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多  李石坚 《科教导刊》2020,(2):64-65,68
研究生教育承担着高端人才供给和科学技术创新的双重使命。"双一流"背景下抓内涵促质量日益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而国际化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浙江大学将博士生的课程学习、合作研究和国际交流有机结合,优化博士生课程体系、推进博士生国际合作与交流、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构建了学习(Academics)、研究(Research)、交流(Exchange)三位一体的"ARE"博士生国际化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博士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能力,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拔尖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借助国际化平台培养高学历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搭建校内高水平国际化平台,提升博士生培养水平是助力构建新型教学体系的有效手段。作为长期工作在第一线的博士生导师,笔者从自身科研经历和教学经验出发,以哈尔滨工业大学校内国际化平台为背景,着重分析了集中构建校内国际化平台的重要手段,并提出完善国际化平台的一些思考。旨在为我国高校教学改革进一步延伸、国际化水平的再次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周佼佼  朱飞  黄彬 《文教资料》2012,(12):144-145
在经济全球化大趋势下,国际化素质已经成为现代高级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生是科学研究与知识创新的生力军,是高等教育培养的高层次人才,国际化素质对研究生而言尤为重要。国际化素质的集中体现便是国际化视野。本文在对"国际化视野"的内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明确"国际化视野"的素质内涵,并结合研究生的特点提出了培养研究生"国际化视野"素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军校学员管理素质的生成与提高,是军事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基于管理素质生成与提高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当前军事院校管理教育培训的现状与突出问题,提出优化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教学、强化管理实践"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5.
《课程.教材.教法》2015,(7):115-120
教师培养模式是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明确提出,要建立高等学校、地方政府和中小学(幼儿园)联合三位一体协同的教师教育培养新机制,促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笔者以所在单位为例,从现实基础、运行机制、实践运行与成效等方面,阐述了卓越教师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不仅提升了师范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转变了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范式,也为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构建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提供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前正在开展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针对这一教育综合改革的幼儿教师的培养,以政府、幼儿园(教育机构)、学校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教育进行综合改革,有利于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让孩子满意,家长满意,学校满意。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教育硕士培养存在诸多弊端,习惯性地落入单纯依靠高校、片面追求学术性、用理论来堆砌课程教学等思维定势中。为彰显教育硕士培养的特色和价值,高师院校需加强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的对接,着眼于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着手构建“地方政府—高等院校—中小学(G-U-S)”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体现多元共同体的价值,突出教师培养的“职业性”“实践性”“师范性”等本质属性。在协同育人的指导思想下,衡阳师范学院对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进行创新设计,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教育硕士培养“3421”模式,健全教育硕士培养运行机制,完善了教育硕士的人才培养方案体系,发挥了高校与政府的协同创新作用,体现了教育理念的创新、教学目标的创新、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以植物保护专业学生为对象,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围绕“重理论、强基础、拓素质、全提升”,构建了“学习—训练—竞赛”互促互进的“三位一体”模式。在完善“理论—实验—实习(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组建植保及相关领域的训练、研究兴趣小组,强化实训锻炼,提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的技能水平,培养学生凝练成果、撰写论文的能力。该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得到明显提升,初步实现了学生“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动脑动手能力得到显著加强。证明了该模式在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中作用明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聂永成 《教育评论》2012,(1):156-15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众多研究型大学在博士生教育中纷纷开展"未来教师培养计划"。本文分析此计划推出的背景、内涵与组成要素,以及组织发展过程,并分析其超越教师培养文化惯性的方法,对此计划开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东北师范大学的博士生培养改革,以全面提高培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确保科学研究贯穿博士生培养整个过程"为最高原则,以"强化培养过程,优化培养环境"为重点,主要举措包括:改革课程学习环节,强化课程学习的研究训练功能;调整论文评价取向,重点考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潜力;健全导师指导制度,注重对博士生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指导;完善论文审查制度,实现过程指导和过程监控的有机结合;加强学术交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1.
博士生群体是推动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当前我国博士生教育普遍存在重科研能力培养轻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博士生科研精神日益弱化。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文化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重要作用。以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介绍了该实验室以“激扬梦想 追求卓越”文化为精神滋养,励人以志、启人以趣、育人以规,助力博士生成人成才的做法,以文化引领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的回顾,以入选论文的学科分布为切入点,分析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布特征,探究优秀博士生的培养规律.在理性认识和有效利用这些规律的基础上,以论文评选工作促进学校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培养,构建多元互补、多层有序的博士生培养资助体系,完善制度建设,形成体系优势.  相似文献   

13.
选择纺织学科2003到2009年获选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挖掘导师在其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为行业背景工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面向博士生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提出了以出口为牵引,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的全链条育人模式,具体包括招生环节的从严把关和师生相互适应;培养阶段从多个角度全面锻炼博士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而毕业阶段则重点指导博士生为下一阶段做好充分准备,并提早规划以更好地应对在工作岗位上可能面临的困难。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招生–培养–毕业–就业一体化全链条育人模式可以很好地确保博士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介绍南京大学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服务需求和提高质量为改革主线,依托学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优势,系统探索博士生培养全过程质量提升的有效机制,形成了面向培养全过程的“四三三”博士生培养模式,实现了全校统一改革模式在各院系(学科)的个性化全覆盖,解决了改革实践中“关键环节难贯通、培养模式难融合、规模化实施难推进”等顽症,有效地提升了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以期为当前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在多元文化语境下,适应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培养需要,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面临的新课题。基于中外博士生英语学习动机和学习需求分析,以跨文化交际理论为指导,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采用中外博士生混合编班的方法,探索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博士生英语教学模式,为发展中国家培养能够进行高水平的国际科学技术交流的新科学家。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当今女博士生面对的一系列困惑的问题所在,认为女博士生们应该走出性别迷失,超越自我,同时各大学应积极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承担起推动两性教育平等的使命。  相似文献   

18.
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一个观念一制度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观念-制度为分析框架揭示了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和机制,并从观念-制度的角度对培养博士生创新能力提出建议,认为博士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要坚持观念引导的超前性,也要注意制度改进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某“双一流”建设高校博士研究生学习经历调查数据,从公平性和效率性视角出发,使用实证研究方法对“申请–考核”制的实施成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申请–考核”制所录取的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毕业院校上并不占优势,但他们却有着更高的学术志向;“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读博期间的科研产出高于其他招生方式博士研究生,且这种差异在理工科博士研究生群体中更显著。建议高校继续推行“申请–考核”制改革,弱化对申请者院校背景的考察;关注学科差异,探索多样化的人文社科专业博士研究生选拔方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的激进式淘汰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中淘汰构想。通过发展中淘汰,引导博士研究生培养自我管理意识与自主选择能力,以达到提高培养质量的目的。最后指出实施发展中淘汰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