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大数据的特点是容积大、可变性、速度快和可预测性。大数据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图书馆个人信息服务中,通过掌握读者的阅读偏好、行为习惯等个人信息,是以精准信息推送为基础的服务,是充分满足读者需求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大数据的广泛使用离不开读者个人信息的收集、存储、挖掘和传输,每个环节都包括对读者个人信息的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收集载体的泄露。在“互联网+”技术日益普及的大数据环境下,读者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逐渐增大,在大数据时代,必须谨慎保护读者的个人信息。文章首先阐述了当前图书馆读者隐私政策和法规,分析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读者隐私保护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大数据时代图书馆读者信息保护的法律路径。  相似文献   

2.
个性化信息的获取和个人信息保护是个性化信息服务中的一对矛盾。通过梳理个性化信息服务流程,指出个性化信息服务中个人信息泄露的两种形式,据此提出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使个人信息保护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这要求国家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增加的对个人信息权保护的规定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众需求。着眼于个人信息收集、使用和事后处理三个阶段对新消保法中个人信息权的保护做出定位分析,并提出尊重消费者的信息控制权,将行业自律与政府管制相结合,建立有关个人信息的监管机构等措施,为保护消费者个人信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信息用户的研究是信息服务研究的重点,信息用户可以简单的分为个体用户和群体用户,一般来说,图书馆是为群体用户服务的,在影响群体用户信息需求的诸多因素中,用户的个体特征对群体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个性化信息需求与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网络环境下高校用户的信息需求具有个性化特点,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就是能够满足用户个人信息需求的服务,它具有多种特点和多种方式.要以用户为中心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个性化信息服务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本论文中,引用了各种关于个人信息报废处理的研究和会议记录,首并介绍了现阶段关于用户信息的研究报告的研究结果,以及当前市面上的各种个人信息摘要管理软件,发现当前各种软件的缺陷。并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记录、类比的研究方法,记录下了多位实验者的信息,根据当前的的研究结果,得出了实现个人信息报废处理机制的方法和实验结果,在技术层面上,初步做出了一套,能够基本上满足人们日常需求的个人信息废料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7.
政府信息公开对于建设阳光政府、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是具有重要价值的。但是,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也不容忽视,这就需要在政府信息公开所代表的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信息保护所代表的个人利益之问进行平衡。立基于此,论文探讨了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的基本原则、政府信息公开法与个人信息保护法之间的立法衔接和政府信息在公众公开查询中的防范机制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论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导致了“信息过载”和“信息迷向”。要想及时、准确地从Internet获得相关文档变得越来越困难。这就迫切需要一种可以满足用户特定信息需求的个性化环境,将用户感兴趣的信息主动推荐给用户的服务方式,即个性化信息服务。信息服务的个性化是能够满足用户个人信息需求的一种服务,即通过对用户个性、使用习惯的分析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个性化的信息推送服务是实现个性化信息服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有明确包含“个人信息”条款的规范近300部,这些规范主要围绕对信息处理者施加义务、为自然人信息主体赋权两项内容展开,蕴含着自然人信息主体是理性经济人、能够对个人信息进行自我控制的信息自决理念,构建了事前信息主体自我保护、事后司法救济与行政处罚并举的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在实践中我国自然人信息主体在个人信息安全问题上呈现出言行不一、后知后觉、不以为然等非理性经济人形象。此种供需错位导致我国现有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有沦为个人信息保护乌托邦的危险,使得信息主体的信息安全感并未随着频繁制定与修改的个人信息保护规范而增强。以前瞻性思维模式为指导,增加政府前置式监管的保护手段可解决现有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数据信息管理逐渐被使用到高校管理过程中,高校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时常会有学生信息被泄露的新闻,学生个人信息的保护也迫在眉睫.高校学生的个人信息隐私权是被民法典和网络安全法所认可的,但目前仍存在着信息保护意识不强、高校信息公开和学生个人信息保护界限不明确、缺乏相关高校学生个人信息管理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敏感个人信息与私密信息之间存在区分,“敏感性”需要客观的法律标准予以认定,“私密性”是主观认识。场景理论的引入将缓和敏感个人信息界定的僵化。敏感个人信息侵权的主要表现形式为对隐私权的侵害、诱发下游犯罪以及引起不必要的歧视。这些损失发生需要通过精神损害赔偿和财产性损害赔进行弥补。