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调,作为语言的一种辅助手段,除了其动听悦耳的音响价值以外,还具有表意作用。俗话说:听话听音。这个“音”就是指发话人的语调。语调在语言中都具有表意功能。英语语调亦不例外。发话人使用不同的语调来说同一句话,便可表达多种不同的含义。这便是语调的语义功能。从语调上可以判断出发话人当时的态度、口气、心情及意图。受话人应该注意“察颜观色”,根据话语的语调,准确地把握发话人的意向。  相似文献   

2.
王帅  赵琳 《教育教学论坛》2013,(50):109-110
根据关联理论,言语交际本质上是交际双方进行明示与推理的过程,发话人明示认知语境,受话人推理认知语境。然而,在实际的幽默言语交际过程中,发话人常常使用模糊语言故意隐含话语含义,而受话人则期待发话人明示话语含义,于是明示与隐含形成对比反差,反差越大,幽默效果越强。  相似文献   

3.
发话人所设置的语用预设都在他自己的认知语境范围内,但不一定在受话人的认知语境范围内;受话人所理解的语用预设都在他自己的认知语境范围内,但不一定在发话人的认知语境范围内.特殊会话隐涵是发话人所要表达的实际意思或意图,语用预设是发话人对他的说话语境和受话人的认知语境的一种假定,是实施其言语行为所必须满足的适切条件;分析、推导特殊会话隐涵必须借助上下文语境,而分析、推导语用预设有时不必借助上下文语境.从发话人表达的视角看,语用预设与特殊会话隐涵都属于话语的意外之意,都是根据一定的语用规则从话语中分析、推导出来的,二者之间具有手段与目的的关系;从受话人理解的视角看,二者的关系本质上是认知语境与认知目标的关系.从发话人生成话语的视角讲,语用预设决定着信息焦点的确定;从受话人理解话语的视角看,话语的信息焦点的确认决定着他对话语语用预设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大多是成年人 ,对他们的教学既有成人教育的特点 ,又兼顾了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的独特之处。如何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的时间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信息论的角度探讨一下信息回馈与课堂教学的关系。课堂教学 ,从信息的角度看 ,即是教师作为第一发话人将所要讲述的内容进行编码 ,然后向受话人 (学生 )发出信息 :受话人接到信息后将之解码 ,再根据对信息的理解情况向发话人(教师 )进行信息回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所谓的发话人与受话人是不断交替的 ,第一轮会话的发话人常会变…  相似文献   

5.
语境和语码在语言交际中都具有各自不同的显性和隐性持征。语境的显性着重于对语言交际有影响的共知体,而语码的显性强调的是超语言语码;语境的隐性偏重于对发话人与受话人对共知环境的共同理解,而语码的隐生侧重副语言因素。  相似文献   

6.
英语语调与话语含义的语用推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语调是说话人组织话语意义的一种手段,是达到交际目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调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和话语含义。语调的话语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人通过语调的常规及非常规使用来表达句子的常规及非常规意义。受话人则根据语调,结合语境及会话“合作原则”来推导句子的隐含意义。语调也是发话人传递新信息的一种交际策略。用关联理论的话来说,受话人可根据语调,获得新信息并改变自己旧的语境假设,以最佳关联为取向,去推导话语含义。因此,英语语调在话语合义推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韩英 《文学教育(上)》2010,(16):142-143
一.语用预设定义 预设(presupposition),亦叫"前提"或"先设",是发话人通过语言传递、假设受话人已知、被发话人认为是既成事实的信息;通常是由语句的词语或结构所触发,由受话人逆向推理而来的命题。它被认为是先于该语句蕴含义和寓义而成立的定识。  相似文献   

