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然而,素质教育毕竟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而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及成熟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仍处在探索阶段。我们有必要借鉴外国成功的教育经验,所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于是,各种报刊杂志都陆续刊登了许多诸如《中美教育比较》、《海外教育》、《美国教育成功的秘诀》等文章,它们的同一层意思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是成功的,中国的小学教育不如美国。这类文章看得多了,不免心中疑惑:美国小学教育真的比中国强  相似文献   

2.
如何进行素质教育,是当前每位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严峻课题。然而,素质教育毕竟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而任何新生事物的产生及成熟都需要一定的过程。因此,素质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仍处在探索阶段。我们有必要借鉴外国成功的教育经验,所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于是,各种报刊杂志都陆续刊登了许多诸如《中美教育比较》、《海外教育》、《美国教育成功的秘诀》等文章,它们的同一层意思是,美国的小学教育是成功的,中国的小学教育不如美国。这类文章看得多了,不免心中疑惑:美国小学教育真的比中国强  相似文献   

3.
在图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一些“聪明”的出版社打起了孩子的父母的主意。几本由家长自己撰写,记述成功培养孩子的图书,如《素质教育在美国》《哈佛女孩刘亦婷》《放飞美国》等就是例子。透过此类进行素质教育的“家长用书”在竞争激烈的图书市场中热销的现象,我们看到了中美教育的一些差异。在中美两种教育体制中,学习的最大不同就是:在中国学习的感觉是“学多悟少”,在美国则是  相似文献   

4.
旅美学者陈屹在美国生活多年,对美国的中小学教育研究颇深。她所写的《美国素质教育大参考:中美教育实证比较》以鲜活的事例和观点在读者中引起较大反响,现摘发其中的一节,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当当网或卓越网搜索"美国教育"相关的图书,都会立刻出现几百条搜索结果。其中几乎全是赞美和解析美国教育的优点,如《都说美国教育好》《我在美国做妈妈》《素质教育在美国》《向美国父母学习不一样的教育》等等。美国的教育是否真的完美无缺?中国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向美国教育学习?《中国经济周刊》就此专访了美国教育部副部长埃德华多·奥乔亚。  相似文献   

6.
中美两国初中阶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标准在教学内容、知识背景、基本理念以及内容广度和强调重点上有异有同.本文就中国的《新课标》与美国的《美国学校教育的原则和标准》中对初中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作了进一步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7.
黄小玲在《出国与就业》2009年3月(1)期《在素质教育下促进家长参与教育》一文中从比较中美家长参与教育方式谈起,论述了家长参与教育怎样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从而提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促进家长参与教  相似文献   

8.
焦宗国 《山东教育》2000,(28):59-59
当实施素质教育逐步由一种办学思想变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办学实践的时候;当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不再是一句口号,正在越来越引起教育界的重视并积极探索的时候,借《山东教育》的一角,我向同行们推荐留美博士黄全愈先生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   该书作者以自己在中美学校里读过书、教过书,研究过教育理论的丰富阅历和对中美教育的对比、思考,用一个个娓娓动听的小故事,揭示出足以让每个中国人特别是教育工作者掩卷沉思、翻然猛醒的深刻道理。   中国人有没有创造力 ?这个问题看起来似乎有点幼稚可笑 。还用问吗 ?中华民族历来是…  相似文献   

9.
正孙宏艳在《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8期撰文指出,201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美国艾迪资源系统公司、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和韩国青少年开发院联合实施了"中美日韩四国高中生毕业去向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比较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美国、日本、韩国相  相似文献   

10.
教苑新语     
美国校长对比中美教育:学会论证比学会记忆更重要——《羊城晚报》载,来自广州美国人国际学校的校监约瑟夫和中学部校长佩维在美国领事馆文化处举行讲座,剖析了中美教育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美国研究理事会(NRC)新近发布的K-12《科学教育框架(草案)》采用"核心学科理念"、"跨学科素"和"科学与工程实践"三个维度重构美国科学教育标准,这标志着国际科学教育思想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考虑中美科学教育的历史文化与现实情况的差异,我们需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借鉴这一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2.
宋秋波 《教育艺术》2000,(10):16-19
认识黄全愈先生,是通过读他的书《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先生在中美两个不同的教育体制中读过书,教过书,研究过教育理论,并对自己的孩子在中美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受教育的经历作过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因此,他的书一出版即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7月28日,笔者趁黄全愈先生来北京出席555全国创见大奖赛的机会,得空就国内广大家长和教师所关心的诸多教育问题前往北京华侨大厦采访了在那里下榻的黄先生。我们的谈话就从素质教育开始。 衡量一种教育是不是素质教育,关键是看 这种教育是不是以培养人的创造力为核心 问: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教育报》报道:一组名为《中美孩子家务清单对比》的漫画引起媒体热议.这组漫画简单明了地描绘了中美孩子在各年龄段所做的事情.中国孩子与美国孩子"家务清单"的对比,显示出中国教育有所缺失.不同年龄段的美国孩子可以自己整理玩具、刷牙、浇花、洗衣做饭、擦玻璃,忙得不亦乐乎;而相应年龄段的中国孩子几乎清一色地忙于认字、写字、背诗、上各种课后班、做海量的作业,累得焦头烂额.  相似文献   

