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章在学习了机械能的基础上,把对能量的研究拓展到内能,并开始用物质微观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宏观现象.教材先介绍了分子运动理论,为从分子结构观点理解物体内能的本质打下基础.接着讲述内能的概念和内能的改变,后又引入热量、比热容的概念,最后讲能量守恒定律.本章内容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学好本章,不仅可以弄懂以前学过的一些热现象的本质,为下一章学习内能的应用及热机打下基础,而且对于认识能量及其转化的普遍性、多样性,对于理解能量的守恒和转化这一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进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均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第五章光的反射一、光的直线传播 1.太阳、月亮、宝石、电灯等物,能称为光源的是 2.木工师傅在判断一根长木棒是否弯曲或凹凸不平时.常闭住一只眼.而用另一只眼穿佳着木棒长度的方向看过去.便可达到目的.这个做法是应用了的道理. 3.产生月食现象的原因是: A.太阳光从侧面上照到  相似文献   

3.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有三篇是赏析性的文章,给读者的阅读和欣赏提供范例;另有一篇通过矛盾冲突反映社会经济生活。单元教学核心点为:根据中心的需要安排详略并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述和欣赏。单元教学核心点在各篇文章中具体表现为:  相似文献   

4.
初中物理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认识一些现象,掌握一些简单的概念规律,学会一些基本技能,并初步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逐步学会通过自已的实践去获得知识,理解知识。第一章的教学对培养学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测量教学目标的描述1.长度测量和单位:A.识记:(1)描述测量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及物理学习中的重要性。(2)说明长度测量的意思,写出长度单位的定义,能描述国际单位制的意思。(3)确认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写出“米”的符号。  相似文献   

6.
一、学习要求 本单元要求从诗歌谣言入手,赏析诗歌的意境美,提高文学欣赏的能力。欣赏诗歌,第一要朗读,即以有声的语言再现诗的意境,较完美地传达诗的思想感情,反复朗诵的过程,就是不断加深理解和鉴赏的过程;第二要用心灵去感受。读诗不是纯理智的活动,是有情感因素渗透其间的,要深刻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波澜,调动自己的情感,使之与诗的感情基调一致。 《诗词二首》要进行比较阅读,这两篇作品,同样以“雪”为题材,意境不同,抒发的感情也不  相似文献   

7.
翻开新版物理教材,让人耳目一新,物理教学、教材的改革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顺应了新的教学理念,讲应用物理、学有用的物理.  相似文献   

8.
本单元为小说单元。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缺一不可。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本单元学习重点: 1.以小说知识为指导,结合课文,理解小说的特点。 2.学生精练的形象的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旨在开始落实教材总体结构第三个阶段的训练任务——培养综合运用生活材料和书面材料的能力,培养在日常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本单元教学重点,一是了解消息和通讯的特点,特别是体会消息的时效性,并迁移到听说读写中;二是开始接触语言实用的问题,重点了解语言运用要简明扼要,适合语境;三是让学生开始进行一些语文实践活动,即以采访为目的进行社会交际。  相似文献   

10.
仞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为诗词单元。学习这个单元。要r解诗渊。‘.j作和发表的背景,以便更姬地删解溽iJ=i=I的思想内容;要逐字逐句理解诗词词句的意思,学习诗词的语言;蟮加强朗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领会诗词的:惑境干¨情感,从中受到感染、教育。在学爿巾。还应学jJ、理解诗例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和对比、反复、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用典寓意、卣抒胸穗,形象描绘的写法,学习、掌握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讨Il练题 一、选择题 1.卜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往背完全正确的”嘲i是( )。 ①火焰(yan)掠起(1u色)稍逊(xdn) ②风骚(s…  相似文献   

11.
如何写读后感 正路 读后感的写作训练已做得不少,但同学们在写读后感的过程中,还常常存在着“大段复述原文内容来代替自己的感想”,“脱离了原文”空发议论,“内容杂乱漫无中心”等毛病,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没有充分理解原文,抓住一点来深入思考,缺乏深切感受;二是没有掌握读后感的基本写作形式;三是缺乏联想与拓展,内容枯燥。针对这些,解决的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第一单元是哲学论文(随笔)单元。这个单元重在学习选文中所表现出来的质疑思辨方法,并通过学习培养和提高质疑思辨的能力。这个单元由四篇文章构成。《人生的境界》短小精悍,作者深入浅出地对人生的四种境界进行了阐释。四种境界有高下之别,但无好坏之分,这四种境界的内涵究竟是什么?要能从无疑处生疑,进而细心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测量的初步知识 一、长度的测量 误差 1.细菌细胞的直径约为10~(-4)米,合____微米。世界上最大的蚂蚁长度约为3.7厘米,合_____米。 2.哪些物体的长度很接近1米,试写出几个实例:①_____;②_____;③_______。 3.某同学测得桌子的高度是0.832米,其中准确值是___米,估计值是____米,他所用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  相似文献   