8.
日语中,男女用语差别很大,而且从字面上来看,很难判说话人是男性还是女性。但从发话人在话语行为中对受话人所显示出的尊敬程度这一方面来说,女性语言在语言形式上就明显地具有过度使用尊敬语、美化语、感叹词和语气助词,而避免使用动词、助动词的命令式等特征。文章从男性和女性共同使用的广义上的“女性语言”的视觉,探讨了除仅为男性使用的简体表达形式外的女性不能使用的语言形式和敬语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考察现代汉语“X不X”构式语义的概念化及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言者运用头脑里“a.‘X吗?不X吗?’;b.‘X还是不X?’”的语言知识,通过省略a疑问句之间的问号、语气词“吗”或者b疑问句里的关联词“还是”,将a和b紧缩为“X不X”构式。(2)“X不X”构式表达的语义为,“发话人”就“言谈内容”通过正反问“X不X”的方式请求受话人的“确认”。根据发话人对言谈内容的确认程度,这一“确认”又可进一步分为“弱确认”“中确认”和“强确认”三个子构式。(3)“X不X”构式的原型语义是“说话人倾向受话人确认X”。“X不X”的构式义是以压缩为手段,通过概念整合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论话语效果     
本文从表意效果、交际效果和社会效果三个层面分析了话语效果的构成,认为表意效果是单向性的语词表达发话人思想内容的效果;交际效果是发话人运用针对性的话语策略有效地促使受话人对发话人话语作出发话人所希望的特定理解和反应,,从而实现发话人的交际用意,完成特定交际任务的效果;社会效果是话语行为在追求交际效果的同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与效益。这三种效果既有效果追求上的不同侧重,但又同属于一个统一的话语取效过程,相互联系。  相似文献   

11.
唐月蓉 《陕西教育》2007,(10):45-45,53
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即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从称呼语看中西人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称呼语作为一个简短而又敏感的语项最能直接反映发话人对受话人的感情、态度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英语语调是说话人组织话语意义的一种手段,是达到交际目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调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和话语含义。语调的话语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在言语交际中,发话人通过语调的常规及非常规使用来表达句子的常规及非常规意义。受话人则根据语调,结合语境及会话"合作原则"来推导句子的隐含意义。语调也是发话人传递新信息的一种交际策略。用关联理论的话来说,受话人可根据语调,获得新信息并改变自己旧的语境假设,以最佳关联为取向,去推导话语含义。因此,英语语调在话语含义推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语用翻译语用学是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问,既研究发话人利用语言和外部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也研究听话人对发话人说出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它研究的不是抽象的语言系统本身的意义,而是交际者在特定交际情景中理解和传达的意义。而翻译研究则是探讨译者解读原文、  相似文献   

15.
李楠  张旸 《文教资料》2006,3(32):169
在人们的交流中,对发话者意图的正确理解是最重要的,但人们的表达并非总是直接明了,由于某些原因,有时会用间接话语,此时就需要受话人对话语进行推理,从而正确理解话语,这就是语用推理。在推理的过程中,除了话语本身,往往需要一些其它线索,话语标记语就是重要的线索之一。本文主要阐述话语标记语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NMET阅读理解部分要求考生能够读懂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话题 方面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一般性话题 的短文材料。在阅读英语材料这类真实语言活动过程中,遇到生词本属正 常,但我们并不是每次遇到生词就一定要去查词典。正确理解、掌握所读 材料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全文意思的基础,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选 材、背景以及上下文等线索推测生词词义也是真实语言活动中的一项重  相似文献   

17.
广告语言的使用具有极高的目的性和意图性,无论是发话人还是受话人在使用中都不同程度涉及到元语用意识的问题。本文根据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对广告语言中的元语用意识现象进行了分析,通过广告语言实例重点揭示了元语用意识标示成分所具有的四类语用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8.
艺术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它往往离形昭神,通过具体的感情的物象描写,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它含蓄空灵。它的言语形式实现了客体对象艺术化,发话主体审美形象化。发话主体正是靠这种言语方式,把实实在在的对象,加以人为的改变,剥去外部世界的固有外部性,变成完全合乎人的感觉需要的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对象。它拉大辞面和辞里、象和意、实和虚之距离,具有神韵之美,它开拓出富有发话主体独特感受的艺术境界,给人以和谐自然的天籁之美,使受话人如“误入桃源”或置身于“极乐世界”,具有生生不息的感人力量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在日常交流中使用的符号系统,脱离了语境来研究语言,或者说纯粹的结构研究,是很难全面解释各种语言现象的。由此,语用学这一学科应运而生。语用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与理解的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发话人利用语言及语境表达意义的过程,以及听话人对发话人所说的话语的解码和推理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全市优质课大赛中,我执教《雷雨》(节选)。在教学中,我运用问题式探究法,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手段,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使学生在问题中阅读,在探究中学习。问题一:你知道“跳脱”这一修辞格吗?“跳脱”这一概念的提出,对同学来讲会有些陌生,但从剖析文中人物心理、挖掘语言空白意义的角度,又必须借助这一修辞格,因为“跳脱”在形式上多用破折号、省略号,语言上残缺不全,仅从标点上、语言上分析是不能准确、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潜台词的。提出这一修辞格,不仅能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为同学们挖掘戏剧语言的隐含意义,提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