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英伽登是一位波兰的哲学家和和家,伊塞尔是一位德国的美学家和批评家,他们二人的阅读理论在世界上都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两者既有密切的关系,又有重要的区别,对他们的理论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理解阅读活动中的意义构成。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本体”与“本体论”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词源流变进行梳理,提出应以“本质”一词来代替文学理论界所谓的“本体”或“本体论”,以求正本清源,使概念更加明晰和规范。  相似文献   

3.
柯岩是共和国颇具代表性的人民作家,她的文学成就告诉人们,社会主义主流文学并不是"寡情文学",并不是非艺术化倾向,坚定不移地贯彻文学创作的人民本位原则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4.
张新 《文教资料》2010,(21):48-49
文学阅读活动具有个体性是因为每个读者都具有差异性。具有差异性的读者成为文学阅读活动主体群划分的标准,并通过个体阅读活动的变异影响文学阅读群的性质与规模。  相似文献   

5.
赵玥萍 《考试周刊》2009,(46):18-19
人类文学活动的基本美学意义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这种人与自然的关系应用于文学创造,则是一种诗意情感关系.它引起人的自觉能动的、合目的性的文学创造.让人的本质力量充分地得到显现。换句话说,人的生活活动,无论是物质的生产活动.还是精神的创造活动.都是人的意志的表现,从精神创造活动方面来讲.文学也是一种展现的方式,并因此而呈现其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石英 《文教资料》2008,(24):121-123
阅读是一件充满乐趣的事,对于幼儿来说,享受这份乐趣需要成人的帮助.在幼儿园文学欣赏活动中,从文学作品的特点和幼儿的需要出发,幼儿教师应该做到三点:一是对故事的整体把握二是注意细节的研读三是给幼儿自主阅读的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幼儿阅读乐趣的获得.  相似文献   

7.
黄艳 《英语广场》2021,(8):134-136
本文紧扣高中英语教学实例,探讨主题意义引领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并详细讨论主题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方法。实践证明:主题意义引领的高中英语阅读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素养,同时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增强英语教学实效,最终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8.
阅读英语文学作品对英语专业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英语文学阅读量较小,缺乏英语表达思维,这已成为大学生英语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认为,大学生需要深切体会文学阅读的重要性。文学阅读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第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三,有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进跨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9.
曾祥芹先生在对汉文阅读学本体研究中,通过对阅读本体原理、阅读本体技法、阅读本体应用等三个方面的研究,加深并拓宽了阅读本体研究的范围,并拓宽了文章学研究范围;而在探讨阅读本体时,注意到文体阅读的差异性,提出了可行的措施,有利于指导不同文体阅读;同时,还对阅读人文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有利于阅读的科学化、现代化。先生的研究成果对阅读学整体研究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早期阅读与文学活动虽是两类密切联系的语言教育教学活动,但为了突显各自的教学特征,需要明晰两者在教学指导上的差异。它们在教学目标的定位、教材分析的侧重、教学准备的考虑、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指导重点的把握等方面均有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只有理解这些差异点,才能更好地发挥各自独特的语言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1.
以往的文学理论囿于内容和形式二元论视角,把文学节奏作为诗歌或抒情性作品的形式要素之一,将其归属于语言美中的声律层面。认为节奏要为意义服务,节奏是梢枝末节之事,是从属于内容的形式部分。对文学节奏的历史生成和审美内涵进行思考,节奏是文学多层次的整体性建构,是声景情三位一体的本文现实存在方式,以期还原节奏的本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2.
鉴于有人建议从中学教材中删除《背影》并引起争论,有必要重新认识这篇文学经典。从"距离"、"朦胧"、"复调"等美学原则的视角看,《背影》是"大美无言"的极品;从新文学初期抒写血缘亲情的人性母题与对现当代散文创作的深远影响两个方面看,《背影》同样是现当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3.
文学语言作为内指性语言,拓展和生成了意义的多种层次和可能,把握和表现了人的感觉世界和情感空间,创造了可以给接受者进行再创造的审美空间,其含意空间具有无限性、模糊性特征,是一个包含无限可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在外国文学的教学中,经典阅读是一种精神行动与思想操作的实践。它体现在文本细读与文本阐释结合、文学理论资源的运用、借用文学批评固定的范畴和术语转换成文本分析的技巧等方面,并以此发现作品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文学”教学的目的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文学审美教育的当代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科技的当代社会,是数字化和图像化的时代,文学接受遭遇冷落,因为大众的审美接受由传统的文学阅读转变为对图像文化的接受,图像成为人们感知世界的主要方式。然而,这种审美不利于大众审美水准的提高,不利于现代国民素质的提高。文学自身具有独特的魅力,进行文学审美教育对于人们思维的开拓,创造力的培养,主体意识的发挥,个性的张扬都具有重要意义,对整个社会大众文化精神生活的开拓和提高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外语阅读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英语阅读的过程入手,在分析阅读过程的二重性,探讨研究者对意义的确定性和非确定性两种认识基础上,提出读者的创造性和互动性在阅读过程中的意义,希望有助于更好地调整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误读是阅读的普遍现象,古今皆然。传统阅读观否定误读,认为曲解本义;现代阅读观肯定误读,认为它是诱发创造的契机。语文课阅读教学主张辩证地对待误读,一方面要求避免误读,坚守文本的一元本义,维护历史事实;另一方面倡导合理的误读,拓展文本在当代的引申义,保护多元读解的创造性。本义与引申义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同存共荣。  相似文献   

18.
从言意关系看文学意义的生成,它应该包括作者赋义、文本传意、读者和批评家释义三个阶段。就作者赋义而言,中国古人持"语言工具论",所以"言不尽意";而现代西方人则持"语言本体论",所以"意义生成于自身"。就文本传意而言,中国古人借"象"来传意,即"取象尽意";而现代西方人则在语言自身的语法结构和逻辑结构中寻求意义,凸显了文本自身的意义传承功能。就读者和批评家释义而言,中国古人认为意在言外,即"义生文外";而现代西方人则认为意义产生于作者、文本与读者的互动中。总之,我们古人把这三个阶段统一成整体;而现代西方人则将它们推向了深入。  相似文献   

19.
文学接受理论对英语阅读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文学接受理论的指导下,提出将英语阅读教学看作是学生与文章作者的对话,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对文章的阐释。通过借用文学接受理论中的“期待视野”及“空白”概念,尝试建构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大学英语阅读自主式教学。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文化的载体,文学作品中体现着写作文化。阅读文学作品时必须培养文化意识,敏锐地发现文学作品中负载的文化意义、文化价值,实现文学作品的价值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