14.
《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记录了中国孩子在美国求学期间的故事和一些带有启发性的思考,该书用大量的事例对中美两国的教育作了比较,读罢深有感触。此书显示出中国教育与美国教育的不同,同时引领读者思考如何在中国实施素质教育。我们这一代教师,可以说是在中国应试教育下成长的,非常清楚应试教育带给我们的是什么,虽然我们也高喊着素质教育,可是我们的学生是否在接受真正的素质教育呢?在学校里,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整齐划一,挺腰、坐直、走路排成一列……老师具有绝对权威,稍有不合格,学生就会挨批评,老师的座右铭是“对小学生一定要严厉,否则…  相似文献   

15.
正网络上曾经有一篇文章被广泛流传——《美国老师如何讲灰姑娘》,讲述了关于中美两国教育工作者对经典童话《灰姑娘》的不同讲授方式。读完这篇文章,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中国"填鸭式"教育中成长的我,对《灰姑娘》的认识始终停留在"灰姑娘的可怜与继母的可恶",停留在"仙女、魔法、舞会、英俊的王子和水晶鞋"这些浅浅的表象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上到各级领导,下到普通教师,都说自己在实施在美国》一书,方才觉得,我们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其实在许多方面还没有真正起步。《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的作者黄全愈,是位留美博士,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详实的材料,从十个方面把中美教育作比较。他在引言中反问自己:“如果说中国的教育不行,为什么中国留学生的孩子在美国学校都那么出人头地”、“如果说中国的教育很棒,为什么中国的科技落后”书中所涉及的诸如“创造性能不能教”、“教育要不要平等”、“孩子能不能对长辈说‘不’”等等,发人深省,给人以启迪。他在…  相似文献   

17.
尹琳 《教书育人》2010,(7):75-75
一卷黄金愈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使我感慨颇多。它以一名留美博士眼中的中美教育为副题,从他年幼的儿子在美国所受的教育与在国内的教育相比,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其问,黄博士提到“要不要惩罚孩子”,他描述了自己儿子矿矿所经历的惩罚教育,透过美国的一些惩罚教育现象分析了美国教育的一个基本理论: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存在着膨胀的自我,与人之本性共在。它表现为过分的自负和过多的自我中心。  相似文献   

18.
王婷婷 《湖南教育》2003,(10):12-13
中美艺术教育标准比较 1994年,美国制定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2001年,为配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教育部制定颁发了《艺术课程标准》(试行稿)。通过对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和中国《艺术课程标准》的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中美艺术教育标准有不少共同点。 1.人文主题 两者都是从完善人文素质的高度,全面考察了不同艺术形式的特殊作用后,通过音乐、舞蹈、戏剧、视觉艺术①必修学科教育的教学,达到艺术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美国2061计划》[2]是规划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文件。这两项基本政策在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比较分析这两项基本教育政策形成和实施程序,有利于借鉴国外教育政策决策和实施活动的经验,改进我国教育政策决策和实施过程,提高教育政策价值选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一、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形成和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的一个概念,是一种新的…  相似文献   

20.
向您推荐     
《江西教育》2004,(8):46-46
“高考”在美国———旅美教育学专家眼里的中美“高考”:〔美〕黄全愈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美籍华人黄全愈教授继其2000年震撼中国教育界的《素质教育在美国》一书之后又一力作。《“高考”在美国》以其发人深省的教育理念,带给我们对于教育的全新体验,也激发出我们进一步创新教育的热情。作者风趣的语言、睿智的见解、深刻的剖析、明晰的比较无不带给读者以思想的启迪和心灵的震撼。艰难的日出———中国现代教育的20世纪杨东平主撰文汇出版社/出版本书是“文汇原创丛书”之一。以往有关中国20世纪的教育史,作者认为是一部“被过多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