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健调料罐     
现在"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人群日渐增多,人们都在关注调料过度食用的问题。相关专家已经建议人们减少每日食用的调味料的用量,但是在实际烹饪食品的过程中因为没有计量器,所以很难做到精确。有的时候做饭完全凭口感,这样就更难控制调味料的添加量,长时间食用过量调味料,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同时,厨房里的调料罐附近温度高、湿度大,盐、糖等调料常受湿会板结,敲都敲不动,造成调料污染或浪费。怎么办?我发明了保健调料罐。  相似文献   

2.
味觉与化学     
菜肴味道的形成,一在烹,二在调.烹,是将原料加热,其主要目的是使原料由生变熟,而烹制莱肴的目的,不仅仅是得到熟食,而是要得到味美可口,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因此,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熟练地掌握“调味”的技巧.要掌握这一技巧,则必须了解味道、调料的性质,掌握各种调味方式和调料的使用时机,方能在实践中运用自如,把握住主动权,烹制出理想的菜肴.一,味觉与味别理解菜肴的条件之一,即是能给人们以“味觉的美”.所谓味觉,就是入口的食物中的某种物质,刺激味蕾所引起的感觉,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滋味”或“味道”.它包括…  相似文献   

3.
食物也分酸碱性食物可分为碱性食物和酸性食物两大类,所谓酸性和碱性食物,并非由口感或味觉来识别,主要是以食物被机体吸收氧化后所蕴含的化学元素来作为鉴别的依据。大凡含氮、硫、磷等非金属元素较多的为酸性食品,而含钠、钾、钙、镁等金属元素较多的则是碱性食品。并非味道酸的就是酸性食品,比如醋是酸的,柑、梅、杏等水果也是酸的,但它们非但不是酸性食品,恰恰相反,却是典型的碱性食品。又如粮食、糖果、糕点、鱼、猪肉及其他动物肉类等,则不是碱性食品,全都属于酸性食品。为什么说碱性食物有益儿童健康健康人体的体液(主要为血液)应呈…  相似文献   

4.
小到家庭主妇,大到名厨高手,无不讲究调料的使用。而作为烹调课堂教学的老师,更不会例外。课堂教学的成功,使其口味美丽迷人,离不开他的调料。只不过课堂教学中的调料与厨房中的调料相比,两者有质的不同,但两者用于烹调用料的讲究却可借鉴。那么,课堂调料具体有什么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正>美好幸福的记忆里,有好几个暑假,我都是在南阳的桑庄镇度过的,那是一个平凡又充满温情的小镇,勤劳的人们在那里忙碌而幸福地生活着。那时,姥姥开了一个调料摊(tān),大老远都能闻到调料特殊的味道。调料摊开在镇上,旁边的摊位换了又换,可姥姥的调料摊却一直都在,每天接待着来来往往的顾客,丰富着大家的一日三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可口的味道。  相似文献   

6.
王彩红 《教书育人》2013,(11):61-62
"酸、甜、苦、辣、咸"是我们生活中食物调料里的五味主料,而我调出的五味是:彰显魅力的劳动味,真实可感的生活味,沁人心脾的美味,奇思妙想的创新味,倡导积极的人文味。作为一名小学劳技教师,要充分挖掘劳技教材资源,有效整  相似文献   

7.
词汇作为反映人类社会文化镜像的一种形式,与语音、语法相比,具有直接、敏感、迅速的特点。针对词汇的这一特性,本文选取了几组有代表性的东北方言词,如渍酸菜、缓冻梨、蒸饽饽等,其中的动词“溃”、“缓”,名词“饽饽”等,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这些方言词所代表的食物的制作流程也比较特殊。通过对这类词的研究,我们发现在东北,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人们普遍以腌制、冰冻作为储存食物的方式,为了战胜冷冬,以黏米为主食。随着对词汇的深入研究我们追寻到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也更深入地了解了东北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8.
许多人说“我不在乎食物看起来怎样,只要好吃就行”。但“好吃”其实是一个综合的感官体验,并不仅仅由味道决定。在食物口味的研究中,把同样味道口感的食物做成不同的颜色,  相似文献   

9.
现代营养科学的发展为引导人们科学、合理地进行食物消费奠定了基础,人类正逐步从“吃饱求生存”向“好吃求健康”转变。食物已不再仅是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即传统意义上的营养素。中国的食疗源远流长,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实践,发现有的食物本身就可以防病治病。当前研究人员已开始注意到食物中某些非营养成分所具有的特殊功效。研究表明,许多植物性食物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抗衰老等功效。  相似文献   

10.
白玉苦瓜主料:苦瓜200克,辣椒1只,香菜1棵。调料:番茄酱、酱油、糖、麻油。做法:1、苦瓜剖开成细条,取出瓜瓤。2、每长条斜刀切片,放入凉水中浸泡,入冰箱冰两天。3、大蒜、辣椒、香菜分别冼净、切碎,加入调料略炒。4、将冰透的苦瓜捞出,倒入酱汁拌食。提示:1、苦瓜中的瓤一定要完全去掉,苦瓜的口感才会脆。  相似文献   