其中,损失可以通过缓和“严重的精神损害”、延伸“差额说”、信息主体获得利益等规则立体确定。《个人信息保护法》第二章规定的“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规则”是事前防御性规则,处理敏感信息时违反该规定将被认为有过错。《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规定的过错推定原则与《民法典》中的过错原则并不存在实质冲突,而是协调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个人信息保护是信息伦理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之中小学生网络信息活动的日益频繁,个人信息保护应该成为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本教学设计通过网上聊天这一真实任务,运用个人信息保护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以期探索信息伦理教育的典型课例,反思信息伦理课程内容的组成,总结信息伦理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若干问题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满足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体现其重要的价值,同时,滥用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利用失控及其他侵权行为也屡屡发生,国际上部分国家相继制定了保护个人信息的相关立法。目前我国对个人信息保护已提上立法议程之中,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本文通过对个人信息特征的分析,并对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的基本原则及主要内容提一浅见。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个人信息行政法应当是对个人信息进行合理利用与恰当保护相结合的法律。欧洲大陆和美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路径来保护个人信息,欧洲注重从权利角度出发保护个人信息,美国则更注重从信息流通的角度出发促进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两种价值取向均有其合理与可取的一面。我国的个人信息行政法在价值取向上应当借鉴双方的长处。兼顾个人信息的"权利保护"与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以达到二者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个人信息上承载着人格利益,同时也具有信息流通的功能,因此,《民法典》将个人信息作为一项人格法益进行保护,未对其进行赋权。过于绝对化个人信息权益会使其丧失信息流通属性,个人信息不同于隐私与数据,个人信息兼具公法和私法属性,将其置于公法还是私法之下保护一直存在争议,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最为关键。从属性上看,个人信息兼具人格利益与信息流通功能,是带有公法性质的一种新型的民事权益。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以私法保护为主、公法保护作为兜底方式,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应当保持人格利益保护与信息流通功能之间的平衡,在保护重要民事权益优先的同时,采取去标识化处理和合理使用的方式防止权利滥用;置于《民法典》中“人格权禁令”则架起了公法与私法保护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政府信息公开是大数据时代提高政府服务的必然选择,但政府信息公开也应承担保护公民隐私的责任。为了实现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人信息保护,通过文献梳理以及整合政府公开的相关信息,分析政府信息公开的特点,探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侵犯个人信息的问题及其原因。结合我国的国情,从明确“保障人权”的宪法地位、完善平衡法益冲突体系、构建隐私风险评估机制、增强个人信息保护与维权意识四个方面探索完善政府信息公开中个人信息保护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加强档案管理中个人信息的保护,有利于保护信息主体的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构建信息化法律体系以及全面实现法治.但是,我国目前档案管理中个人信息保护存在着立法不足、管理制度滞后、保护意识淡薄等问题.为此,需要我国从完善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规范、建立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提高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等方面加强档案管理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相似文献   

18.
信息需求是推动会计信息系统发展的直接动力,但信息需求的扩张受到信息技术和管理认知水平的制约。因此,文章针对日益增多的信息需求群体和复杂多变的信息需求内容与现行会计信息系统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向"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19.
信息人格已严重影响到现实人格。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可从其人格权、财产权以及个人信息权中寻找到相应的法理基础。个人信息所体现的人格权是一般人格权,而不是特殊人格权。个人信息权是一种人格权与财产权相融合的新型权利,其包括个人信息的控制权、使用权与收益权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大学生作为互联网“中坚力量”中的特殊群体,在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和学习的过程中,其个人信息很容易遭泄露。高校基于教学管理或配合公共事务管理的需要,会对大学生的部分信息进行公开和处理,这与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本研究着重探索大数据时代完善大学生个人信息行政法保护的途径,以期实现高校信息公开和大学生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