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即“倒装”或称“倒置”。关于这个问题,陈望过先生和王力先生都有精辟的论述。陈望道先生在《修辞学发见卜倒装”辞格的《附记》中写道:“泉甘而酒冽实为泉冽而河甘。…  相似文献   

11.
实践性是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的显著特点,教学要密切联系实际生活,加强学生的实践锻炼;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实践的目的是培养创造性人才;实践的内容是做“事”、“用书”;实践的途径是“劳力上劳心”;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根据实践的内容、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学习的规律确定等是其丰富的内涵。用“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性思想来指导语文教学,可谓抓住了语文教学的实质,对此要认清语文实践的特殊性、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探索语文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立论基础。要做到既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理,又必须结合当今实际与时俱进,发展这一理论,我们必须用唯物辩证法来解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三对“经济范畴”;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价值抽象和价值具体的转化、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  相似文献   

13.
洪镇涛先生主张“变研究语言为学习语言”“变讲堂为学堂”;程少堂先生直接提出“语文味”,虽然两位先生提法不尽相同,但是,他们在对扭转长期以来所形成的语文课的“不正之风”的态度上是一致的,我想完全可以用“殊途同归”来概括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雕琢天使     
一位极有风度的先生来到陌生的山区,发现了一块大石头,他不断来回地观察这块大石头,包括尺寸形状、硬度结构、表面粗细等。附近有个采矿工人走过来问:“你喜欢这块大石头?它摆在这里很久了,一直没有什么用。”先生问:“那么,可以送给我吗?”采矿工人说:“先生想要啊?不过这块大石头并不好看,摆在家里挺占地方,你真的想要的话,我可以免费帮你送到家里。”“好!麻烦你了。”采矿工人将大石头送到先生家里后,邻居们都很好奇,探头探脑地问:“你要这块大石头做什么?它有什么收藏价值吗?”先生露出神秘的眼神,开心地笑着:“这块石头嘛——目前还不…  相似文献   

15.
《五柳先生传》是陶渊明托名五柳先生写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文章不足二百字,却逼真传神地写出陶渊明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文章多处用了带“不”字的否定句,文中“不”字为文章眼目,从“不”中可以窥见先生的形象,“不”字言浅意深地概括出陶渊明的为人、志趣、生活、爱好、人格,是本文的传神之笔。  相似文献   

16.
开心乐园     
问 路一对父女在大街上散步,一位乘车的先生从此路过,向那对父女问道:“请告诉我,我现在是在什么地方?”女儿忙说:“多奇怪,您不是正在自己的车里吗?”◎供稿/苏婉蓉广西百色市福利院居民楼二楼左(533000)高兴的虚字眼一位先生给学生讲《论语》,讲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时说:“‘子’,孔子;‘曰’,说;‘学’,学习;‘而’,虚字眼;‘时’,时常;‘习’,温习;‘之’,虚字眼;‘说’,高兴;‘乎’,虚字眼。”讲完先生问道:“你们听懂了吗?”“懂了!”学生回答。先生指着一位学生说:“那你连起…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我国现代教育建设和改革的先行者和典范,其博大物深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办学实践充分体现了革命性、实用性和科学预见性。他曾深刻地指出:“教育是民族解放的武器,人类解放的武器”;“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国家兴衰,视乎教育”;“我们必须拿着现代文明的钥匙,才能经续不断地去开发现代文明的宝库,保征川流不息的现代化”。陶行知先生先挥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与党的十六大物神和当今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针、原则不谋而合,足见其教育思想的前赡性及其巨大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8.
[切入及意图]鲁迅先生的小说内涵宏富,叙事独特,写意性很强。对读者而言,阅读的困惑也远远多过阅读的期待。因此,面对这样“每代人进入思考,每代人都得不到结论”(别林斯基语)的永恒的作品,教师不必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来规范学生的认识。更不必用“讲深讲透”来做什么“终极性”的分析结论,而过度的释义也是笨拙的。  相似文献   

19.
自古以来,人们对人生价值的探讨一直乐此不疲: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达观;也有“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坚贞;有“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的恬淡;也有“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的投入……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虽然人生的价值不是在探讨中体现出来的,但是我坚信,每一个价值的定位,都必然包含着最初的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当年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对外国留学生入学条件的有关规定,鲁迅先生与日本人民的友好交往和对中国国民弱点的正确态度,《藤野先生》的思想内容,以及“物以稀为贵”的含义等方面,试图论证鲁迅先生在《藤野先生》一文中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他初到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时所受的“优待”,其作用并非在于表现作者的“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而是表现“日本人民的友好感情,为藤野先生的出场作辅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