14.
第六章浮力教学目标的描述 1、浮力 A、识记 (1) 默写浮力的定义。 (2) 确认浮力单位是牛顿。 (3) 知道用弹簧秤测量浮力的方法。 (4) 标明浮力方向竖直向上。 (5) 说明浮力产生原因。 B、了解 (1) 将浮力概念引伸到气体中。 (2) 会根据浮力产生原因,推断浮力方向。 (3) 会推断浮在液面,浸入液体,物体都受到浮力。 C、应用 (1) 能使用弹簧秤测出浸入液体中物体的浮力。 (2) 根据液体内部压强特点和压力定义,找出没入液体中正方体各表面所受压力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初中代数第一册(下)(简称代数一(下))与统编初中代数第二册比较,无论从知识体系安排,还是从学生的可接受性及其应用的广泛性都有较大变化,为了稿好代数一(下)的教学,现对这两章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供教师在教学时参考。 一、弄清统编教材与义务教材中知识体系变化的合理性,做好衔接工作。  相似文献   

16.
第二册第六单元共包括四篇文章:《驿路梨花》、《人民英雄永垂不朽》、《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和青年同志们谈写信》。除第一篇为记叙文外,其他三篇全为说明文。 为什么本单元要将两种不同文体的文章混合编排呢?不妨让我们揣摩一下编者的意图。“单元提示”中谈到:“记叙文或说明文,往往不是单一运用记叙或说明的表达方式。”从这一意义出发,我们不难知道,要写好记人叙事的文章,往往要动用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五单元中的“叙述与描写”;本单元《驿路梨花》中的“叙述与抒情”。同理,要写好说明文,也不仅仅只是说明一种表达方式,它还得兼用其他,或叙述,或描写,如本单元中的三篇说明文即是如此。不过,从本单元中的四篇选文看,尽管文体不同,但教学的侧重点是一致的,即让  相似文献   

17.
革命生活是社会生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部分。本单元所选的三篇课文,包括《老山界》、《纪念白求恩》、《生命的意义》,都是反映革命生活的好作品。 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什么呢?概括地说,主要有两点:一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反映生活,二是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本单元的教学要求并不困难,因为三篇课文各自显示出了鲜明的个性特点。如:  相似文献   

18.
一、测量的初步知识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实验离不开测量 ,长度的测量是为所有的测量奠定基础的。这一章的重点是能够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难点是误差的概念及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无论何种测量都要注意选择适当的量具 ,熟悉测量仪器的计数和使用方法 ,严格遵守操作规则 ,正确使用测量仪器。测量后 ,要认真准确地记录数据。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 ,要先观察刻度尺的尺身是否平直 ,刻度是否均匀、清晰 ,零刻线的位置及其磨损情况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及其量程。使用刻度尺时应做到 :会放、会看、会读 (除读出准确数字外 ,还应…  相似文献   

19.
继学习“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两个单元的内容之后,第三单元所记叙的内容又是一个更广阔、更多采的生活领域——社会生活。从本单元所选的四篇文章(《小桔灯》、《枣核》、《榆钱饭》、《扁鹊见蔡桓公》)和五首诗(《过故人庄》、《出塞》、《江南逢李龟年》、《渔歌子》、《卖炭翁》)看,它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大,从古到今;涉及的地理位置幅员广,从国内到国外,涉及的人物出身杂,从古代的帝王将相到今天的革命战士及及普通老百姓:涉及的事情门类多,以党的方针政策到几枚“枣核”传友情等。毫无疑问,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课文学习,面对当今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一定会浮想联翩,激情满怀地要反映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歌颂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0.
这一单元的教学核心点是:理解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这个教学核心点,是综合了两个“单元教学要求”和三篇讲读课七个“课文学习重点”概括出来的。这一教学核心点在各个讲读课文中的特点分別是—— 一、在场面描写后,用议论句点化。这是讲读课《挥手之间》“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特点。这篇课文用议论句“点化”的具体做法是: 1.用“毛主席要从延安同志修建的飞机场上动身到斗争的最前线去”点化“一块块按直线铺平,放稳,砸结实”。处在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定胜败的斗争的严重时刻,我们的团结坚如磬石。 2.用“这像是表明一种思索的过程,作出了断然的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