11.
正亲爱的,过年了,家里是不是每天都有很丰盛的菜肴?当你在享用美食的时候,宝宝有没有跃跃欲试?给小宝宝吃成人食物的时候要小心哦!在这里,我们忍不住给你提个醒:1岁以内,辅食不加盐和糖小不要让孩子过早吃添加了各种调味品的食物,1岁以内,辅食中都不要加盐和糖,以原味食物为主,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1岁以后,可以逐步添加有调料的食物。  相似文献   

12.
许多人说"我不在乎食物看起来怎样,只要好吃就行"。但"好吃"其实是一个综合的感官体验,并不仅仅由味道决定。在食物口味的研究中,把同样味道口感的食物做成不同的颜色,很多吃的人会给出相差不小的评价。日常生活中,我们评价一种食物,通常会提到  相似文献   

13.
宝宝多大可以吃盐?宝宝菜肴的成淡标准是否与成年人相同?葱姜蒜这些辛辣调味品是否能给宝宝带来额外的美食口感呢? 今天,专家将为你仔细分析这些家常调料是否适合宝宝。  相似文献   

14.
郝波 《父母必读》2008,(12):68-70
油、盐、酱、醋,宝宝饮食上这些零七八碎的东东,影响着小人儿一生的口味……在《中国孕期、哺乳期妇女和0~6岁儿童膳食指南(2007)》中,对给宝宝制作食物时调料的添加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比如,它提出,  相似文献   

15.
基于代理签名体制的几种特殊的数字签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签名技术也正被人们应用于信息安全中,而具有特殊用途的代理签名已在电子商务、电子选举以及网络安全传输等方面有着广泛的使用,本文主要讨论代理多重签名、盲代理签名以及多级代理签名这三种具有特殊用途的代理签名机制。  相似文献   

16.
调味是烹制菜肴的重要环节。调料的投放多少及先后顺序直接关系到菜肴的成败。下面就味觉与调味的关系谈谈我们的见解。人的味觉器官大部分分布在舌面上,形状像小乳头一样,叫“味蕾”。每个味蕾又由数十个味细胞组成,并与味神经紧紧相连。当人们饮食时,食物中呈味物质溶于唾液中,便对味蕾产生刺激,通过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终使人产生味觉。人们从准备进食到看见食物,然后从口腔到消化道所引起的一系列感觉包括有心理味觉、物理味觉、化学味觉等。心理味觉:指在进食前和进食当中,对食物的外观、形态、色泽等产生的第一感觉。实验证…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属于高蛋白、高纤维、低热量的食物。它口感软滑细嫩,具有很好的滋补作用。现在就请您伸出双手,为宝宝送上这份秋季的菌类大餐吧。  相似文献   

18.
营养——丰富均衡。以牛奶、豆腐、鱼蛋等高蛋白食物来取代肉类,是保证孩子营养均衡的一大佳法。口感——清凉爽口。建议妈妈们在替孩子准备餐点时,谨记“开胃、好看”的原则,时常准备一些清凉、爽口的食品,如凉拌蔬菜、蔬菜泥、果汁、果泥等。清洁卫生——夏天应保护好小宝贝的肠胃道。购买食物时,应从新鲜度着眼,并避免选购热狗、香肠等具有化学物或添加物的再制品。食用菌类——蘑菇、木耳、金针菇等食用菌类均含有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以及铁、镁、钙、磷等多种矿物质元素,是夏季为宝宝补充营养的上佳选择。水分——夏季儿童出汗较多时最…  相似文献   

19.
饮食以清淡为好,没有酱油、味精、砂糖等点缀的“素颜”食物才出真味。这样的食物,才能让人吃出回味,吃出感动,品到幸福。空口吃莲子,不知比吃煮在汤羹里的莲子好多少倍。剥开莲蓬,睡在襁褓中的莲子便猛然从梦中醒来,嫩绿中透着淡黄的外皮,光滑细腻,如同婴儿的肌肤般,未施粉黛却又那样可人。把乳白的莲子送入口中一咬,便渗出清润微甜的汁水,再配上生莲子爽滑脆嫩的口感,让人感觉仿佛是在清晨的湖上泛舟,甜慢慢泛起来,若水的微凉。  相似文献   

20.
醋不仅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调料,也是爸爸妈妈们经常用到的美容保健品。其实,醋不仅仅只是爸爸妈妈们的美容保健专利,也是我们同学们防病治病的宝贝呢。防治传染病在我们吃的食物中加些醋,可以提高我们的胃酸双菌能力,特别是在秋冬季节吃一些醋浸大蒜汁,或关好门窗在室内烧滚食醋薰蒸,能有效预防感冒、流脑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