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关于学生主体若干问题的辨析李森,张武升近年来,教学论界围绕教学主体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探讨和争鸣。大致有如下观点:教师是教学主体,学生是教学主体,教师学生均为教学主体,教学无主体,等等。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坚持,教学过程中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在...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必须突出教学主体韩世让教学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主体和主导在教学中都起重要作用,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为重要,教学的优劣成败取决于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3.
发展性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性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发展性教学,作为主体性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它体现了主体教育思想,追求的是一种境界。总体分析,这种教学,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掌握人类优秀化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相似文献   

4.
主体参与是现代学生观在教学中的反映,教学要发挥其发展学生的功能就必须借助主体参与这一有效机制;主体参与与活动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活动是它的目的、对象与内容,离开了活动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活动与交往是主体参与的逻辑起点;自由是主体参与的最高境界,在教学中,学生没有自由就谈不上主体参与,没有自主权就不能主体参与,只有给学生自由的教学才会充满生活情趣和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5.
数学中的教学主体参与就是在数学教学中,把学生作为主体,结合高中生的特点和培养目标,通过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措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能动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从教的方面看,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参与实质上是在教学中解放学生,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教学活动,关键在于充分体现教学的主体性精神。承认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即承认学生在教学中既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又是价值活动的主体。活动是学生主体地位得到落实的重要保证。学生的活动及活动方式必须得到巧妙的安排和组织。  相似文献   

7.
论教师的主体与主导——兼评“双主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认识主体的地位问题,目前,在教学理论界只要承认教学本质上是一种认识这个大前提,就基本取得了较为一致的意见。然而,关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仍有争议。针对“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有的同志提出教师也是主体,“师生共同构成教学主体。”(即“双主体”论)并且批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论“仅仅强调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忽视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割裂了同一教学过程中的教与学的双方关系。”  相似文献   

8.
写作心理学认为,写作水平的提高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主体的自我积淀和自我完善,写作主体的情感体验和自主表达贯穿始终。显然,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写作是学生内在精神和独特个性的自主表达,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关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的主体性作文教学也就应运而生。随着作文教学的主体从“学生单主体”发展到“师生双主体”又转换到“师生交互主体”,主体性作文教学从学生主体性逐步完善到主体间性。主体间性视域中的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作文,即作文教学活动的落脚点是学生,教师是以学生为主的作文教学实施过程的引导力量。教师通过定标、点拨、示范等引导学生自主拟题、自由表达、自我修改,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进行主体性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主体性。在系统整体的教学活动中,显性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和隐性教学主体共同构成教学主体,且相互影响和制约。隐性教学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学理论工作者等,他们在其活动中存在抑制教师主体性的诸多问题。教师的主体性对学生主体性乃至教育教学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具有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出自主性、选择性和创造性。因为,能力是在主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结合社会课课堂教学“四步式”的结构,在社会教学中我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指导主体参与学习的方法,创设主体参与的机会,组织主体参与的活动和实践四个环节来保证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提高社会课的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1.
“双联两分语文观”和“单一广义语文观”是两种不同的语文观,它们生发出不同的语文能力观。以不同的语文观及其语文能力观为指导,会使语文教学从教学目的、教材教法到考试评价走向不同的道路,给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的命运。  相似文献   

12.
在全日制民族中小学教学大纲中,把“汉语文”更名为“汉语”反映出汉语教学理念的更新与发展。由“文”到“语”,从分析、理解、感悟到汉语的实际应用,打开了汉语教学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大门,明确了第二语言教学与母语教学在教学目的、教学性质、教学对象所处的环境,以及教学对象已有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从“主人、主体、主角”的人本主义学生观和大语文教学观出发,提出了由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活动构成的新型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1949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长期从事语文教材编写与语文教育研究工作。在语文人生中,我向叶圣陶、吕叔湘诸先生和当代诸贤士学习,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语文教育观点:语文是基础工具,语文教学既要“实”又要“活”,语文教育要联系生活,要利用好“第二课堂”,要重视文言文教学,语文教育改革要在继承中求发展,语文教育教学要立足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语法教学在中学语教学实践中不断“淡化”,语新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明确了这种“淡化”理念,这对师范类中系的语法课教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以中学语新课程标准为参照,反思了目前师范类高校语法课中存在的弊端,并提出相应的一些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艺术专业的大学语文课在课程设置、学科定位、教材与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大学语文课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提升艺术创作能力,学好专业课与其它文化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结合艺术专业的特点,改革原有的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考试形式可以搞好艺术专业的大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7.
语文独立设科至今,语文课程范式经历了从"知识—传授"到"能力—训练"再到"素养—养成"的转型。语文课程范式转型不是一种线性的跃进更替,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扬弃拓展。教学中出现的认识和实践偏差与人们理解课程范式转型的线形思路有直接联系。目前的语文教学应着力解决三方面的问题:目标落实要突出根本性;内容取材要突出典范性;方法选用要突出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我国高校现行课堂教学评价的现状,通过分析美国中央华盛顿大学(CentralWashington University:CWU)课堂教学评价之学生评价的理念,提出创新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评价的四大理念,即新评价应能体现"以人为本"、"简约而不简单"、"整体性基本评价制度化"以及"公开、公平和坦诚"的理念,以为我国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奠定扎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教学过分强调"人文性",导致偏离语文本身。对大学语文的属性和定位认识的偏差造成了"非语文"的倾向。应该重新回归到大学语文的语文本位,强化母语意识。  相似文献   

20.
论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适度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教学德育渗透必须确立适度意识,这既是语学科性质的客观要求,也是教学主体的审美呼唤。在教学实践中,语教学德育渗透适度艺术的实现必须从课程、教材、教法和师生的角度通盘考虑,要切实防止“过”与“不及”两种错误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